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商业利益的神话中,又进而不时尝试着将这种被放大的美
国在华利益转换成一种对付内忧外患时可资利用的战略财
富。因此,他们经常因来自美国方面的支持远远少于他们的
期望值而迷惑和沮丧。这种落差源于中美两方政治家们所遵
循的不同的逻辑或价值取向。
  实际上,在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美两个大
国在对方的历史中仅仅扮演了一个相当次要的角色。那种认
为中美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友好关系〃或美国〃在华拥有可
观权益〃的观念不过是一个具有极大遮蔽功能的神话。这个
神话遮蔽了美国到底在中国有多大或多重要的权益这样一个
统计学意义上的事实,并进而遮蔽了美中相互之间仅存着极
为有限、并且远比美日相互之间要小得多的吸引力这样一个
事实。在30年代,美国在远东的全部投资不过占它的全部国
外投资的百分之五六,而其中有40%是在日本,仅有不到
20%的直接投资在中国。也就是说,美国在中国的全部投资
仅占它的全部国外投资的1%左右。同时,美国在华的金融投
资只占在华外资总额的极小部分,远远小于10%。在外贸方
面,30年代的美日贸易占美国外贸总额的百分之八九,而美
中贸易(即使加上已沦陷的满洲)还不足此数的一半。美国
全部远东外贸的2/5是同日本进行的,只有不足此一半的数
额是同中国进行的。另外,美国在华投资中尚有大约4000万
美元是教会方面的。正因为上述事实,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
欧洲总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拉美。在它的对亚洲的
政策方面,也总是美日关系摆在美中关系的前面。美国在远
东实际利益的分布情况决定了这个序列的天经地义,决定了
美国政府在制订对外政策时所依据的是一种〃近乎直觉的简
单反应〃,决定了美国在中日争端中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必然是
倾向于美日关系正常化的〃中立〃。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远东国家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发展景观
也影响了美国人民、国会和罗斯福对日中两国的不同价值判
断,并进而影响了罗斯福政府对待中日纠纷时所持的标准和
方式上的双重性或不一致性。到了30年代,一般美国人心目
中的中国仍不外是烟枪、缠小脚、洗衣铺、异国情调的餐馆
或赛珍珠的畅销书《大地》中描写的淡泊寡欲的农民,那里
的政府野蛮、贪婪且草菅人命,所谓社会革命也不过是暴民
登基的标记。这种中国观在哈罗德·艾萨克斯的《我们觉得
无足轻重的国家:美国人心中的中国和印度的形象》一书中
得到了典型的反映。人口高达5亿的中国人似乎总是与无休
无止的匪乱、饥馑、贫穷、疾病、愚昧纠缠在一起,交织成
没有几个美国人所了解的真实的中国。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
他们顶多不过是我们觉得无足轻重的人们,其同情中带有居
高临下般的贱视和厌恶。开国总统华盛顿直到1785年才了解
到中国人不是白种人,并因此而惊异不已。据1942年的某次
美国民意测验,有60%的美国人不知道中国在地图上的确切
位置。而同样是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日本,以西方资本主
义的侵入作为变革维新的契机。在短短30年间,就由一个连
3000万人口也养不活的疲弱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封建国家,一
跃而为远东的强国,并渐次成为兼容东西文明特质并在生产
方式和政治经济体制方面呈示出新的生态景观的国家。并且,
在国际交往的渠道、手段等方式上渐与欧美强国接轨的日本,
在中日争端中应对西方世界的反应时具有更多的灵敏度和便
利。这种情势使得美国人民在对待这个已成为欧美强国在亚
洲的劲敌时,其反感和不满还夹杂着模糊的认同和理解。
  罗斯福政府把30年代中前期的国共争战视为落后国家
典型的内部混争。鉴于第一手情报的难得、先入为主的意识
形态偏见和对待社会革命的病态,罗斯福政府不能够在整体
意义上理解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相反地,有些器具真
知灼见的报告材料因出自人微言轻者之手而未引起美国国务
院的重视。譬如美国驻汉口的总领事沃尔特·亚当斯在1934
年的一份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并不完全受苏联的操
纵,“更并非像许多美国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掩护土匪活动的招
牌。恰恰相反,它是日益赢得人心的革命活动,并因其所处
的环境和面临的困难而具有不可磨灭的中国特色。〃埃德加·
斯诺的一系列报道和出版于1937年的《红星照耀中国》(又
名《西行漫纪》)部分地改变了这种情形。斯诺冲破了蒋介石
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封锁,有助于澄清国内外的那些丑
化中国共产党的传闻。《红星照耀中国》虽然在美国第一版只
印了约1.5万册,但这却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出版的关于远东
方面非文学类著作的最高记录。罗斯福总统阅读了全书,并
被其情节所吸引。
  1935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与华北驻屯军商定在中
国〃华北地区制造自治政权〃,使华北5省〃脱离南京政府〃,
〃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
域〃。10月,日本内阁会议又通过了〃鼓励华北自治案〃。自
此,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以肢解中国的活动进入了高潮。1936
年1月,日本正式向中国方面提出广田三原则:中国取缔一
切排日活动;承认〃满洲国〃,建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中
日共同防止和镇压亚洲的共产主义。对此,赫尔国务卿发表
声明,表示对事态〃严重关切〃。但当英国要求美国与它一起
对日本施加压力时,罗斯福又一次拒绝了。
  1936年底中国发生了〃西安事变〃。美国担心因此而引发
的中国的混乱或分裂将极其有利于日本的扩张,“在蒋介石身
上体现出来的团结和权力必然会在亚洲建立和平与美国影响
的堡垒。〃为此,罗斯福亲自审批了国务院致美驻华使馆的函
电。在致约翰逊大使的指示中说,这个形势不仅关系到中国,
〃而且关系到全世界〃,蒋的生存是保全岌岌可危的亚洲和平
的〃关键因素〃。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拥有
更多权益的英国日益陷入欧洲危机之中。英国的参谋长和观
察家们警告政府说,要同时与3个敌手作战是不可能的,应
通过外交途径来减少可能产生的敌对因素。这时,新的经济
衰退使英国无法采取任何制裁日本的行动,而且这种衰退使
寻求与德国和解的愿望更为强烈,因为与德国的和解似乎可
以孤立日本。因此,英国一方面希望与日本达成某种妥协以
保全自己的权益或避免远东战事扩大化,一方面希望美国能
够主动地与英国携手致力于远东和平。尽管英国一直对美国
的远东政策感到失望,但张伯伦这次还是认为在远东进行英
美合作的可能性也许比在欧洲大,因为远东更直接地牵涉到
美国的利益。外交大臣艾登也认为如果华盛顿和伦敦之间不
能协调一致,东京是不会理会〃缓和的忠告〃的。基于这种
考虑,英国向罗斯福政府提议,由两国一起去做日本和中国
的工作,呼吁它们暂停部队的调动并表示愿意为解决争端提
供协助。但是,罗斯福政府又一次拒绝合作。
  罗斯福自然时刻关注着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及日本
对它们的威胁程度。但他担心以任何形式出现的英美统一阵
线都会在日本激起支持军方〃极端分子〃的舆论,从而危及
和平,并使日本重建文官制度的任务复杂化。另外,罗斯福
也担心与英国采取任何形式的联合行动,都会为孤立主义者
提供一个激起美国舆论的口实。当时由于他提出的欠妥的司
法改革计划加强了反对他的共和党与民主党保守派的联盟,
而他对待劳工运动的作法又疏远了原来支持〃新政〃的中等
收入者阶层,这样他就不愿意再在外交问题上与国会引起新
的争论。他甚至担心人们会轻易地断言,英美在远东的合作
将使美国政府变成自私自利的大英帝国在该地区的工具。因
此,〃外务和内务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使美国不得不十
分谨慎。〃这样,谨慎的罗斯福让赫尔在7月16日发表了一
个温和的声明,声明宣称世界上任何严重敌对行为无不以不
同方式影响着美国的利益、权利和义务,并劝告中日双方为
了世界和平而〃自制〃。
  7月底,中国战场上战局急转直下,平津失陷后,日军又
向察哈尔和山西进犯。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其吞并整
个中国的野心大白于天下,国民党最高领导层这时也不得不
改弦更张。次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国为日本无
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
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
卫权以应之。〃至此,全民族的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种
局势使得力主避免事态扩大化的英国政府大失所望,张伯伦
甚至指责正是美国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构成了中日敌对行
动蔓延的原因。1937年8月29日,他说:〃在美国人成为世
界事务中有用的伙伴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曾竭
力在日本和中国的问题上让美国人参与进来,可是他们已经
被自己的人民吓破了胆——尽管我认为,如果他们愿意发挥
作用,他们是完全有可能制止那儿的战事的。〃罗斯福对上海
〃八·一三事件〃所作的反应也不过是增派1200名海军陆战
队到上海保护美侨,但马上又在孤立主义势力的压力下号召
在华美国人撤离,否则后果自负。鉴于日本侵略中国是不宣
而战,罗斯福认为实施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