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并不试图包括任何一位管理人员可能面对的每一个问题,但我试图包括所有管理人员预期要面对的及所有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的那些领域,不管这些管理人员的职务背景,其机构的使命与宗旨,或其组织的规模是怎样。鉴于管理人员的职责重大,以及管理任务的需要,于是,就成了一本分量很大的书。
  本书始终认为管理是一门学科,或者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化的知识。本书试图把我们迄今所知的那点知识介绍出来,但它还试图显示更广泛的经过整理的我们尚未认识的领域,即我们了解到我们需要新的知识,而且我们知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但我们迄今尚未拥有那些知识的领域。
  事实上,这些经过整理的尚未认识的领域也许是本书的核心。因为,在管理上,我们显然已超越了原已掌握的那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少数人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五十年间那个可以称之为“管理的英雄时代”中历尽艰险积累起来的。这些人士绝大多数是独自地进行工作,依靠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公众的赞扬来持续地工作。正是这些知识,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70年的二十五年的“管理热潮”期间得到了普及和传播,并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方发挥了作用。
  现在我们知道,即使在那些我们稍有所知的领域,我们所知道的也是不够的。在这些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新的任务,对这些新的任务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考查、证实的方法和工具。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的领域和新的管理问题。对这些领域,我们还很少做什么工作,我们还谈不上稍有所知,只能说是一无所知。
  本书试图确定和指出这些领域。但本书也试图至少开始接触这些领域,通过政策、原则和实践来思考,以便实现新的任务并应付新的挑战。本书试图以今后的工作所需的理解、思考、知识和技巧来武装管理人员。
  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一种超乎价值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植根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管理和管理人员又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形成。
  管理在开始时是多中心的。许多民族和种族的人从开始时就从事作为一门学科的管理和作为一种实践的管理。在管理热潮的年代,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并与事实相反,认为管理即使不是美国的一种发明,也是美国的一种特长。这是一种暂时的误解。管理是多中心的,这一点现在更加明显了。管理热潮并没有使管理美国化。管理中基本的民族特点在全世界依然未变,例如在政府和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对入进行管理的基本原则,或高层管理的结构等方面。目前,在西欧或日本同美国之间肯定不存在着什么“管理差距”(如果说以前曾存在过这群一种差距的话)。
  本书是以我的经验、特别是作为一个管理顾问的经验为依据的。我的这些经验主要来自美国,或至少包括美国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最近十五年来我曾有意识地扩大我的视野并同美国以外的管理人土共事(特别是英国、西欧、日本和拉丁美洲的)。我曾试图放眼于美国国内外来研究管理。本书虽然仍带有浓厚的美国风味(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却曾试图把管理任务、管理工作、管理组织以及管理方法同文化和社会联系起来,并从世界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国家来介绍管理,特别是在例子和说明中更注重了这一点。
  我特别注意于日本的经验——这不仅由于西方的管理人员了解日本的管理和组织的太少了,而且由于,对日本这个唯一的非西方的发达国家常常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共同的任务(例如,利润率的确定,工作和工人的组织,以及决定的做出)有所了解,有助于西方的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试图做的事。贯彻本书的基本信念是,每一个国家的管理人员可以而且应该向别国的管理人员所提供的良好经验学习。
  管理是任务。管理是一门学科。但管理当局也是人。管理的每一成就都是一个管理人员的成就,每一失败都是一个管理人员的失败。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各种“力量”或“事实”。管理人员的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管理是否成功。
  本书中没有趣闻逸事;每一说明或例子都是为了阐明一项要点。但我在提供案例和例子时也试图使读者了解人,特别是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正是这些人首先着手解决重大的管理问题:例如德意志银行的乔治·西门士(George Siemens)在一个世纪以前首先设想出了高层管理的职能和结构;稍迟一些,美国电话公司的西奥多·N·维尔(Theodore N。 Vail)首先深入思考“我们的企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或者如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Sr.)试图——而同时又不试图——使他那小小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够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公司。
  但本书始终试图把入和任务结合起来。本书试图探讨客观的和非个人的任务,同时又探讨人们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条件、技巧和基本态度。“风格如其人”,这句话可适用于作家。但对其他职业来讲,风格更多地是指方式而不是指实质。在本书中谈到风格的地方不多,强调的是性格。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因此,本书探讨的是一些基本原理,并不是——部哲学著作。本书自实践而产生,又以实践为归宿。
  本书导论部分的标题是“从管理热潮到管理成果”。它也可以作为本书全书的标题。在今后数十年内,在管理成果方面对管理人员所提出的要求,将远大于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的人所能想象的,而且是在所有各个领域之中。他们的管理成果的大小将比他们的公司或机构的繁荣甚至存在更为重要。因为,我再重复一次,我们的各种机构的有成效的管理是在我们这个多机构社会中免除专制的唯一选择。
  因此,本书的目标、动机和意图就在于使今后的管理人员能取得成效。
  本书从其目标、范围和方法方面来讲,不同于我以前的有关管理的著作:《公司的概念》(纽约,约翰。戴出版公司,1946年,1972年新版;英国版于1946年,由伦敦海因曼公司出版,书名为《大企业》);《管理实践》(纽约,哈珀—罗出版公司,l954年;伦敦海因曼出版公司,1955年,并包括在默尔喀莱和潘普及版中);《成果管理》(纽约,哈珀一罗出版公司,l964年,伦敦海因曼出版公司,1964年;并包括在潘普及版中)。以及《有效的管理者》(纽约,哈珀一罗出版公司,1966年;伦敦海因曼出版公司,1966年;并包括在潘普及版中)。从各方面来看本书虽然是一本新书,但是自然也发展了我在以前各种著作中的思想。而且,只要合适,我也毫不迟疑地引用我以前的著作。
  我引用《管理实践》一书中的内容最多。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三十四和第三十六章中,我只从这本早期著作中引用了不多的篇幅。但在第二十、第二十九、第三十—和第五十章中,我进—步发展了《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些思想。但是,本书所引用的这些材料至多只占本书篇幅的二十分之一——而且主要是一些有关基本概念的问题,如:“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企业目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以及管理人员工作中的要素。这些都是二十年以前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而在以后成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概念的。
  我还要讲一讲本书中对案例和例子的应用。凡在本书中提到名称的公司(或公共服务机构),其例子或说明中引述的每一件事都来自公开发表的或公众可以得到的来源。这或者是公司自己发表的报告和报表,或者是公开报刊上有关它的报道。对每一案例的解释当然是由我作出的,但其事实却是众所周知的。当一家公司(或—种行业)没有特别指出其名字时,我运用了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这些资料或者来自我的咨询工作,或者更经常地是来自个人接触,管理会议上的讨论和讲习班,或私人通信。而我在引用这些资料时,通常为该公司所知或得到它的同意。在这种情况下,我都小心地把这个公司(或行业)伪装起来,以致即使在该公司中工作的人员可能也辨认不出。读者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他读到这样的句子,“美国中西部的一家五金工厂,那么,这家公司决不是—家五金工厂,而且也并不位于中西部。说明中的事实是忠实而确切地予以报道的,而对发生该事实的具体公司则小心地予以保密。
  对本书贡献最大的一些人p我不可能提到他们的姓名。那就是我的顾客——顾客有权要求为他们保密。可是,如果美国以及欧洲、日本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工商企业和非工商企业服务机构中的大量经理人员对我不予信任并告诉我有关他们关心的事情,并让我同他们—起去解决他们的问题,那就不可能有本书。正是在这种工作和这些相互关系中所获得的经验,我才可能写出本书。
  
  彼得·F·德鲁克
  加利福尼亚州,喀拉尔蒙
  1973年春
  
导论  从管理热潮到管理成果


管理在本世纪的兴起是历史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它标志着社会的一种重大转变,即转变为一种包含多种机构的多元社会,而管理则是这些机构的有效的器官。管理作为一种实践和一门学科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六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