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海战-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海狮”号重新占领发射阵位时,看到耀眼的闪光,这是“金刚”号的弹药舱在爆炸,火光照得整个海域一片通亮,“金刚”号开始沉没。于是,“海狮”号立即追击其它目标,但因风急浪高,未能追上。直到战后艇员们才知道,“海狮”号第二次发射的3条鱼雷,其中1条偏离了要攻击的战列舰,而击沉了1艘驱逐舰。
  约于一周后,上述辉煌战绩竟被“射水鱼”号(艇长恩赖特海军中校)击沉“信浓”号航空母舰的大捷所冲淡。“信浓”号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军舰,其排水量为68000吨。原是作为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的姊妹舰开始建造的,后来在施工过程中改为航空母舰。该舰1944年11月18日开始服役,10天后就被击沉了。“射水鱼”号在东京以南150海里处发现“信浓”号。当时该舰从横须贺正向濑户内海航进,准备在对空防御比较安全的吴港进行舾装。11月28日20时40分,美潜艇从雷达发现这艘航空母舰和4艘警戒舰只,便立刻进行跟踪。如果这个舰群不进行大角度的防潜曲折运动,“射水鱼”号就一定会失掉目标。凌晨3时,日航空母舰改变了基准航向,使美潜艇位于日航空母舰的前方。3时16分,日航空母舰进行防潜曲折运动,反而使“射水鱼”号潜艇占领了有利的阵位。3时17分,恩赖特艇长在不到1300米的距离上,从右舷70度,发射6条鱼雷。6条似乎全部命中,起码有4条击中目标。
  “信浓”号航空母舰之所以沉没,不仅是因为舰员没有经验,而且是因为这艘军舰本身就没作好航行准备。应该水密的舱门还没加水密衬垫,各种管道通过舱壁的地方也没加以密封,海水从这些地方源源灌入舱内。舰上还没安装蒸气抽水泵,甚至连手摇抽水泵也少得可怜。舰员士气低落,军纪松驰。在这种状态下,这艘巨型军舰的沉没就是难以避免的了。日本海军的一艘新航空母舰在投入海上作战之前就被美国潜艇击沉,这对于把打击日本战斗舰艇的潜艇战推向高潮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信浓”号落了个这种下场也是无可奈何的。象这样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对日本海军来讲已经没有什么用处。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航空母舰飞行员,在莱特湾海战中已把残存的4艘航空母舰当作诱饵而舍弃了。
  负担救生任务
  美国潜艇部队除了肩负着对敌斗争的任务外,还担负着救生任务。在制定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作战计划时,洛克伍德将军曾收到一份建议:使用潜艇援救落水的飞行员。他立即表示同意,因而建立了一个救生组织,并取得很大成绩。截至战争结束,共救出飞行员504人。执行任务的基本方法是将潜艇部署在适当的水域并使迫降的飞行员知道潜艇的位置。受伤飞机的飞行员尽量驾驶飞机在潜艇附近迫降,然后由潜艇将飞行员按到艇内。担任救生任务的潜艇还大力援救陆军飞行员,尤其是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击轰炸日本的B…29重型轰炸机的飞行员,有时因故落在海上,潜艇为援救他们而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这种救生工作并非总是轻而易举没啥危险的。例如,“鲻鱼”号潜艇驶入沃累艾环礁后,救生艇员乘橡皮筏,冒着敌狙击兵的射占,把迫降的海军战斗机飞行员从敌岸接到潜艇上。尤为感人的,是1944年6月潜艇援救落水飞行员的事迹。“魟”号潜艇(艇长是C·卢米斯海军少校)根据落在关岛附近的一位飞行员报告的位置前去援救。当“魟”号潜艇驶到达出事地点时,发现日军的岸炮正在轰击橡皮筷子上的飞行员。显然,潜艇不能浮出水面,卢米斯艇长便伸出两个潜望镜,一个用来观察,另一个用来拖带落水飞行员的橡皮筏。起初,那位飞行员似乎莫明其妙,“魟”号潜艇冒着密集的炮击,向落水飞行员接近3次均未成功。后来再次接近,当卢米斯把潜望镜伸到飞行员的眼前时,飞行员才抓住潜望镜。“魟”号潜艇将飞行员拖到岸炮射程之外,浮出了水面,把飞行员接到艇内。
  日本潜艇的特殊用法
  日本和美国一样,往往使用潜艇遂行特殊任务。可是,有些执行特殊任务的潜艇是日本海军所独有的。例如,袖珍潜艇、搭载小型侦察机的潜艇和由一名敢死队员驾驶的所谓“回天”人操鱼雷等,均属这种特殊兵器。这种兵器是由大型潜艇携带到现场,用来实施近距离攻击的。战争初期,日本曾经使用过几次袖珍潜艇,尤其是在马达加斯加重创英国战列舰“拉米伊”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战绩。后来,日本海军没再使用这种特殊潜艇。到战争后期,新设计的“回天”人操鱼雷又投入使用,这是一种与“神风”特攻机相辅相成的海军兵器。人操鱼雷在防守乌利西群岛时,虽以潜艇供应舰为攻击出发点用过数次,但仅有一条“回天”色雷击沉油船1艘。
  搭载飞机的潜艇曾多次完成空中照相的侦察任务,还有一次是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里投了几颗燃烧弹。但由于艇载飞机的起飞和回收都很困难,这种搭载飞机的潜艇便未被广泛使用。日军还企图使用伊…400型潜艇(3500吨,可搭载3架飞机),对巴拿马运河地区进行袭扰。但是,当这种潜艇开始服役时,战争已接近尾声。
  日军有时使用潜艇进行袭扰活动,但其战略价值甚微。偶尔还用潜艇为水上飞机加油,以延长其战斗活动半径。1942年,数艘日本潜艇在北美洲西海岸附近击沉几艘舰只,并炮击了温哥华岛、阿斯托里亚和圣巴巴腊等地附近的油库,引起人们的惶恐不安。另外,有数艘潜艇试图从海上与德国取得联络,但是只有伊…8号潜艇成功地往返于日德之间。
  美国潜艇战绩卓著,而日本潜艇则相形见绌,对此似有必要略加分析。日本的吕型潜艇吨位小,较陈旧,显然比美国的S级潜艇差得多。但是,新造的伊型潜艇则完全可以与美国的大型潜艇媲美。战争爆发时,美国及荷兰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潜艇在数量上与日本的大致相同。然而,美国的潜艇大部分是S级的,而日本潜艇则多是伊型的。伊型潜艇的战斗力比S级潜艇几乎强一倍。
  此外,日本的鱼雷比美国的更为可靠,速度快,射程远,雷头威力大。当然,日本潜艇某些技术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潜艇的战斗力。直到战争后期,日本潜艇还没有装备雷达,水声探测装置远比德国潜艇的落后,在对付水声探测方面还没有什么有效办法。然而,日军在潜艇作战方面的失误,主要是最高统帅部对潜艇的战略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日本海军从未把其强大的潜艇部队用于破坏盟国的商船运输。显然,日本的战略决策人物对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根本未予重视。
  德国曾经强调指出,潜艇是袭击运输舰船的最有效的武器,并再三敦促日本使用潜艇袭击盟国的护航运输队。日军对此置之不理,仍然一味使用潜艇袭击对方的军舰。而美国潜艇则对日本的货舱不断进行袭击,使日本的战争潜力濒于枯竭。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对美国舰队赖以生存又最易受损的油船和货船却不屑一顾,依然派其潜艇去袭击戒备森严的舰队。
  盟军开始实施越岛作战以后,日军陷于绝望状态,甚至放弃了以潜艇袭击战斗舰只的企图。可是,此后日本潜艇的使用更不适宜。为了对被围困的守岛部队进行补给,日军统帅部根据陆军的要求把潜艇当做补给船来使用。一些性能很好的潜艇,逐渐被用来担负这种很不适当的任务。当时,盟国部队的战斗活动越来越远离本国基地,而更加接近日军基地。尽管如此,日本潜艇的战斗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愈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虽然使用了潜艇,可是并不真正了解这种主要兵器的潜在威力,这在古今战史上也是罕见的。
  袭击日本护航运输队
  当日本潜艇每况愈下时,美国潜艇连连击沉许多日本舰艇。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战果还是美国潜艇对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补给线的破坏。对日本来说,海上运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日本控制的原料产地没有工业,而在工业地区又缺乏资源。日本必须把原料运回本国进行加工,然后再把成品送给海外各地的部队以供战争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海上运输主要有两条航线。一条是从满洲经由日本海或者黄海,把铁和煤运往日本。另一条更重要的航线是从南洋资源地区,经由台湾和琉球,把物资运回日本本土。只要日本船只能在这两条主要航线上畅行无阻,往返货运就会顺利进行。但在南洋资源地区的作战行动告一段落后,南洋资源补给量迅速减少,南下的日本船只多是装货不足或者空船运行。而在日军把战场扩大到南太平洋以后,就需要有许多船只把物资从日本本土直接运到南太平洋地区。这时,主要航线也有两条:一条从大阪到帛琉;另一条从东京、横滨经小笠原群岛、塞班岛、特鲁克岛至腊包尔,后来又延伸到所罗门群岛。
  然而,在南太平洋地区卸载的船只无货可装,只能空船返回日本。日本当局从未用过三角形的航线,即载货的船只从南洋资源地区驶往日本,卸下货物,然后装上军需物资开往南太平洋,卸载后不直接返回日本,而是空船驶往南洋资源地区。若果用这条航线,每艘运输船的空船航程只占其整个航程的三分之一。日本当时实际采用的航线,使每艘运输船的空船航程或仅载有少量货物的航程竟占其整个航程的一半。换句话说,日本所采用的是一个倒V字形航线,而日本本土则位于这条航线的顶点。如果日本采用三角形航线,就会使其在航的船只发挥更大的效用。唯有从巴厘巴板至帛琉、特鲁克和腊包尔的一条辅助航线不是V字形的,日本油船沿这条航线为其前方舰队补给油料。这样一来,美国潜艇就有更多的机会袭击日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