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相似的经文是关于“非想非非想处想”,虽然《中阿含经》 并无
      此段经文,但是本书将之增补至此段落中。而在“无相心定”的段落
      中,是以“此身、命为缘的六处”(imam eva kayam paticcasa
      salayatanikam jivitapaccaya)为“扰乱”(daratha)(MN。 III。
      p。107…108)。
1773。 彼作是念:我本无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才所行、
      本所思者,我不乐彼,不求彼,不应住彼:对应之巴利文为“Ananda;
      bhikkhu amanasikaritva akincannayatanasannam amanasikaritva
      nevasannanasannayatanasannam animittam cetosamadhi paticca
      manasikaroti ekattam。 Tassa animitte cetosamadhimhi cittam
      pakkhandati pasidati santitthati vimuccati。 So evam pajanati:
      Ayam pi kho animitto cetosamadhi abhisamkhato abhisancetayito。
      Yam kho pana kinci abhisamkhatam abhisancetayiam; tad aniccam
      nirodhadhamman ti pajanati。”(MN。 III。 p。108),中文译为
      “阿难!比丘不作意无所有处想,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只作
      意以无相心定为缘的单一。他的心于无相心定,得到欢喜、清净、
      安住、解脱。如是,他知道:‘此无相心定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
      的。然而,凡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都是无常的、会消失。’”
1774。 空欲漏:对应之巴利文为“sunnam idam sannagatam kamasavena”
      (MN。 III。 p。108),中文
                                                                                 389

                                                                                 390
      译为“以这个爱欲烦恼的想为空”,意思是“没有爱欲烦恼的想”。
1775。 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对应之
      巴利文为“Evam assa esa… yathabhucca avipallattha
      parisuddha paramanuttara sunnatavakkanti bhavati。”(MN。
      III。 p。108…109),中文译为“如是,对他而言,这是真实的、
      不颠倒的、清净的、最上的、无上的空性之显现。”
1776。 加罗差摩释精舍:巴利文为“Kalakhemakassa Sakkassa vihara”,
      是释迦族加罗差摩所建的精舍。
1777。 加罗释精舍:巴利文为“Ghataya…Sakkassa vihara”,
      是释迦族加塔所建的精舍。 
1778。 比丘不可欲哗说、乐于哗说、合会哗说、欲众、乐众、合会于众、不
      欲离众、不乐独住远离之处,对应之巴利文为“Na kho … bhikkhu
      sobhati sanganikaramo sanganikarato sanganikaramatam anuyutto
      ganaramo ganarato ganasammudito。”
      (MN。 III。 p。110),中文译为“以聚会为乐、以聚会为喜、耽着于
      聚会之乐、以群众为乐、以群众为喜、以群众为满足的比丘,不会发
      出光亮。” 
1779。 乐、圣乐、无欲之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之乐、非生死乐:
      对应之巴利文为
     “nekkhammasukham pavivekasukham upasamasukham sambodhasukham”
      (MN。 III。 p。110),中文译为“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正觉平乐”。
1780。 得时爱乐心解脱,及不时不移动心解脱者:对应之巴利文为
     “samayikam va kantam cetovimuttim upasampajja viharissati
      asamayikam va akuppan ti”(MN。 III。 p。110),中文译为
     “成就暂时的爱乐心解脱而住,或非暂时的、不动的〔爱乐心解脱而住〕
      ”。其中,“暂时的爱乐心解脱”是指四禅八要,定的成就;
      “非暂时的、不动的爱乐心解脱”是指醒四双八辈与涅槃(参考注解
      526; 741; 897)
1781。 我不见有一色令我欲乐,彼色败熏妇
      界,界时士秋!戚啼哭、忧苦懊恼:对应之巴利文为“Naham;
      Ananda; ekam rupam pi samanupassami; yattha rattassa
      yatthabhiratassa rupassa viparinamannathabhava na uppajjeyyum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ayasa。”(MN。 III。 p。111),中文译为
     “阿难!我没有看于色,即使只有是一个色,有贪染、欢喜的人,当色
      发生变化与改变时,他不会生起忧愁、悲泣、痛苦、懊恼、绝望。”
1782。 以是故我此异住处正觉尽觉,谓度一切色想行于外点
      空:对应之巴利文为“Ayam kho pan',Ananda;
                                                                                 391

                                                                                 392
      viharo Tathagatena abhisambuddho; yadidam sabbanimittanam
      amanasikara ajjhattam sunnatam upasampajja viharitum。”
      (MN。 III。 p。111),中文译为“但是,阿难!这个住处已被如来
      现等觉,即因为不作意一切相,成就内空而住。”这句话是佛陀为了
      避免误会,说他要比丘远离聚会群众,而自己却常常被群众围绕。 
1783。 便为彼行如是如是心,远离,乐无欲,我亦复为彼说法,劝助于彼:
      对应之巴利文为“vivekaninnen' eva cittena vivekaponena
      vivekapabbharena vupakatthena nekkhammabhiratena
      byantibhutena sabbaso asavatthaniyehi dhammehi annadatthu
      uyyojanikapatisamyuttam yeva katham katta hoti。”(MN。
      III。 p。111),中文译为“以倾向远离、趋向远离、趣向远离、
      远离、欢喜远离、可以灭尽一切烦恼根源之法的心,对他们说关于
      远离之法。”
1784。 若比丘欲多行空者,彼比丘当持内心住止令一定。彼持内心住止令一
      定已,当念内空:对应之巴利文为“Tasmatih’… bhikkhu ce pi
      akankheyya: Ajjhattam sunnatam upasampajja vihareyyan ti;
      ten' Ananda; bhikkhuna ajjhattam eva cittam santhapetabbam
      sannisadetabbam ekodikatabbam  samadahatabbam。”(MN。 III。
      p。111),中文译为“因此,如果比丘希望,‘颇我能成就内空而住。’
      那么,阿难!他应使心住止于内、平静、专一、安定。”其中,
      “内空”是关于自己的五蕴,而“外空”是关于他人的五蕴。 
1785。 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内空也,对应之
      巴利文为“ajjhattam sunnataya cittam na pakkhandati
      nappasidati na santitthati na vimuccati”(MN。 III。 p。112),
      中文译为“心于内空不满足、不欢喜、不安住、不解脱”。
1786。 不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ananjam”(MN。 III。 p。112),中文译为
     “不动”(参考注解841)。
1787。 彼比丘彼彼心于彼彼定,御复御,习复习,软复软,善
      快柔和,摄乐远离:对应之巴利文为“Ten' Ananda; bhikkhuna
      tasmim yeva purimasmim samadhinimitte ajjhattam eva cittam
      santhapetabbam sannisadetabbam ekodikatabbam samadahatabbam。”
      (MN。 III。 p。112),中文译为“阿难!比丘应使心住止于内、平静、
      专一、安定,如纷过去的定相那样。”这是在说明禅定是观的基础。
      如果从禅定出来之后,心不能于内空、外空、内外空、不动得到满足、
      欢喜、安住、解脱的话,则应再回到禅定中修习。 
                                                                                 393

                                                                                 394
1788。 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对应之巴利文为“Evam mam
      cankamantam nabhijjhadomanassa papaka akusala dhamma
      anvassavissantiti。”(MN。 III。 p。112…113),中文译为
     “〔他知道,〕‘当我如是经行时,各种贪念、忧愁、邪恶不善
      之法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1789。 若比丘心至到,观此五欲功德,随其欲功德,若心中行者。所以者何?
      无前无后,此五欲功德,随其欲功德,心中行者。阿难!若比丘观时,
      则知此五欲功德,随其欲功德,心中行者,彼比丘彼彼欲功德,观无
      常、观衰耗、观无欲、观断、观灭、观断舍离,若此五欲功德有欲有
      染者,彼即灭也。阿难!若如是比丘观时,则知者此五欲功德有欲有
      染,彼已断也,是谓正知:对应之巴利文为“Yattha bhikkhuna
      abhikkhanam sakam cittam paccavekkhitabbam: Atthi nu kho me
      imesu pancasu kamagunesu annatarasmim va annatarasmim va
      ayatane uppajjati cetaso samudacaro ti? Sace; Ananda;
      bhikkhu paccavekkhamano evam pajanati: Atthi kho me imesu
      pancasu kamagunesu annatarasmim va annatarasmim va ayatane
      uppajjati cetaso samudacaro ti; evam santam etam; Ananda;
      bhikkhu evam pajanati: Yo kho me pancasu kamagunesu
      chandarago; so appahino ti。 Itih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