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的最终功能是促进年青一代的成长、进步,这既需要鼓励表扬,也需要渐进地提出恰当的要求,并督促孩子达到要求。所以,教育要严格要求,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商老师在《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提出的“严格要求,适当惩罚”以及“多给褒扬,不能贬低”的教育原则,是辩证的,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能够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进步,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因而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这需要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做子女的朋友,以对孩子的尊重、信任为基础。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列举了130多个事例,还设计了一个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常启先生,采取边叙边议的形式,将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真实可信,就像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情,亲切感人,引人入胜。

    认真阅读商老师用心著述的这一家庭教育佳作,分享他的家庭教育的成果,您也会在教育自己子女的事业中取得有益的收获——这是商老师数十年呕心沥血著述该书的初衷,也是我的祝福。

    李百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

    2009年8月24日于天津师范大学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前言(1)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子女的成长和受教育状况对于我们的家庭幸福有重要影响。早在2005年1月,我有幸参与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虹”计划康复训练营活动,系统开展了针对网瘾青少年的脱瘾康复训练。通过与网瘾青少年的近距离接触,以及与家长们的深度访谈,所有参与研究的项目组成员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网瘾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当的一个外在表象。长时间以来,家长和老师习惯了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价值,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但若学习成绩差,孩子其他各方面的特长就可能被斥之为“不务正业”。这种“唯学习成绩是举”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现实生活中很少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好脸色”,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与赞扬声中可能会一路考上重点大学,但大学里的价值评价标准并非是“唯学习成绩是举”,何况大学里人才济济,他们很难继续保持出类拔萃的优越感,落寞无助的心理驱动着一些“优秀”的孩子到网络中重寻自我价值感,这些孩子是“沾网”后可能快速成瘾的易感人群。因为亲眼目睹了网瘾青少年的痴迷与疯狂,以及家长们困惑与悲伤的眼神,所以我对商老师在《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一章中所提及的“似是而非的成功”深表赞同。

    家长和老师期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心理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可能会换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即便是教育专家也不可能置孩子的前程于不顾。但抓成绩要讲究策略,要有智慧。2006年,我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往杭州,我的儿子转学到杭州的一所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作风强悍”的老师,工作态度很认真,但班级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她,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怕她,因为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批评。有一次,我问儿子,老师对哪些同学批评比较少?儿子回答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说,那你就要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赢得老师对你的尊重。儿子说,班级第一名的同学也挨批评,只是次数少点而已。由此我猜测可能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于是就与老师电话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几番沟通后,我意识到,这位班主任老师根本没有改变自己工作方法的意愿。后来,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交涉后,学校更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很受孩子们喜欢,班级气氛也迅速由压抑沉闷转为活泼奋进,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得以大幅度提高。我们常说,教育要讲究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商老师在该书第四章中明确指出,“多给褒扬不能贬低,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是培养好孩子的正确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和负责”的优良品质。具备了上述品质,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

    自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及推广工作以来,我常反思父母在自己性格中留下的种种烙印,以及这些烙印对我现在生活的影响。能够从山村里走出来,现在在大学里教书做科研,父母勤奋坚忍的性格对我影响至深,但同时,传统家教的强制与专横,也时常侵扰我现在对待学生、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只有坦承教育中的缺憾并执著于完善,才是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态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家庭教育讲座之后,都会有家长围拢过来交流彼此的心得体验,但同时也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把持着自以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放,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许多家长无视孩子对父母依恋的渴求,贪图个人享乐或者借口事业为重,对孩子放任不管。种种负面现象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提醒我们家长要重视养育科学、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

    有幸读到商老师的这本书,他结合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层次分明地向我们展现了成功家教的理念和历程。我很荣幸能成为商老师著作的第一批读者,也愿意将该著作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商老师的成功经验。

    刘泽文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2009年12月28日于杭州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前言(2)

    我研究家庭教育是从1969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的,至今已经有40年了。其间,我亲自教育了子孙两代人。我的两个孩子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后,相继赴美留学深造,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学位,如今已在美国工作。我的外孙小学毕业时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PresidentsEducationAwards),并收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名的奖状和表扬信。

    本书是从1993年我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开始撰写的,至今已有16年,今天把她奉献给读者,希望对您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一、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一)弥补我的歉疚

    我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学习都很优秀,考试成绩不是全班第一名,就是前几名。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生干部,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过许多省市级的奖励。我的女儿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儿子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两个孩子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后,又都去了美国留学深造,女儿就读于圣约瑟夫大学,儿子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两个孩子都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学位,如今已在美国工作。

    我的孩子读小学和中学时,他们的班主任都曾找过我,让我在家长会上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当时,我觉得教育孩子能否成功,还没有结果,而且在家长会上介绍孩子的事,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我没有答应班主任的要求。这件事一直使我有一种歉疚感,觉得学校教育培养了我的孩子,我不该漠视学校的要求。每当孩子取得一次进步的时候,我的这种歉疚感就加深一次。

    现在,我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已有了结果,我想通过向社会介绍我教育孩子的经验和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来弥补我的歉疚。这是我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二)满足社会需要

    我的两个孩子出生在“*”时期。孩子生下来后,我非常希望有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来指导我教育孩子。那时,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我虽然作了努力,最终也没有找到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甚至连一篇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也没找到。没有书籍和文章参考,我就只有自己摸索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自己写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的想法,心想,有朝一日社会条件允许了,我一定要写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给大家看。

    我把教育孩子看得很重,甚至把它看成是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教育孩子,我阅读了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书籍和大量的家庭教育读物。几十年来,我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家庭教育和教育孩子上。我常把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和观点讲给我的同事、学生和亲朋听,在出差的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办事的单位里讲给愿意听我讲的人听,同他们讨论家庭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交流,不仅丰富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而且使我感到尽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对正确的家庭教育知之甚少,结果是精力、物力、财力花了不少,却没有如愿以偿。通过交流,我深深地感到了家长们对好的家庭教育书籍的渴望。这是我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第一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