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处世36计-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为。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他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荣氏和高氏,威望越来越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子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想把他们除掉,又怕国君不听,反倒坏了事。于是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用计谋除掉他们。

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设宴招待他们。鲁国是叔孙培执行礼仪,齐国是晏子执行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正当两位国君喝得半醉的时候,晏子说:“园中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来请二位国君尝尝新吧!齐景公传令派人去摘。晏子说:”金桃很难得,我应当亲自去搞。“不一会儿,晏子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核桃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子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就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每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金桃味道甘美,齐景公说这金桃不易得到,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应该吃一个。”叔孙格说:“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这个挑应当请相国吃。”齐景公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就请你们二位每人吃一个金桃吧!两位大臣谢过景公。晏子说:”盘中还剩下两个金桃,诸君王传令各位臣子,让他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功劳,谁功劳大,就赏给谁吃。“齐景公说:”这样很好。“使传下令去。

话音未落,公孙捷走了过来,得意洋洋地说:“我曾跟着主公上山打猎,忽然一只吊晴大虎自主公扑来,我用尽全力将老虎打死,救了主公性命,如此大功,还不该吃个挑吗?”晏子说:“冒死数主,功比泰山,应该吃一个挑。”公孙捷接过桃子就走。

古冶子喊道:“打死一只虎有什么稀奇!我护送主公过黄河的时候,有一只鼋咬住了主公的马腿,一下子就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我跳到河里把鼋杀死了,救了主公,象这样大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挑?”景公说:“那时候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除鼋斩怪,我的命就保不住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个桃。”晏子急忙送给古冶子一个金桃。

田开疆眼看金桃分完了,急得跳起来大喊:“我曾奉命讨伐徐国,杀了他们主将,抓了五百多俘虏,吓得徐国国君称臣纳贡,邻近几个小国也纷纷归附咱们齐国,这样的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挑子吗?”晏子忙说:“田将军的功劳比公孙将军和古冶将军大十倍,可是金桃已经分完,请喝一杯酒吧!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先请您吃。”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说晚了。”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杀鼋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跋涉千里,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在两国君主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说着意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吃一惊,拔出剑来说:“我的功小而吃桃子,真没脸活了。”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说:“我们三人是兄弟之交,他们都死了,我怎能一个人活着?”说完也拔剑自刎了。人们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鲁昭公看到这个场面无限惋惜地说:“我听说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挑子都死了。”

可惜是可惜,碰上了晏子这激将法祖师爷,也只有死路一条。激将法的基本道理便是让你的好胜之心一跃而起,把什么都放在一边,命也不要地去争你设置好的东西。

2。先知将,再去激施用激将法,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比如对待傲气十足的人,如果他面子看的很重而讲究分寸,你不妨从正面恭维入手,让他飘飘然,因为虚荣而顺从你的意图。这种类型的人只要你说他长很高,他便会跳起脚给你看。

诸葛亮对关羽,便采取此法,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诸葛亮绝对不逊于晏子,他的激将法使得已臻化境,给人号脉尤其准确。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经过鲁肃的建议,孙权有意联合刘备对付曹操;这时诸葛亮也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方面会派人前来试探。果然,鲁肃跟踪来到,从而成为诸葛亮开展一场出色外交谈判的起点。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十分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来人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他不仅要从与来人对形势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和作为决策者的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并且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的引荐人。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江东谈判中,鲁肃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和弥合裂缝的作用,给予诸葛亮很大的支持。诸葛亮在见到江东决策人物之前,首先遭遇到的是一批力主降曹、胆怯自私的文官。他们虽非决策人物,但对孙权决策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谋主张昭,曾经是江东第二代创业者、孙权的哥哥孙策临终时指定的处理江东内政的主要决策顾问。这些人的投降主张已经严重地干扰着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手法,对各种不利于孙刘联兵抗曹的言论,一驳到底,不拖泥带水。

很快,诸葛亮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只有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土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还是刘备一方对抗曹的坚定表态。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一个平庸的谈判家很难有如此的胆识,因为这要冒造成整个谈判夭折和失败的危险,给自己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决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肯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在最精彩也最关键的最后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菌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霜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诸葛亮就此圆满完成了出使江东的重要使命。

3。戳到对方的痛处1964年4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陈毅元帅率团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他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一见面,就发现双方意见不一致。按苏加诺之意,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地点仍在印尼的万隆,时间就定在当年。陈毅则说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亚非会议已在万隆开过了,第二次亚非会议应选在非洲国家开。

显然,双方的观点不一致,这就给筹备会投下了阴影,埋下了争执的导火索。为了坚持观点,说服苏加诺而又不失和气,达到寻求共同点、广泛团结国际友人的目的,陈毅从替别人着想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了对方,照顾了苏加诺这个东道主的面子,以便于苏加诺改变主意,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对苏加诺总统说:“非洲的独立国家有40个之多,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这样你就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的风度,证明了你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