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管理思想探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统分析的含义。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案。

系统分析二
系统分析的准则。一是在对各种备择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应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目的;二是要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四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五是抓关键,不要限于细枝末节。

213系统管理
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的管理,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经营时,就叫系统管理。其特点是:(1)以目标为中心。(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3)以责任为中心。(4)以人为中心。

214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
该学派的管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要遵守一定的程序: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对比方案——建立分析模型——对比各方案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综合分析或试验确定最优方案——实施方案和信息反馈。

215系统管理学派的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要进行成功有效的管理,就要对企业系统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找出关键所在。系统分析要求有严格的逻辑性,即在拟订方案前先要确定方案的目的、实现的场所、地点、人员和方法。现在任何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掌握的管理思想就是系统的思想。

216系统管理学理论评析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的出现同特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而系统科学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三论”,即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以及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这些理论的新进展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促进作用。

217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也有人把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等人。他们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218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
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以求得管理的程序化和最优化。数量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或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体系中,这种方法通常就是运筹学。所以该学派的狭义解释就是运筹学的同义语。其广义解释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当代的各种管理理论都可称为管理科学。

219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一
兰彻斯特和希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兰彻斯特在1915年就把数学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军事,发表过关于人力和火力的优势与军事胜利之间的理论关系的文章。当时的英国军需部成立了防空试验组,由生理学家希尔上尉(以后成为教授)领导,应用数理分析方法来运用于防空武器。希尔被人称为运筹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二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年)。《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正是这些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三
霍勒斯·利文森。他于20世纪30年代把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传统办法难以进行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他最有名的研究工作之一是对一个小型邮购商店的顾客拒收邮购包裹的情况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拒收率大约占总销售额的30%。最常被顾客拒收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较贵的订货,另一类是发货迟于定货后五天的货物。用这些数据,邮购公司很容易地对拒付费用和较高的快发费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发货日期和发货数量。

220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批管理科学(运筹学)方面的教科书,如韦斯特·丘奇曼、拉塞尔·阿考夫、伦纳德·阿诺夫三人合著的《运筹学入门》,爱德华·鲍曼和罗伯特·费特两人合著的《生产管理分析》,塞缪尔里奇蒙著的《用于管理决策的运筹学》,以及许多关于线性规划、决策模型、培欣决策法、对策论等方面的书籍。

221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一
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对企业组织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或功能关系的研究,都是从系统观点出发的。认为组织中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所有的重要关系。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二
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该学派在创立的时候就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他们认为尽管各个学科对问题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如果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看,会对问题有更全面的理解,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除了计算机和数学以外,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会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科学和工程技术。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三
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数量学派的重要特点就是模型化和定量化。把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按预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将其主要因素和因果关系变为各种符号来建立模型以便求解。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四
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通过模型来解决问题可以对问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随着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其模型也逐渐复杂,以前的最优后来或许就不是最优了,这时就要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优化。

222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一
认为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织人”、“理性人”。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由于经济利益的激励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也满足自己。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二
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它和系统科学学派有紧密的联系。组织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在这个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是系统的整体利益最大,而不是系统的某个部分利益最大。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三
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有机系统。那么对于这个有机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就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四
组织是一个决策的网络模型。对于管理决策来说,其决策具有结构性,并组成网络,这样就可以应用计算的模型来进行决策。

223数量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方法即模型法。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规范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含有多种确定性变量,例如,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含有各种随机的变量,例如,决策理论模型、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等。
可以用下图来表述:



224模型法的使用逻辑步骤
(1)提出问题并阐述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解出模型的答案,从而取得该系统的最佳效益的数量值。(4)检查模型及解的实际意义,深入了解这个解法的价值对实际预测的准确度。(5)对所求的解进行控制,就是要制定出当变量与函数发生某些变化时对方案能够采取调整的措施,以保证各种变量和关系都不走样。(6)把方案付诸实施。



225管理科学理论评析
“管理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领域中,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学派重视不同学科的交融与渗透,这种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合作的方式有助于优势互补、开拓思路,形成更全面、更合理的决策。高层在决定管理决策的人员构成时,应该考虑到个人背景、知识结构上的合理搭配。因此由多种学科的人员交叉配合地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管理方法。

226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管理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27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一
伯恩斯和斯托克。伯恩斯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他们对生产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人造丝等不同产品的2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按照目标、任务、工艺,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