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不下,我们的精神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升华,就会被现有的知识把我们的智慧之眼遮挡住。静则止就是要我们放下现有的知识,来达到一种止的状态。当达到这种止的状态,那所谓的道心就出来了。
这里有一则公案,周惇颐曾经向佛印禅师请教,佛印禅师说:“看一部《华严经》,还不如看一个艮卦。”这是什么意思呢?艮就有言语道断的作用,这样真如也就出来了。如果放不下,你将永远面对的都是知识,只有放下,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道。“止非为也,为不止矣”,这都是天机。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一方面是无为,一方面又是无不为。道,它有无穷无尽的生机。只有止,只有心灵绝对的空寂,才能生发无穷的生机,才能产生一切,并永远保持这样的空灵状态,止的状态。一万个人照镜子,并不等于就能将镜子装满,再来一万人,它还是可以照。因为它不受,它可以表现你,但你污染不到它,在它那里你无法凝固下来。如果不能静如止水,那就如同哈哈镜,所反映的事物都会变得扭曲,就不是事物本来的真实面目。所以“其道也深乎“,其道理是很深的,不是一朝一息就可以明白和把握的。只有把道放在艮卦的高度上,放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状态中,才能感受到大道的博大精深和实相。道的实相,为不止,实际上又把第一章“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圆之两端,原始返终,又圆到了一起。
我们要把《通书》四十章看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环,是相同的一个点,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就会比较圆满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