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txt-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说来简单,实行却难。诚然,急流处似乎一切都很好,然而,你是不是能够游到中心处,就没有一定的保障了。因此你必将有前途渺茫之感。        
怎么办呢?抑或偏要到这安全的狭小天地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个游不游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碰到的,这时候,如果有自信心的人,必将挺身接受考验,毅然跳进未知的世界中,向中心处游去。        
他们知道,只要肯冒险,必定可学到新的经验。懦弱的人、怕变化的人,只好躲在原来的安全地方,眼巴巴望着别人乘着急流往前直奔。        
而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最终乘着急流欢快地往下游驰去的勇敢者。        
其实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约翰·甘布士的看法却不同。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值圣诞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购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就如同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关怀备至地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        
他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退票的人仍然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了。        
但甘布士没有象别人那样急于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大约距开车时间还有5 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他轻松地说:        
“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 美金可以买到100 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将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        
“3 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根本无法兑现。        
过了10 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 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不过同时你们也得注意,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备具一些必须的条件:        
1、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        
2、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有一天你将成为百万富翁,只要你去付诸行动。        
要在商业活动中有所作为,仅靠一味的盲目蛮干是收效甚微的。        
投机,看准时机并把握它,将它变成现实的财富,才是成功企业家的明智选择。        
二 机不可失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商场上的幸运和倒霉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而有些人明白时机稍纵即逝。        
因而能及时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但林肯总统被刺身亡。        
全美国沉浸在欢乐与悲痛之中,既为统一美国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又因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总统而无限悲恸。        
后来的美国钢铁巨头卡耐基却看到了另一面。        
他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复苏必然降临,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与日俱增。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合并由他主持的两大钢铁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制铁公司。        
同时,卡耐基让弟弟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和经营苏必略铁矿。        
上天赋予了卡耐基绝好的机会。        
美国击败了墨西哥,夺取了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在那里建造一条铁路,同时,美国规划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        
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比铁路更加赚钱了。        
联帮政府与议会首先核准联合太平洋铁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铁路为中心线,核准另外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        
一条是从苏必略湖,横穿明尼苏达,经过位于加拿大国界附近的蒙达拿西南部,再横过洛基山脉,到达俄勒岗的北太平洋铁路。        
第二条是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奥尔巴港为起点,横越过得克萨斯州,经墨西哥边界城市埃尔帕索到达洛杉矶,再从这里进入旧金山的南太平洋铁路。        
第三条是由坎萨斯州溯阿色河,再越过科罗拉多河到达圣地亚哥的圣大菲。        
但一切远非如此简单,纵横交错的各种相连的铁路建设申请纷纷提出,竟达数十条之多,美洲大陆的铁路革命时代即将来临。        
“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火车头和钢轨,钢铁是一本万利的”卡耐基这么思索。        
不久,卡耐基向钢铁发起进攻。        
在联合制铁厂里,矗立起一座22。5 米高的熔矿炉,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熔矿炉,对它的建造,投资者都感到提心吊胆,生怕将本赔进去后根本不能获利。        
但卡耐基的努力让这些担心成为杞人忧天,他聘请化学专家驻厂,检验买进的矿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测系统化。        
在当时,从原料的购入到产品的卖出,往往显得很混乱,直到结帐时才知道盈亏状况,完全不存在什么科学的经营方式。卡耐基在经营方式上大力整顿,贯彻了各层次职责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使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了。        
同时,卡耐基买下了英国道兹工程师“兄弟钢铁制造”专利,又买下了“焦碳洗涤还原法”的专利。        
他这一做法不乏先见之明,否则,卡耐基的钢铁事业就会在不久的大萧条中成为牺牲品。        
1873 年,经济大萧条的境况不期而至。        
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断,现场施工戛然而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熄灭了。        
卡耐基断言:        
“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卡耐基却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钢铁制造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