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求是是探求真知的利器

    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学习好、长大了能成就大事业……孩子聪明、学习好、能成就大事业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有求是精神。求是是探求真知的利器。有了求是精神,就善于求索真知,就能搞清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就能搞清楚事物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这样的人,做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会好;做员工能深刻理解所从事的工作,工作会出色;做老板能深刻了解市场,生意会红火;做领导能抓住要领,业绩会卓著。

    相反,一个没有求是精神的人,不善于求索真知,对事物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人,做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不会好,就是好也是表面上的,经不起大考(如高考、高级竞赛等);做员工不能深刻理解所从事的工作,不会有出色的业绩;做老板不能深刻了解市场,生意不会红火;做领导抓不住要领,业绩不会卓著……所以,家长要想孩子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要教育孩子求是。

    为了使读者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下面举几个事例。

    事例1:为什么一合上书就忘

    有一名中学生对常启先生说,他打开书一看都明白,合上书之后就什么都忘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问常启先生是什么原因。常启先生问他:“你明白什么了?”他说他都看明白了。常启先生写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给他看,问他是否看懂了。他说看懂了。常启先生请他讲一讲。他画了图31所示的这个三角形,还写了∠a+∠b+∠c=180°。常启先生问他:“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什么等于180°呢?”他说:“不知道。”这说明他只知道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他为什么“一看就明白,一合上书就忘”的原因。常启先生对他说:“学习,不但要用眼看,更要用心想。用眼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用心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用心想了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结实。你现在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你回去想,想明白了再来告诉我。”这位中学生听了常启先生的话,用他学过的知识把“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什么等于180°”证明了一遍。他说:“这样证明了一遍之后,记得就清楚了。”后来,这位中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了“问为什么”和“弄清楚为什么”的习惯,成绩上升得很快,再后来,这位中学生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四、求是——探求真知的利器(3)

    图31三角形

    事例2:不允许照着书念问题

    常启先生做学生时有不明白的问题从来不轻易地去问老师,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实在弄不明白了才去问老师的,他对于“求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常启先生做了大学老师之后,给学生答疑时对学生有一个要求:不许照着书念问题,必须离开书用自己的话把问题说出来,离开书和他讨论问题。开始,学生对他的这种答疑的方式很不适应。常启先生对学生说:“一个学生如果离开了书说不清楚你要问的问题,说明你对所问的问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来问老师,如果老师立即告诉你,你很快就弄明白了。这样,看起来是好事,你高兴,我也省事,但对你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你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明白了,明白得快,忘得也快。经过认真思考,想了又想,实在弄不明白了,再来问老师,问题就在你的脑袋里了,就可以离开书和老师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了,老师稍一点拨你就明白了。一个问题怎么才算掌握了呢?离开书能和他人讨论才算掌握了。如果离开了书说不清楚,说明你还没有掌握这个问题。一个问题怎么才算弄懂了呢?能离开书讲给别人听,能离开书同别人辩论清楚,就是弄懂了。”

    事例3:管子为什么是弯的

    常启先生刚到大学时,从农村到大城市,看什么都觉得新鲜。一次小便时,看见小便池下面往下流水的管子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于是他就问自己“这管子为什么是弯的呢?”他想了好久,提出了多种解释,还请教了工人师傅,后来他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其实,读者留心一下你家的洗碗池、洗脸池往下流水的管子和小便池往下流水的管子一样,肯定也是弯曲的。这个弯曲起水封的作用。图32是水封的原理示意图。在洗碗池里洗过碗之后,要把洗碗水放到下水道去。

    图32水封的原理示意图

    水道里流的是污水,有难闻的气体和细菌。如果把从洗碗池往下流水的管子做成直的,下水道里难闻的气体和细菌就会通过“直的管道”冒到厨房里来,很不卫生。把往下流水的管子做成弯曲的,可以在水管的U形弯曲处存住水,把下水道和厨房隔开。这样,洗过碗的脏水可以流到下水道去,下水道里难闻的气体和细菌却不会冒到厨房里来。用U形弯曲水管存住水,封住了下水道的气体通到厨房的通路,所以叫做“水封”。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研究这个有什么用啊!不是瞎耽误工夫吗?”表面上看弄清楚上面这事是没有多大的用处,可是这种“好问为什么”和“好解决为什么”的“求是”精神对学习和工作却是大有用处的。“求是”用在学习上会学得深入扎实,取得好成绩;用在工作上,会做出出色的业绩。而孩子的“求是”精神是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求是养成的。

    事例4:听课,记笔记,复习

    常启先生上学时听课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不停地记笔记,把老师讲的全记下来。他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讲,很少记笔记,只记标题和没听懂的。记标题是为了记下老师讲了什么,记没听懂的是为了课后复习。常启先生复习也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不是按部就班地从头到尾把老师讲过的内容看一遍,而是专门研究那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以“没有听懂的问题”为纲进行复习。把那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弄明白之后,就把如何理解的写在纸上,贴到教材上。这样复习,既抓住了重点又照顾了一般,是真正地用脑筋学习。到期末考试时,常启先生只是翻翻书,看看他记的笔记和贴在教材上的那些“纸”就行了。看起来常启先生学习不怎么用功,可学习成绩却是全班最好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善于“求是”。常启先生把他的这种学习方法传给了他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四、求是——探求真知的利器(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勤学好问”。“勤学好问”中的“学”和“问”都很重要,但关键是“问”。一个只会比猫画虎照抄照搬,提不出为什么、不会研究为什么的人,做学生学习成绩是不会太好的,工作后也不会有创造性业绩。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在学校考试时成绩也许还不错,但到了高考往往就不行了,因为靠死记硬背只是记住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高考时考题稍有变化就答不上来了。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多问为什么,弄清楚为什么。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孩子求是精神的培养

    有家长告诉我,他家的孩子小时候学习特别好,越往上念越不行,到了高中就退到中下等了,问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通俗地讲,是这样的:你家孩子小时候学习好,是你家抓得紧。你家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在玩。你家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别人家孩子通过玩促进了大脑的生长发育,增强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求是”能力。所以,你家孩子学习没有后劲,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有后劲。说得通俗一点,你家孩子是“笨鸟先飞”。你家“先飞了”自然就飞到前面去了。但是,由于你家孩子在大脑快速生长发育的时候没有好好地玩,把时间都用到学功课上了,大脑没有受到良好的刺激,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所以头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使,会越飞越没劲。别人家的孩子呢?通过玩刺激了大脑,使大脑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发育,脑力好,学习能力就强。这种人后劲大,越往后念劲越大,成绩越好。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个道理,抓不到点子上。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一切为了升学”,把升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当成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只把眼睛盯在孩子学习课本知识上。孩子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了,周六、周日还要到校外办的数学班、语文班、英语班学习。家长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

    我不是说把升学作为教育目标有什么不好,是觉得家长的着眼点不全面。要想孩子的学习好,将来能考上重点学校,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勤奋、求是、创新、自尊、自信、负责、宽容的品质上下工夫,只围着升学考试的那几门课程学来学去效果并不会好。

    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是精神是深刻理解事物的动力,也是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动力。学习课本知识把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全占去了,弄得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是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提高,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磨灭孩子的求是精神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她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对新的东西不感兴趣,不愿意去尝试,问该怎么办?

    孩子生下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是精神,这是孩子的天性。遗憾的是,孩子的这些天性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家长磨灭了。这就是孩子对新的东西不感兴趣、不愿意去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