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生死无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受法神圣的秘密,是每个神秘传统的上师和圣哲都知道的秘密。他们的生命之所以充满喜悦,是因为他们以出离心、真正智慧和慈悲的热情,把施受法融入生活当中。
  现代有位奉献一生给那些病人和临终者,放射出施与受的喜悦的人,她就是德蕾莎修女。我认为她下面的这段话,最能表现施与受的真义:
  我们都希望进入神的天堂,但在此刻,我们就可以与他同在天堂。现在与他快乐同在的意义是:
  如他一般地慈爱,
  如他一般地助人,
  如他一般地给予,
  如他一般地服务,
  如他一般地拯救,
  二十四小时都与他同在,
  在他苦难的化身中接触他。

  9。22
  万物都可以成为禅定的对象。一个微笑;地下道的一张脸;水泥路上裂缝中的小花;商店橱窗中华丽的布料;阳光照在窗台花盆的景象。敏锐地觉察美丽和优雅的踪迹。时时保持清楚地觉察“沉默的消息”,为它献上你的喜悦。
  慢慢地,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喜乐,做自己喜悦的化学家,用种种治疗方法,去提升、激励、照亮和启发你的呼吸和动作。

  9。23
  众生已经生死轮回过无数次了。一次又一次,他们经历了无以名状的明光(Clear Light),但是,就因为他们被黑暗无明障蔽了,所以永无休止地在无边的生死苦海中流浪。
  ——莲花生大士

  9。24
  佛教提出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每一道分别由六种执着所造成:骄傲、嫉妒、欲望、愚疑、食欲和嗔恨。
  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再看看我们的内心,就知道六道是真实不虚的。他们存在的方式,是我们下意识地将烦恼投射出去,六道因此具体成形,而界定了各道的形式、样貌、气氛和内容。
  六道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里。在我们的身心系统之中,存在各种烦恼的种子和习性,只看环境的影响和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就随时准备好发芽成长。

  9。25
  当我们能够透彻业的法则,累世以来如何产生坚实的力量和绵密的回响,同时看到我们生生世世的我执和我爱,把我们反覆纠缠成无明的天罗地网,而且越缠越紧时;当我们真正了解我执欲取的危险和注定毁灭的本质时;当我们真正探寻无明最微细隐密的行踪时;当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凡心被它束缚得狭窄黑暗,而让我们无法无私地爱,阻断了真爱和慈悲和泉源时;我们就可以极度的清明,了悟寂天菩萨的话:
  若世上所有的伤害、恐惧和痛苦,
  都来自我执,
  为什么我需要
  如此邪恶的念头呢?
  然后,我们会产生决心,摧毁我们最大的敌人——邪念。当邪念死亡,所有痛苦的本源都会根除,而我们自性广大有力的慈悲就会闪耀光芒。

  9。26
  证悟自性可以使你的世界观整个改变,自然而然地生出慈悲心利益众生。而且,不管你有何种方法,也不管你所处的情境为何,你都能找到最适切的方式利益众生。

  9。27
  上师们强调:要在禅定中稳定“见”,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有利的环境,进行闭关;在纷乱忙碌的红尘中,不管你怎样精选,都无法进入禅定。
  其次,虽然在大圆满修法中,禅坐和生活并无不同,但在你还没有经由适当禅修期证得不动的境界时,决无法将禅定的智慧与日常生活联结在一起。
  最后,即使在禅坐时,也可能籍由“见”的自信,让本觉之流持续流动,但如果你无法使它随时随地保持畅通,让禅定与生活相融,当挫折来临时,它还是无法成为你的解药,然后你又会被妄念和烦恼牵入困惑中了。

  9。28
  根据大圆满法,在自性无边无际的广大之中,一切显现和一切现象,不管轮回或涅槃,全都是永远圆满具足的。
  然而,虽然万物本质为空,及“本具清净”,它还是深具崇高的本质,蕴含无限可能,创造出无边广大有力、永远充盈的圆满。

  9。29
  当你身强体壮时,
  从未想到疾病将临,
  但它会像闪电般,
  出奇不意地袭击你。
  当你在红尘中翻滚,
  从未想到死之将至;
  它快得如同雷电,
  把你轰得晕头转向。
  ——密勒日巴尊者

  9。30
  我们所采取的禅定姿势,含有希望的火花,及带点玩笑的幽默。在其中,我们隐约知道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当你采取这种姿势时,你就是以轻松的方式模仿佛,让你了悟及鼓励你内在佛性的显现。
  同时,你仍然认为自己处在相对的世界中,但因你佛性所启发的愉悦的信任感,你较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较能仁慈而幽默地面对它。
  你禅坐时,让你自己去感受“你就是佛”的那种自尊、庄严和谦逊。你只要让自己受到这种愉悦的信任启发,这就足够了:禅定会自然从这种了解和自信中产生。
  生死无惧    十月
  DZOGCHEN
  一切诸佛教法的心要

  10。1
  在对抗你最强大敌人(我执和我爱)的战争中,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就是慈悲,把我们奉献给别人,不追求自己的享乐却去承担他人的痛苦;就是慈悲与无我智慧的联手,彻底摧毁让我们生生世世流浪轮回苦海的虚幻执着。所以,我们的传统把慈悲视为觉悟的来源和要素,及觉悟行为的核心。

  10。2
  古代禅坐的教法传述:刚开始禅坐时,念头毫无间断地,一个接一个生起,像高山的瀑布。
  慢慢地,当你的禅定境界提升了,念头就像深峻峡谷的水流,然后象蜿蜒流向大海的大河,最后心念象宁静沉稳的大海,只有偶尔兴起的涟漪和波浪。

  10。3
  有时候,我们要清醒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会醒来,或在何处。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再也无法吸进来时,你就死了。就是这么简单。
  就如西藏谚语所说:“明天或来生,哪一个先到,我们从不知道。”

  10。4
  据说,佛陀证悟时,他想要让大家了解,众生皆有佛性,并完全分享他的证悟。但他也带着无限的慈悲和遗憾,清楚地知道:要我们了解他所证悟的境界,是何其困难。
  因为,虽然我们与佛陀一样具有自性,但我们却未认出它,因为它已被我们的凡夫心层层包裹缠绕住了。
  想像有一只空花瓶,其内外在的空间完全一样,只有脆弱的瓶壁阻隔其中。我们的佛心被拘禁在凡夫心的瓶壁中,当我们开悟时,就像花瓶裂成碎片,内外在的空间融合为一。那时,我们突然了解到:它们从未分割,也从未相异;它们始终相同。

  10。5
  所有的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要与我们根本的、觉悟的自性相结合。就如《奥义书》所说的:
  有智慧之路,也有无明之路。它们遥遥相隔,且尽头各异……愚人陷入无明当中,还以为自己有智慧和博学,事实上却像盲人被盲人从此端牵到彼端,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那个超越生命的世界,是不会对幼稚的、不专注的、迷恋钱财的人闪耀的。

  10。6
  有个对受苦者发起慈悲心的技巧是,把他想成是你最亲爱的朋友或亲人。
  想像你的兄弟、女儿、父母或挚友,正遭受同样的痛苦。你的心自然会敞开,慈悲会唤醒你:除了解除他们的痛苦,你还能做什么?现在,把你的慈悲心,转移到那个需要你帮助的人身上。你会发现自己更能自然地生起助人之心,且付诸实行。

  10。7
  禅修真正的喜悦,不在其形式,而在其当下持续鲜活的体验及它的喜悦、清明、安详,最重要的是执着的放下。

  你越能放下执着,表示你变得越自由。你越能体验这种自由,我执就会越清晰,希望和害怕也会消融,而能了悟无量的“无我智慧”。
  当你活在这个智慧之家时,“我”和“你”,“这个”和“那个”,“内在”和“外在”的藩篱将会崩溃,最终将回到你真正的家:不二的境界。

  10。8
  我记得一九七六年时,有位美国中年妇女前来纽约参见敦珠仁波切。她走进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前面,一开口就说:“医生说我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意料地,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轻轻地说:“你看,我们都正在死,死只是早晚的问题,只是有的人比较早死而已。”
  他用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每个人都免不了一死,她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因而舒缓了她的焦虑。接着,敦珠仁波切对她做了临终和接受死亡的开示,并告诉她死亡中蕴含着解脱的希望。
  然后,他教导她一种治疗修行的法门,她就虔诚地奉行。最后,她不仅接受了死亡,也因为精进努力地修行而重获了健康。

  10。9
  西藏伟大的传统称自性为“平凡的智慧”。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我们的真性和众生的自性并没有什么特别。
  讽刺的是,我们所谓平凡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不平凡,对轮回迷惑景象产生了疯狂的、执着的幻觉。就是这种“非凡”的景象,让我看不见“平凡的”、自然的、天生的自性。观想诸佛此刻正看着我们:当他看到我们致命的混乱时,他该有多么惊讶伤心啊!

  10。10
  曾经有一位大圆满行者,他不喜欢夸耀自己,却有一大堆弟子跟着他修行。有一个喜欢卖弄学问的僧人非常嫉妒他,他知道这位行者书读得不多,就想:“他只是个平凡人,怎敢去教导别人?他怎敢假装成老师?我要去考考他,好教他当面出丑,让他在弟子面前丢脸,这样他们就会背弃他而跟随我了。”
  有一天,他前往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