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海战-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尼斯
  在攻占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之后,同盟国便获得了重要的后方基地。然而,隔着宽达90海里的突尼斯海峡、与欧洲遥遥相望的突尼斯,才是同盟国的真正战略目标。德国人迅速地采取了行动,企图使突尼斯不落入同盟国之手。到D日(即11月8日)11时30分,纳粹德国已迫使法国维希内阁接受了他们提出的从西西里和撒丁岛提供空中支援的建议。正如丘吉尔所说,“这个卑鄙的决定,使德国人得以迅速而断然地决定占领突尼斯各机场,从而使我们在战役中付出了重大代价。”接着,德国人占领了法国的未沦陷区,并企图控制土伦舰队。与此同时,当时已完全站在同盟国一边的达尔朗将军正竭尽所能,使维希政府统治下的军队和沦陷区的人民不再听命于政府。他命令土伦舰队在已做好战斗准备的英舰的协助下开往北非。可是,维希政府的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将军却企图保持中立。他听信了希特勒所谓德国决不会夺取法国舰艇的许诺。当纳粹军队违背诺言,突入土伦时,他下令凿沉其所有舰艇。
  达尔朗命令在突尼斯的法国高级军官埃斯特瓦将军带领其部队与盟军会合。但这时,德国飞机已在突尼斯各机场降落。这样一来,除了巴雷将军率领的一支陆军分队已撤至丘陵地带之外,其余那些本来可以加入盟军的法国驻突尼斯军队很快陷入包围,并缴械投降了。11月12日,英军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边境上与亲同盟国的法国军队会合了。但第二天,数千名德国伞兵部队在突尼斯降落。这清楚地表明,同盟国不能指望轻易取胜。然而不久,盟军收到了令人欣慰的消息:达喀尔和法属西非已于11月23日站在同盟国一边;隆美尔的部队在英国第8集团军的跟踪追击下,正向西溃逃。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希特勒力图固守北非的决定是十分愚蠢的,因为在随后6个月的战役中,德国人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同盟国。但是,在同年年底,突尼斯的滂沱大雨使盟军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将部队撤回筑城较好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远在沙漠的第8集团军也因等待补给而推迟了挺进。尽管由于官兵经验不足(如同海军登陆艇所存在的问题),盟军暂时遭到了一些挫折,但到了春天,在德、意已向北非增派了将近20万名援军和运去了大量补给品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将军依然能够再次发动攻势。
  盟军在巴顿将军的装甲师的出色配合下,从阿尔及利亚向东进发;与此同时,英国第8集团军英勇奋战,穿过了工事坚固的马雷特防线向北挺进。隆美尔由于健康状况恶化,被希特勒召回德国。1943年4月7日,英国第8集团军和美军巡逻兵终于会合了。这样,美、英两支军队在非洲相向行进长达2000英里。到5月13日,突尼斯战役结束了。轴心国军队被俘的人数约275;000名;被同盟国的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击沉的轴心国的舰艇达433;000吨。只有少数轴心国军队越过海峡逃往西西里岛。自1941年以来英国的第一支穿越地中海的护航运输队于5月17日离开了直布罗陀,5月26日毫无损失地驶抵亚历山大港。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被俄国的攻势击退,在非洲又被盟军驱逐出境。他们彻底的惨败已在眼前。
  卡萨布兰卡会议
  尽管在1942年底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纳粹德国已丧失了恢复主动权的能力,但战略计划决不能等到军事形势明朗化以后再去制定。这时,同盟国领导人极需在一起协调计划。当时,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处于高潮,斯大林离不开俄国,而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他们的参谋长们却从1943年1月14日到23日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会谈,共同回顾和审议了这场战争的整个战略。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之前,主要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除了决定夺取北非海岸线以外,同盟国还没有确定一个通盘的联合计划;所以,英、美两国不得不决定在一旦占领了突尼斯之后,盟军在地中海战区下一步究竟将采取何种行动。
  马歇尔将军和其他美军参谋长们仍然希望不久就集中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越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某个地方(比如,最好在诺曼底),实施一次孤注一掷的、全面的进攻。如果象许多美军参谋计划人员最终所推断的那样,后勤补给上的困难使盟军不可能在1943年发动这样的进攻,那么,马歇尔希望盟军能占领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半岛,以此牵制住德军。英军的计划人员则反对美军的上述观点。他们根据大量的统计数字,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点。他们指出,到1943年中期,德国人在法国可以投入44个师以抗击英、美的登陆,而英、美两国那时所能集中的兵力不超过25个师。英国人认为,在兵力的对比有利于同盟国之前,在法国海岸实施突击只会导致失败,英国人将再一次在遭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被不体面地赶出欧洲。
  英国人愿意入侵法国,但只有在极大地削弱了那儿的德军力量之后再进行这种入侵。英国计划人员坚持认为,目前,削弱敌人而又援助俄国的最好办法是继续实行外围战略。他们说,从地中海对南欧实施牵制性的进攻可以把大量德军从法国和东部战线吸引过来,从而使希特勒用以保卫其第三帝国所需的总兵力减少55个师。
  英国的计划人员还认为,在地中海接连不断地实施外围作哉,不仅可以击败意大利,使之退出战争,而且可能争取土耳其人参战。如果上述情况真的发生,即使盟军不越过英吉利海峡实施进攻,希特勒也将面临失败;即使盟军预定要实施越峡(英吉利海峡)进攻,盟军若能首先在其他地方攻击德军,从而使德军在西方遭到削弱,那么,他们在法国登陆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虽然美国三军的参谋长们对于英国人的逻辑推理并没有完全心悦诚服,但他们却提不出任何有力的反驳论据。他们不希望让更多的同盟国军队缠在地中海战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是在战略上偏离了主要目标。然而,他们又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英国人不愿意在1943年冒险打回法国;而没有英国的全力支持与合作,越峡进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经过多次讨论,两个同盟国终于达成了协议。在讨论中,金海军上将提出了通过一系列的局部进攻,加速对日作战的动议。英国人原先希望在德国被打败之前,太平洋战争只局限于一种牵制性的作战行动,在德国被打败之后,盟军再全力以赴地对付日本。可是现在,英国人放弃了这一立场,同意向太平洋战区调派更多的人力和物资,以便美军在该战区保持业已取得的主动权。而美国人则同意将越峡进攻推迟到1944年。同时,盟军要在1943年夏在地中海发起攻势,以牵制敌人在欧洲的兵力,并保持对敌人所施加的压力。此外,盟军还要逐步强化对德国的心脏地区和德国空军的空中攻击。英、美双方一致同意,同盟国必须对反潜作战给予优先考虑;否则,盟军在任何地方所实施的进攻都不会成功。
  这次会议还就在地中海选择一个适当的突击地点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最后,计划人员们认为,可实施突击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西西里岛,一个是撒丁岛。在这两个岛中,撒丁岛的防守较弱,并可作为袭击意大利北部工业中心的轰炸机基地。但是,该岛缺少一个足以实施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港口。另一方面,攻占西西里岛虽然困难很大,但可以更直接地威胁意大利,甚至有可能迫使它退出战争;同时,攻占了西西里岛,无疑也就确保了西西里海峡的安全,并使盟军可能消灭更多的敌军。因此,会议最终确定西西里岛作为攻击目标。D日则定在1943年7月的一个适当的日子。在上述问题决定之后,卡萨布兰卡会议便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
  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向新闻界宣布了一项由他本人提出、经丘吉尔首相同意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宣布,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军界领导人。这项决定就是:英、美两国除了接受德、意、日三国的“无条件投降”之外,别无任何其他商讨的余地。即使是拿破仑在其征服世界的鼎盛时期,也没有象他们这样全然关闭过谈判的大门。提出这样一项强硬的政策,已经够错的了;而公开宣布这样一项政策,则是错上加错。
  要求德、意、日三国“无条件投降”的政策是与英、美两国领导人早先所坚持的原则相违背的。按照那个原则,他们作战的真正对象不是敌国的人民,而是那些将本国人民导入歧途的领导人。即使是十七、十八世纪的政治家也不会制定出这样一项政策,因为他们比其某些后辈更懂得:今天的敌人可能将是明天的盟友。一场全胜的战争不仅可以毁灭战败者,而且也可能毁灭战胜者。 
 
 
 
 
 
第五章 对西西里和意大利的作战 
   
  继在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成功之后,美国军舰撤出了地中海,同盟国在这些水域的作战任务全由英国海军实施。休伊特海军中将返回美国,继续担任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司令。美国海军在北非的任务仅仅是继续保卫摩洛哥海疆,其中包括卡萨布兰卡港和位于利奥特港的空军基地,以及奥兰港(包括米尔斯克比尔)。
  鉴于同盟国决定入侵西西里,美国的海军部队、人员和物资必须调回北非战区。1943年2月,美国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司令由A·G·柯克海军少将接任,休伊特将军则被解除司令职务,前往北非担任西北非水域的美国海军部队司令,指挥该水域的所有美国海军部队及其作战行动。3月中旬,休伊特的部队被命名为美国第8舰队。在战争的以后各阶段中,第8舰队下辖地中海的所有美国海军部队。在作战上,该舰队由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中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