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我有问题想请教你,你是否愿意接受我的问题?”
   3。 世尊告曰:“梵志!恣汝所问。”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如果你有疑问,你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4。 生闻梵志即便问曰:“瞿昙!在家者有何苦?出家学道者有何苦耶?”
      生闻婆罗门便问:“佛陀!在家人是以什么为苦?出家修行的人是以什么为苦?”
   5。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以自在为苦。”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在家人是以不能随心所欲为苦;出家修行的人是以随心所欲

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四○二 梵志品第十二(148)何苦经第七

      为苦。”
   6。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云何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者,云何以自在为
      苦耶?”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在家人是以不能随心所欲为苦。’是什么意思呢?‘出
      家修行的人是以随心所欲为苦。’又是什么意思呢?”
   7。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钱不增长,金、银、真珠、琉璃、水精悉不增长,畜
      牧、谷米及奴婢使亦不增长,尔时,在家忧苦愁戚。因此故,在家者多有忧苦,多
      怀愁戚。梵志!若出家学道者,行随其欲,行随恚、痴,尔时,出家学道忧苦愁戚
      。因此故,出家学道者多有忧苦,多怀愁戚。梵志!如是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
      出家学道者,以自在为苦。”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在家人,如果钱财、金、银、真珠、琉璃、水精没有增加,
      而且畜牧、谷米及奴婢佣人也没有增加,那么他会忧愁苦恼。在家人就是因为如此
      ,而有许多的忧愁、痛苦、烦恼。婆罗门!出家修行的人,如果随着自己的贪欲、
      瞋恨、愚痴而造作行为,那么他会忧愁苦恼。出家修行的人就是因为如此,而有许
      多的忧愁、痛苦、烦恼。婆罗门!这就是‘在家人是以不能随心所欲为苦;出家修
      行的人是以随心所欲为苦。’的意思。”
   8。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有何乐?出家学道者有何乐耶?”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在家人是以什么为乐?出家修行的人是以什么为乐?”
   9。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以不自在为乐。”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在家人是以随心所欲为乐;出家修行的人是以不随心所欲为
      乐。”
  10。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在家者,云何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云何以不自在为
      乐耶?”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在家人是以随心所欲为乐。’是什么意思呢?‘出家修
      行的人是以不随心所欲为乐。’又是什么意思呢?”
  11。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钱得增长,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皆得增长,
      畜牧、谷米及奴婢使亦得增长,尔时,在家快乐欢喜。因此故,在家者多快乐欢喜
      。梵志!出家学道者,行不随欲,行不随恚、痴,尔时,出家学道快乐欢喜。因此

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四○四 梵志品第十二(148)何苦经第七

      故,出家学道者多快乐欢喜。梵志!如是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以不
      自在为乐。”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在家人,如果钱财、金、银、真珠、琉璃、水精得到增加,
      而且畜牧、谷米及奴婢佣人也得到增加,那么他会欢喜快乐。在家人就是因为如此
      ,而有许多的欢喜快乐。婆罗门!出家修行的人,如果不随着自己的贪欲、瞋恨、
      愚痴而造作行为,那么他会欢喜快乐。出家修行的人就是因为如此,而有许多的欢
      喜快乐。婆罗门!这就是‘在家人是以随心所欲为乐;出家修行的人是以不随心所
      欲为乐。’的意思。”
  12。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无利义?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
      有利义?”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因为什么样的缘故,使得天与人得不到义利呢?又因为什
      么样的缘故,使得天与人得到义利呢?”
  13。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若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如果天与天争斗,人与人争斗,则天与人都可以得到义利。如
      果天不与天争斗,人不与人争斗,则天与人都可以得到义利。”
  14。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云何天及人不诤者,必
      有利义耶?”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如果天与天争斗,人与人争斗,则天与人都得不到义利
      。’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天不与天争斗,人不与人争斗,则天与人都可以得到义
      利。’又是什么意思呢?”
  15。 世尊答曰:“梵志!若时天及人斗诤怨憎者,尔时,天及人忧苦愁戚。因此故,天
      及人多有忧苦,多怀愁戚。梵志!若时天及人不斗诤、不怨憎者,尔时,天及人快
      乐欢喜。因此故,天及人多快乐、多欢喜。梵志!如是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
      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如果天与天争斗,人与人争斗,则会生起怨仇憎恨,使得天
      与人忧愁苦恼。天与人就是因为如此,而有许多的忧愁、痛苦、烦恼。婆罗门!如
      果天不与天争斗,人不与人争斗,则不会生起怨仇憎恨,只会使天与人欢喜快乐。
      天与人就是因为如此,而有许多的欢喜快乐。婆罗门!这就是‘如果天与天争斗,

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四○六 梵志品第十二(148)何苦经第七

      人与人争斗,则天与人都得不到义利;如果天不与天争斗,人不与人争斗,则天与
      人都可以得到义利。’的意思。”
  16。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不得饶益,必得其苦?以何事故
      ,令天及人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因为什么样的缘故,使得天与人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还
      会遭受痛苦?又因为什么样的缘故,使得天与人不仅得到利益,而且还会得到快乐
      ?”
  17。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若天及人
      能行如法,不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如果天与人造作非法、邪恶的行为,则天与人不仅得不到利
      益,而且还会遭受痛苦。如果天与人造作如法、善良的行为,则天与人不仅得到利
      益,而且还会得到快乐。”
  18。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天及人,云何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
      ?天及人,云何行如法,不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如果天与人造作非法、邪恶的行为,则天与人不仅得不
      到利益,而且还会遭受痛苦。’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天与人造作如法、善良的行为
      为,则天与人不仅得到利益,而且还会得到快乐。’又是什么意思呢?”
  19。 世尊答曰:“梵志!天及人,身行非法及行恶,口、意行非法及行恶者,尔时,天
      及人必当减损,阿修罗(371)必当兴盛。梵志!若天及人,身行如法,守护其身,口、意
      行如法,守护口、意者,尔时,天及人必当兴盛,阿修罗必当减损。梵志!如是天
      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恶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梵志!如是天及人能行如法,不
      行恶者,必得饶益,必得其乐。”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如果天与人,以身体、嘴巴、意念造作非法、邪恶的行为,
      则天与人都会衰败,阿修罗〔与恶人〕会兴盛。婆罗门!如果天与人,以身体、嘴
      巴、意念造作如法、善良的行为,则天与人都会兴盛,阿修罗〔与恶人〕会衰败。
      婆罗门!这就是‘如果天与人造作非法、邪恶的行为,则天与人不仅得不到利益,
      而且还会遭受痛苦;如果天与人造作如法、善良的行为,则天与人不仅得到利益,
      而且还会得到快乐。’的意思。”

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四○八 梵志品第十二(148)何苦经第七     

  20。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观恶知识?”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应该如何看待恶朋友呢?”
  21。 世尊答曰:“梵志!当观恶知识犹如月也。”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应该如看待月亮般地看待恶朋友。”
  22。 生闻梵志复问曰:“瞿昙!云何当观恶知识犹如月耶?”
      生闻婆罗门又问:“佛陀!‘应该如看待月亮般地看待恶朋友。’是什么意思呢?”
  23。 世尊答曰:“梵志!如向尽月,日日稍减,宫殿亦减,光明亦减,形色亦减,日日
      尽去。梵志!有时月乃至于尽,都不复见。梵志!恶知识人于如(109)正法律亦得其信
      ,彼得信已,则于后时而不孝顺,亦不恭敬,所行不顺,不立正智(22),不趣向法次法
      (11),彼便失信,持戒、博闻、庶几(768)、智慧亦复失之(1346)。梵志!有时此恶知识教灭善法
      ,犹如月尽。梵志!如是当观恶知识犹如月也。”
      佛陀回答说;“婆罗门!犹如月亮渐渐地亏缺时,它的形状、光辉日日衰减,甚至消
      失不见。婆罗门!对于佛陀的教法与戒律,恶朋友也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