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的英语-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言学家们写下一本又一本塞满图书馆书架的语言学专著,论述语言的每一个细微结构;词典编撰家们呕心沥血,编纂出一部部厚重如石的词典,古代的、现代的、金石的、音韵的、词源的……数不胜数,堆积如山。古文字学家们在字迹模糊的甲骨、泥板、羊皮和纸莎草残片上,用毕生的心血揣摩、猜测、考据、研究,去解读古人留下的天书般的奥秘。而互联网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词语,我们用着这些词语,就像品尝刚摘下的水果一样新鲜。
    我不知道祖先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时代怎样熬过心灵的漫漫长夜,怎样向心爱的人倾诉炽热的情感,怎样与同伴分享生活的快乐,更不知道他们怎样牢记遗训,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
    我——
    那第一个从笨拙的嘴里发出的音节,那个模模糊糊的,却是震撼天地的音节,曾经使我们的祖先怎样地惊奇和颠狂呢?那个时刻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数万年前,在非洲的丛林里,当人类的祖先第一次在一根兽骨上刻下一个V字形的记号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创造了一个开天辟地般的奇迹。五千五百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上,人类已经有第了一批启蒙老师,他们辛勤地教学生在泥板上书写和计算;此后,大约三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甲骨上刻下了他们最初的对神的敬意;差不多在同一个时代,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文字引领着那里的人们迎来了文明的霞光。文字成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成为知识、信息和思想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拥有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字成果。我们诵读着古人留下的诗篇度过童年,我们借着前人写就的篇章和著作展开青春想象的翅膀,我们利用所有能够检索到的文献从事艰深的科学研究……
    我们学习外语——英语(English)、日语(Japanese)、俄语(Russian)、德语(German)、法语(French)、西班牙语(Spanish)、葡萄牙语(Portuguese)、阿拉伯语(Arabic)、朝鲜语(Korean)、塞尔维亚语(Serb)、佛兰芒语(Flemish)、意大利语(Italian)、意第绪语(Yiddish)、印地语(Hindi)、希伯来语(Hebrew)、斯瓦希里语(Swahili)、乌尔都语(Urdu)……我们汲取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所包容的思想、情感、科学、哲学、观念、信仰、习惯和传统……我们吟诵着雪莱、济慈、拜伦、海涅、歌德的诗章,我们阅读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川端康成、博尔赫斯的作品,我们浏览《圣经》(Bible)、《古兰经》(Alcoran)、《金刚经》(Diamond Sutra)……语言可以轻易地越过千山万水,渡过浩瀚的海洋,让世界最遥远的角落成为我们的近邻。
    语言所储存的宝藏多么丰富啊!从古埃及人在亚历山大城建起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图书馆,人类的知识和文明在兵火和天灾中一次次遭受浩劫,却又一次次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文人学士辛勤的笔下失而复得,终于成为今天汪洋大海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有人说,Language; like other aspects of human culture; is constantly changing。(语言像人类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想英语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变化和进步非常快,在短短1500年的时间里,它就从一种落后的,甚至是野蛮的部落语言,发展演变成一种文明社会使用的语言。今天,在互联网上,在传播科技知识和传递信息方面,英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要走向世界,要与世界各个民族的人们对话与交流,理解和沟通,而英语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它是我们开启走向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English Online
    英语在线
    
    多年前的一天,我觉得生活好像忽然发生了变化,我开始用计算机工作了。计算机有好多种输入法供我们选择,全拼,双拼,五笔……把写好的文字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输入到文档里,然后进行编辑,再打印出来,装订好,这比过去手抄稿又快又干净。这样打印出一本长篇小说,看着厚厚一摞整齐的书稿,总是让人感到一种劳动之后收获的快乐。
    没过多久,我使用了计算机更多的功能。除了写作,我还用Photoshop进行绘画创作,很快我又上了互联网。过去我每年都要订一些报纸杂志,比如,《中华读书报》、CHINA DAILY、《中国翻译》、ELLE、《百科知识》等等,看完的报纸杂志必须尽快处理,不然几天后桌上就会堆成小山。
    自从有了网络,我几乎不订报纸杂志了,因为我可以在网上阅读了,而且很多新闻都是即时的,特别是滚动新闻,每分钟都会自动更新内容,这比等着看报纸快多了。订阅的外地报纸一般要到第二天,或者更晚的时候才能看到,而在网上立刻就能浏览最新的消息。
    我还在不知不觉中用e…mail给朋友写信了,过去那些信件越过高山大河,飞到朋友手上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国际信件的速度就更慢了,就是用特快专递(EMS)也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可是用e…mail发信,只要点一下鼠标,我的信刷地一下就发出去了。如果此时我的朋友正在网上,他们几乎在我按下鼠标的一瞬间就收到我的信了。他们还可以同时收到我发送的照片,过年的时候也许还会收到我自己制作的Flash贺年卡。
    网络时代一切就是这么快捷方便,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将过去的很多人物和故事远远地抛给了历史,也将很多生活方式和行为永远地留给了过去。此刻,我想起一些文学巨匠故居里的书桌,书桌上的墨水瓶、鹅毛笔,还有他们用过的那些发黄而毛糙的纸张。他们生活在上个世纪,或者更早的时代,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用鹅毛笔写作,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也是用鹅毛笔写作,还有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在古旧的油灯下,他们握着鹅毛笔,写一段就要蘸一蘸墨水,那种方式不便而繁琐。
    他们一定都写过很多信,那些信一般是由马车夫送到亲人朋友或是情人手上的。春天,马车夫坐在马车上也许会在一片新绿中吹起口哨;夏天,他将穿过暴风雨;在秋天收割过的土地上,他或许会有一丝迷惘;在欧洲冬天白雪茫茫的田野上,马车夫也许是忧伤的,那雪中的道路很漫长,长得让人看不到尽头。有多少人为等一封信而望眼欲穿啊!德国作曲家舒曼曾在信件里对他深爱的克拉拉说,我要捕捉蝴蝶,让它们做邮差,把我的信带给你——我要把我的信从巴黎发给你,让你急于要拆开,并让你惊讶,以为我在巴黎了。
    后来一些年,人们依然在等待,我的书架上有几本书信集,比如,《马雅科夫斯基与莉丽·布里克通信集》、《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还有西蒙娜·波伏娃给奥尔格伦的《越洋情书》。这些书信里充满了情人之间等待的焦灼和不安。卡夫卡在给密伦娜的一封信里说,这封信寄出后,我要等十至十四天才能收到回信……西蒙娜·波伏娃在一封信里有这样的表达,我必须又等一个星期才能收到你的下一封信,我又痛苦地感到你离我那么遥远……他们有的人一天因为想念甚至要写好几封信,去好几次邮局,有时候还因为受不了心灵思念的煎熬,跑到邮局去发电报。
    我想,假如他们生活在今天,那种如同熊熊烈火一样的情感也许就没有如此炽热了,他们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想念就会立刻飞过千山万水。今天的很多恋人已经感受不到那种望穿秋水的心绪了,即使是一对异国恋人也不用经受难耐的期待了,也许网络时代再也不会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的悲剧了。
    登陆各种网站,网络英语出现了,新的英语词汇出现了,这是在昨天的课本里没有的,比如:
    dot generation(网络的一代)
    e…fear or e…depression (网络恐惧或者网络忧郁)
    e…ticketing (电子订票)
    e…zines (电子杂志)
    homepage(主页)
    hotlink(热链接)
    intranet(内部网)
    hyperlink(超级链接)
    netiquette(网络礼节)
    netizen(网民)
    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
    人们很自然地就使用这样的英语词汇和词组了。我相信,即使对英语不熟练的人也会因为经常上网而记住这些词语。
    另外,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有些我们本来熟悉的词,现在也有了新的、不同的含义,比如说:
    save as box (存为文本框)
    default setting (默认设置)
    syntax error (语法错误)
    default email (默认邮件)
    full coverage (全部覆盖)
    这样的词汇有很多,当然还有很多新的、具有诱惑力的词组,比如: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chats (参加网上聊天)
    playing games with other netizens (和其他网民做游戏)
    surfing the Web (网上冲浪)
    还有当我们浏览各种网站的时候,也会毫不费力地记住那些网站的英文名字,比如:
    thesaurus  
    adventure/encyclopedia
    stuff。uk/toefl。htm
    college。harvard。edu
    listeningexpress  
    dictionary。cambridge
    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
    chinatranslate 
    online…english。britishcouncil
    edunet/english/grammar
    the…tech。mit。edu/Shakespeare
    educationuk
    planetenglish
    nationalgeographi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