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六单元哈佛经理管理方法与技巧-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从物质到意识的反映是借助信息这个中介完成的。同样,管理主体从物质到意识的反映的重要中介也是信息。

 

不同的管理形态和现象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的运动变化,都载荷着某种信息。而信息流通的关键则是主体的活动。信息是联系管理客体和主体的中介,也是管理主体实践与认识的中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人们的管理实践过程,就是由管理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所构成的实践活动作用于管理对象而产生实践结果的过程。人们要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最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管理实践活动符合管理对象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和规律。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把管理对象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促进管理主体与客体相符合。而管理信息正是联结管理实践与认识、客体与主体的一种重要媒介(虽然并非是唯一的媒介)。维纳在论述信息对实践与认识、客观与主体联结的媒介作用时说:“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的信息,经过适应的储存、校正和选择等过程后进入效应器官。这些效应器官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同时也通过像运动感觉器官末梢这类感受器,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同已经储存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影响将来的动作。”(《维纳著作选》,第3页)维纳这里描述的信息中介作用,同样也包括管理主体从管理实践到认识和从管理认识再到实践的两个过程:通过主体感官获得来自管理对象的各种信息(即感性经验材料),转化为内传递、变换、编码输入大脑,这相当于管理感性认识阶段;再通过管理主体人脑的思维活动,将丰富的以信息形式体现的感性材料,经过存储记忆、选择抽取、逻辑加工整理,达到对认识对象的本质认识。这就是以管理信息作媒介的从管理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输出的信息,通过效应器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相当于从管理理性认识能动地再回到改造管理对象的实践中去,也就是以管理信息作媒介的管理认识再到管理实践的过程。
必须指出,管理信息的媒介作用,在两种过程中,其特殊表现有所不同。前者是通过管理实践获取信息,转化为认识;后者则是利用管理认识,使用信息,指导管理实践。在使用管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对象即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输出的管理信息往往不可能一下子与管理对象的内容完全相符,这就需要有一个通过实践获取反馈管理信息作为输入。并同原来储存的管理信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认识、再进而转化成为使用管理

 

信息作为输出去指导管理实践的过程。这种无限往复的过程,也就是管理信息中介的无限进展的过程。

 

2信息是管理主体获得外域与古代间接知识的重要中介

 

管理知识,人们对管理世界认识的很大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是通过信息这个中介间接获得的。

 

在整个管理世界中,尽管管理主体的外域是无限广阔的,主体的感官是有局限性的,但对主体来说,并不存在“认识的极端”。这是因为,管理主体可以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插入“仪器客体”以强化和延伸感官的功能,日益有效的借助管理世界的信息流,使过去认识不到的现象显示出来,不断在广度深度上扩大自己的认识视野。在这中间,信息即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一个中介。同时,这也表明,信息是管理主体取得外域知识的一个重要中介。

 

另一方面,信息也是管理主体了解古代管理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个国家的管理,不仅与该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其民族特点、文化传统信息相联,而后者则是由历史发展沉淀的。

 

3信息是一切管理组织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中介

 

从管理群体到企业集团,从经营结构到市场体系,从一个企业的管理到整个世界的管理系列,都有自己的组织。尽管它们的领域不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组织过程,因而,都需要有一定量的信息作为居间联系的中介,使系统从原来无联系的状态出发,排除许多别的可能状态,只取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状态,变无序为有序。

 

自古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地域等不同,人们结成了许多特征各异的管理群体,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需要信息作联系中介。而随着人类信息传输手段的发展,信息的这种中介联系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今日世界的社会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报纸、电话、电视、卫星等,即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我们承认信息的中介组织联系作用,进而也承认一定信息对人的行为、思想、感情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的中介作用。但其中绝不包含任何神秘之意。

 

我们认为,信息之所以能够成为管理世界这样广泛领域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中介,之所以能够沟通客体与主体、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的管理对象和运动过程,这与信息作为物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过程的本质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控制论与企业管理

 

本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开创了一个别树一帜的理论体系——控制论。控制论一产生,不仅以与量子论、相对论的同等荣誉载入科学史册,而且以它强大的活力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管理、经济、工程、社会、生物等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等多分支在内的庞大学科体系。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世界学科图景的改观,管理思维方式的变革,当代管理学观念的深化。

 

□控制论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论思想最先源于1943年维纳与罗森伯里特·毕格洛合写的《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一文。其后在维纳的《控制论》一书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引起各学科领域的重视。各个学科的竞相研究与应用,使之成为不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体研究的限制的、跨学科的方法论科学。

 

近年来,控制论又日益渗透于人类社会管理领域。控制论将社会的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管理、军事管理、行政管理,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管理运动,都作为大系统来研究,探索其全面的指挥和控制的规律,相应地形成了管理控制理论体系。

 

克劳斯在《从哲学看控制论》一书中指出:控制论不仅给许多科学、技术与生产带来了新的范畴与方法论,因而对人类有极其巨大的意义,而且它的规律性对人类社会本身也是有效的。人是管理主体,社会通过管理形成有机结合。整个人类生存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稳定地存在和发展,就是通过社会有机体具有的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最大的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能力,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

 

身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人们之间的社会管理和调节关系同样具有控制论性质。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反馈和控制关系。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科学技术的密集化、经济活动联系的复杂化,使对整个社会管理运动和控制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得突出和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控制论在那些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控制论思想在管理哲学中的意义

 

控制论思想的深刻的管理哲学意义在于,它不仅引导管理主体在管理科学研究中开拓新领域,而且促使他们对整个管理世界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

 

1控制论思想在空前广泛的意义上,描绘了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多样性的统一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整个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虽然在总体上把握了管理世界物化形态多样性的统一,把握了种种管理联系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但却没有说明构成这幅管理总画面的各个细节,本世纪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将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运动各个过程和形态,从经济的或企业的联系中抽取出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建立了反映管理客体各个特定侧面或层次的分支学科,如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劳动管理,……等等。从而深刻地反映了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管理的运动形态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进行考察,致使各个管理分支学科在语言、概念、方法上,互不相通,分立发展。这种情况反映在主体的哲学倾向上,就造成了特有的管理思维方法。

 

然而,由于人类思维把握管理世界的认识过程,毕竟是两极对立的形式中发展着的。当人们的管理认识活动由原始的感性具体上升到进一步科学抽象之后,必然要由科学抽象再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即从总体上去综合把握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多样性的统一。

 

宏观的、微观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的不同领域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性的统一,是在整个管理世界和各个管理领域中,以及它们之间搭起一座探求这种多样性统一的桥梁的客观基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其《世界物理图景的统一性》一书中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独立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管理科学被分解为以宏观和微观、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