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杂说;南怀瑾-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个观念就很严重,他说《易经》的文化思想这一套学问,是宇宙的大原则。至于标准,是宇宙的什么标准?则没有讲。我们晓得在中国社会里,最准确就是整个天文现象的变化。在《尚书》中,尧、舜、禹换代的时候,都讲这个东西,但是有个毛病,发展下来到汉朝,就更厉害了,叫作“谶纬之学”,或叫“图谶之学”,就是预言。用五运推算出来,某个时代要变了,所谓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个朝代制服都要改变,如现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时候是尚自,白衣服就是礼服,殷商的时候尚黑,礼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时代到某一个时候一定要变,近代对这种推测就叫作预言。现在世界上又到处都流行预言,我们中国历代的命运都有预言,这些就是所谓的谶纬之学——图谶之学。图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将来可能也是一样,这些都是说到“易为天地准”这句话而引出来的。中国过去在科学上,以天文法则看天象的演变,就是天上的气候、宇宙气象的演变有一套法则之外,我们的文化,也还没有找出孔子所说“易为天地准”的道理。所以我们推崇《易经》,也不要推得那么高,可是照这个书上讲,推得非常高,说易“故能弥给天地之道”。“弥纶”两个字,照文字讲,弥就是弓拉满了,圆满得成为一个圆圈,可以包涵一切;纶就是丝纶,丝织品横的丝直的丝编得满满的,现在的观念就是包括。等于说,《易经》的学问包括天地之道。宇宙里任何法则,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则,没有超过《易经》的范围。
                三大问题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
  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这一节里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说,三、知鬼神之情状等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文化,幽明之构成,幽是看不见的一面,是阴面;人能看得见的,是光明面,是阳面。换言之,我们人类世界一切活动看得见。但人是哪里来的,有没有上帝?有没有鬼神?有没有宇宙的主宰?这些看不见的一面没有摸到,这是幽明的道理。后来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到幽,就是代表阴间,死了到阴间去了,反正是看不见的,宇宙间很多看不见的事情还有两面,对于看不见的一面,要读《易经》才知道。
  第二个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究竟人的生命以及万物的生命,原始从哪里来?死又死到哪去了?这是人类文化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鬼神?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有一些人疯狂地研究灵魂学。目前是这三个大问题还没有解决,未来的发展有待我们注意。
  《易经》文化的起源,不是盲目的想象,是科学的,“仰以观于天文”,也是孔子说的画八卦,由观察天文现象,不晓得经过多少万亿年,大家累积观察及研究的经验。“俯以察于地理”,看地文之理,地球的物理。如现在科学家认为地心有人类,神秘飞碟即来自地心。现代科学界的思想,的确承认另外有一个有生命的世界的存在,而且大家还在寻找这另一世界,这就是《易经》上的“地理”,不是学校课本中的地理,也不是我们古老的看风水的那个堪舆术的地理,而是地文之学,是科学。这就是说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易经》文化思想,不是乱来的,是科学的,所以知道了看得见的一面,也知道了看不见的一面。看不见的一面现在要检查,根据《易经》的原则不需要检查了,就知道幽明的原因,这个原则是什么?在这里没有讲给我们听,孔子自己懂。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比较容易些。我们知道,生死是一个大问题。《论语》上提到过,庄子也说:“死生一大疑。”人类的问题,生与死是一个大问题。人为什么生?生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衰老?为什么一定会死?人类是很可怜的,人生下来,读书求学,学问到了最高处,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人的脑力、思想的功能,最发达的时候在五六十岁,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苹果一样,落地了,这也是《易经》终的法则:“原始反终”。世界各国对于生死问题,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离苦得乐。不但人类,凡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希望脱离痛苦而得到快乐。但是人类同一切生命得到快乐没有?没有得到,因为生了一定有死,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问题当成一个宗教。研究宗教哲学,每个宗教都承认死后还有生命,不过每个宗教却在为观光旅馆拉人。耶稣开个观光旅馆叫“天堂”,请人到天堂里来,招待周到,一切设备完全,价廉物美。佛教开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佛教本钱大,开的家数多,下地狱有地藏王菩萨在等着;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狱的,再生又有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万一向东方去,又有东方药师如来;它四面八方都准备好了,这个生意做得特别大。但不管如何?生死还是问题。而我们的文化,《论语》里记载子路曾经问起过,孔子答复得很简单:“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类的文化到今天不管发达到如何程度,生死问题仍没有解决。中国人也有个结论,所谓“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馆一样,活一百岁,不过暂住一百年,没有什么可怕,活到最后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办。人生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中国来讲,就是“原始反终”。生命来了像早晨一样都起来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的开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个地方,死没有什么可怕。“故知死生之说”,死生的道理就是这样。以《易》来说,乾,我们生下来就同乾卦一样,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阶段,六爻一变,成为坤卦,再变又是阳爻开始,阳极阴生,阴极又阳生,那么死了又有什么可怕!在学理来讲,对于生死问题,我们中国的文化最伟大了,不必要宗教的那一套。
  这是讲生死的现象,下面一个问题来了,有没有鬼神、灵魂的存在?这不是物质的,不是唯心亦不是唯物。外国人现在对灵魂的研究有一个名称叫“超电磁波”,超越了现代物理科学的范围,原子、电子、核子都不能了解它的,这就叫灵魂。在我们是认为有的,但它是“精气为物”,心物一元的。什么是精?什么是气?如何构成物质方面的东西?“游魂为变”,物质以外,我们的身体是物,宇宙中这个物理世界都是物。可是唯物学家,认为世界一切唯物,还有另一半,他只认出了一面,没有搞清楚。他们把精神,也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学中有认为一切都是唯心的,也只认了一半。“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证据,科学讲证据,可是“精气为物”讲物质的道理,“游魂为变”讲精神的道理,这几句话又产生一个大问题了。这里承认有鬼神,这个鬼神是心物一元的功能残余力量所形成,所以晓得鬼与神,鬼是鬼,神是神,以道德为标准分为两种。何以知道鬼神的现象?孔子提出证明,鬼与神都有,可是我们的这位老师,他只告诉我们原则。《易经》有那么大的学问,包罗万象,至于怎么样有鬼神,他没有讲。他大概来不及写稿子了,还是要我们自己去摸。
  这里说的精与气是什么?道家就偏重这方面,所以我常说,只有中国的道家有这个本事。研究世界文化,都只教大家死了不要怕,到一个观光旅馆——一天堂、极乐世界去住。只有中国人想出这个办法,可以活几千年,就是神仙,就是这个生命可以活着修到长生不死。不管有没有人曾经做到,但查查世界文化,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敢于叫出这个口号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敢于这样叫,人可以修到长生不死。但不是盲目地叫,所根据的道理,是这个生命,我们的肉体存在,是靠有三样东西:精、气、神。所谓长生不死之药,不是一般的药物,道家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是《黄庭经》中的话,欲想祛病延年,无病无痛,达到长生不老,需要服药,这药不靠外来,自己身上有药——精、气、神。什么是神?譬如我们说“某人眼神很好”。眼神是个抽象名词,是描述不出来的,现代医学不承认的,所谓“元神”他们说是鬼话,只说体力很好,说是“力”。但科学家的说法也有问题,“力”又是什么呢?是电子或原子?但是大家一听科学名词,就被唬住了。其实科学名词最后还是站不住脚,答不出来。精也是答不出来的,普通以女性的卵子,男性的精虫当作精。这里所说的精,是又抽象又具体的,以现代的话来说,勉强的比方,精等于能,生命的能。譬如人在跌倒时,就原来跌倒的姿势,在地上稍停一下,一点都不要动,静一下以后,慢慢起来,不会受伤,因为稍稍静一下,生命的本能就恢复了,便不会受伤,否则本能没有恢复,用力挣扎起来便受伤。还有跌倒时,用两手撑地,也容易受伤,因为跌下去有那么重的力量,欲想撑回来,加上反抗的力量,一相撞击,就在这时受伤,听其自然躺下去,反不受伤,这就是身体生命本能的作用。至于“气”,比方是电,过去气字写作“炁”。道家称之为无火是气,火代表阳,无火之炁,精与气是一阴一阳,具体为阴,无体为阳,阴阳结合成物。那么我们这个身体以外的生命能,只好借别家的学问来解释,就是佛家对人的身体叫作正报。这个物质世界,如山河大地,乃至房屋桌椅等等物质,名为依报,附属的意思。这方面学问,佛家精到得很,依报又分为动、植、矿等等,以现代科学名词说即声、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