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诃止观 天台智者大师-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者信心具一切相也。如是性者。性以据内。总有三义。一不改名性。无行经称不动性。性即不改义也。又性名性分。种类之义分分不同。各各不可改。又性是实性。实性即理性。极实无过。即佛性异名耳。不动性扶空。种性扶假。实性扶中。今明内性不可改。如竹中火性虽不可见不得言无。燧人干草遍烧一切。心亦如是具一切五阴性。虽不可见不得言无。以智眼观具一切性。世间人可笑。以其偏闻判圆经。涅槃明佛知众生有佛性判为极常。法华明佛知一切法如是性判为无常。岂可以少知为常多知为无常。又法华云。佛知一切法皆是一种一性。此语亦少。何故判为无常。又有师。判法华十如。前五如属凡是权。后五属圣为实。依汝所判则凡无实永不得成圣。圣无权非正遍知。此乃专辄之说。诬佛慢凡耳。又涅槃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言是常。净名云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判是无常。若佛性菩提相异者。可一常一无常。若不异者此判大谬。如占者见王相王性俱得登极。佛性菩提相何故不同。如是体者主质故名体。此十法界阴俱用色心为体质也。如是力者。堪任力用也。如王力士千万技能病故谓无病差有用。心亦如是具有诸力。烦恼病故不能运动。如实观之具一切力。如是作者。运为建立名作。若离心者更无所作。故知心具一切作也。如是因者。招果为因亦名为业。十法界业起自于心。但使有心诸业具足。故名如是因也。如是缘者。缘名缘由助业皆是缘义。无明爱等能润于业。即心为缘也。如是果者。克获为果。习因习读于前。习果克获于后。故言如是果也。如是报者。酬因曰报。习因习果通名为因牵后世报。此报酬于因也。如是本末究竟等者。相为本报为末。本末悉从缘生。缘生故空。本末皆空。此就空为等也。又相但有字报亦但有字。悉假施设。此就假名为等。又本末互相表帜。览初相表后报。睹后报知本相。如见施知富见富知施。初后相在。此就假论等也。又相无相无相而相。非相非无相。报无报无报而报非报非无报。一一皆入如实之际。此就中论等也。二类解者。束十法为四类三途以表苦为相。定恶聚为性。摧折色心为体。登刀入镬为力。起十不善为作。有漏恶业为因。爱取等为缘。恶习果为果。三恶趣为报。本末皆痴为等。三善表乐为相。定善聚为性。升出色心为体。乐受为力。起五戒十善为作。白业为因。善爱取为缘。善习果为果。人天有为报。应就假名初后相在为等也。二乘表涅槃为相。解脱为性。五分为体。无系为力。道品为作。无漏慧行为因。行行为缘。四果为果。既后有田中不生故无报(云云)。菩萨佛类者。缘因为相了因为性。正因为体。四弘为力。六度万行为作。智慧庄严为因。福德庄严为缘。三菩提为果。大涅槃为报(云云)。因缘有逆顺。顺生死者有漏业为因。爱取等为缘。逆生死者以无漏正慧为因。行行为缘。俱损生破惑。顺界外生死。亦以无漏慧为因。无明等为缘。若逆生死即以中道慧为因。万行为缘。俱损变易生死故。因缘既尔。余者逆顺准此可知。若依声闻但九无十。若依大乘三佛义佛有报身。若依断惑尽义则无后报。九之与十斟酌可解。众生世间既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耳。所谓恶道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云云)。善道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无漏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菩萨佛法界相性体力究竟等。准例皆可解。国土世间亦具十种法。所谓恶国土相性体力等(云云)。善国土无漏国土。佛菩萨国土相性体力(云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例如八相迁物。物在相前物不被迁。相在物前亦不被迁。前亦不可后亦不可。秖物论相迁秖相迁论物。今心亦如是。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秖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意在于此(云云)。问。心起必托缘。为心具三千法。为缘具。为共具。为离具。若心具者心起不用缘。若缘具者缘具不关心。若共具者未共各无共时安有。若离具者既离心离缘那忽心具。四句尚不可得。云何具三千法耶。答。地人云。一切解惑真妄依持法性。法性持真妄真妄依法性也。摄大乘云。法性不为惑所染。不为真所净。故法性非依持。言依持者阿黎耶是也。无没无明盛持一切种子。若从地师则心具一切法。若从摄师则缘具一切法。此两师各据一边。若法性生一切法者。法性非心非缘。非心故而心生一切法者。非缘故亦应缘生一切法。何得独言法性是真妄依持耶。若言法性非依持黎耶是依持。离法性外别有黎耶依持。则不关法性。若法性不离黎耶。黎耶依持即是法性依持。何得独言黎耶是依持。又违经。经言。非内非外亦非中间。亦不常自有。又违龙树。龙树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更就譬检。为当依心故有梦。依眠故有梦。眠法合心故有梦。离心离眠故有梦。若依心有梦者。不眠应有梦。若依眠有梦者。死人如眠应有梦。若眠心两合而有梦者。眠人那有不梦时。又眠心各有梦合可有梦。各既无梦。合不应有。若离心离眠而有梦者。虚空离二应常有梦。四句求梦尚不得。云何于眠梦见一切事。心喻法性梦喻黎耶。云何偏据法性黎耶生一切法。当知四句求心不可得。求三千法亦不可得。既横从四句生三千法不可得者。应从一念心灭生三千法耶心灭尚不能生一法。云何能生三千法耶。若从心亦灭亦不灭生三千法者。亦灭亦不灭其性相违。犹如水火二俱不立。云何能生三千法耶。若谓心非灭非不灭生三千法者。非灭非不灭非能非所。云何能所生三千法耶。亦纵亦横求三千法不可得。非纵非横求三千法亦不可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即此义也。当知第一义中一法不可得。况三千法。世谛中一心尚具无量法。况三千耶。如佛告德女。无明内有不。不也。外有不。不也。内外有不。不也。非内非外有不。不也。佛言。如是有。龙树云。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生。大经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谓四悉檀因缘也。虽四句冥寂。慈悲怜愍于无名相中假名相说。或作世界说心具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造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五欲令人堕恶道。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即其文也。或言因缘共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即其文也。或言离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十二因缘非佛作。非天人修罗作。其性自尔。即其文也。此四句即世界悉檀。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也。云何为人悉檀。如言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则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汝但发三菩提心。是则出家禁戒具足。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如言若不值佛当于无量劫堕地狱苦。以见佛故得无根信。如从伊兰出生栴檀。闻者生信。或说合生一切法。如言心水澄清珠相自现。慈善根力见如此事。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离生一切法。如言非内观得是智慧。乃至非内外观得是智慧。若有住着先尼梵志小信尚不可得。况舍邪入正。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是为为人悉檀四句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也。云何对治悉檀说心治一切恶。如言得一心者万邪灭矣。即其文也。或说缘治一切恶。如说得闻无上大慧明。心定如地不可动。即其文也。或说因缘和合治一切恶。如言一分从思生一分从师得。即其文也。或说离治一切恶。我坐道场时不得一切法。空拳诳小儿诱度于一切。即其文也。是为对治悉檀心破一切恶。云何第一义悉檀心得见理。如言心开意解豁然得道。或说缘能见理。如言须臾闻之即得究竟三菩提。或说因缘和合得道。如快马见鞭影即得正路。或说离能见理。如言无所得即是得。已是得无所得。是名第一义四句见理。何况心生三千法耶佛旨尽净不在因缘共离。即世谛是第一义也。又四句俱皆可说。说因亦是缘亦是。共亦是离亦是。若为盲人说乳。若贝若粖若雪若鹤。盲闻诸说即得解乳。即世谛是第一义谛。当知终日说终日不说。终日不说终日说。终日双遮终日双照。即破即立即立即破。经论皆尔。天亲龙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据。而人师偏解学者苟执。遂兴矢石各保一边。大乖圣道也。若得此意俱不可说俱可说。若随便宜者应言无明法法性生一切法。如眠法法心则有一切梦事。心与缘合则三种世间三千相性皆从心起。一性虽少而不无。无明虽多而不有。何者。指一为多多非多。指多为一一非少。故名此心为不思议境也。若解一心一切心。一切心一心。非一非一切。一阴一切阴。一切阴一阴。非一非一切。一入一切入。一切入一入。非一非一切。一界一切界。一切界一界。非一非一切。一众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一众生。非一非一切。一国土一切国土。一切国土一国土。非一非一切。一相一切相。一切相一相。非一非一切。乃至一究竟一切究竟。一切究竟一究竟。非一非一切。遍历一切皆是不可思议境。若法性无明合有一切法阴界入等。即是俗谛。一切界入是一法界。即是真谛。非一非一切。即是中道第一义谛。如是遍历一切法无非不思议三谛(云云)。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