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睬。如果其他国家也同英国一样,德国将用品他手段来实现
其要求。沙赫特建议美国向英国人指出,希特勒〃对于最终
地和适当地清理德国面临的各项问题是感兴趣的。〃
  沙赫特的言论及其活动不能不对罗斯福甚至赫尔国务卿
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此之前,罗斯福曾征求多德大使的意
见:〃如果我以个人名义秘密地询问希特勒,请他概述一下德
国对外政策目标在10年之内的限度,并请他陈述是否赞同一
项普遍限制军备的建设,那情况将会如何?〃此时,对纳粹德
国和希特勒已有切身体验的多德大使警告罗斯福:近1年来
的欧洲所发生的事件已证明了共同的一点,即〃希特勒和墨
索里尼打算统治整个欧洲。〃罗斯福派出的驻巴黎大使布利特
则相对乐观地认为,美国应促进法德关系的缓和,不过他劝
罗斯福要小心行事,不要召集一个缺乏充分准备的首脑会议。
  德国国内的所谓〃稳健派〃及其言行。干拢了罗斯福审
视纳粹德国的视线。如果说罗斯福在以压倒性多数重新当选
后,“决心寻找某些比威尔逊在凡尔赛和会上曾经采取过的更
为持久的解决欧洲问题的方法〃的话。那么,美国采取行动
的前提条件或〃先决条件〃就是:一要依赖于同英国的事先
协议和步调一致;二要依赖于德国长久存在一个〃稳健派〃,
并且这个〃稳健派〃还须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地位去影响、说
服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接受以谈判方式解决德国所遭受的
〃不平等待遇〃。或者,这个〃稳健派〃必须强大得足以压倒
纳粹政府内的〃极端好战派〃。显而易见,罗斯福的良好设想
带有极大的虚妄性,它起码与德国国内的实情不符。
  对此,美国国内的〃反绥靖主义者〃们早就清醒地向罗
斯福点明了最后这一点。曾任美国驻柏林总领事和奥地利大
使的乔治·梅塞史密斯在1933年就警告说希特勒及其许多
同伙都是以不同面目出现的战争狂人和〃精神病患者〃。他认
为所谓〃稳健派〃尽管能发表意见,但在德国政府中没有
〃决定性的发言权〃。纳粹政权只是为了说服英、法、美去帮
助它摆脱经济困境,才在1936年显示出〃一种克制的态度〃。
而一旦德国经济得到加强,殖民地要求得到满足,纳粹运动
的实质就会暴露,希特勒就会发动他的战争机器。因此,梅
塞史密斯论证道,与沙赫特的谈判将是〃危险的而且对美国
的最高利益是有害的〃。美国不应去促进绥靖,而应拒绝对希
特勒提供经济帮助并鼓励英、法组成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纳
粹政权在起军事扩张遭到遏止并被日趋恶化的经济削弱后,
最终将被陆军所推翻,陆军将组建一个美国可以真正与之打
交道的〃稳健〃的政府。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努力无异于与
虎谋皮。多德大使虽然力求同沙赫德这样的〃稳健派〃建立
友谊,但他们怀疑他们是否对一个罪恶的从事于战争的政权
有很大的影响。他根据1936年10月德意〃柏林协定〃和次
年德意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制定过程,得出结论认为,戈
培尔、里宾特洛甫和罗森堡之流对希特勒的影响才是主要的。
  为了逐步落实自己的计划,罗斯福先后委派了约瑟夫·
E·戴维斯和诺曼·戴维斯前往欧洲去探询此举的可行性以
及英国的态度。前者通过与沙赫特的非正式性会唔,向罗斯
福发回了一份令人乐观的报告。报告中表明,沙赫特正受希
特勒之委托在寻求一种以限制军备和归还殖民地为基础的欧
洲和解,而罗斯福则完全可以通过在华盛顿召开一次和平会
议来帮助希特勒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沙赫特还就德国国内的
军国主义和迫害犹太人问题向戴维斯作了〃满意的〃解释。他
说,这些不过是〃一个民族处于绝望和可怕的困境时的表现,
这个民族受到压抑,并在一个丰裕的世界中正在经济上被人
饿死。〃而一旦德国享有公平与繁荣后,这些表现就会完全消
失。后者即诺曼·戴维斯被派往伦敦考察英国对于限制军备
和一揽子解决欧洲问题的态度。而此时(1937年初)的英国,
已经在通盘考虑以沙赫特的要求为基础解决欧洲问题的可能
性。并且,尚是斯坦利·鲍尔温内阁的财政大臣但显然将成
为首相接班人的内维尔·张伯伦,同罗斯福一样,迫切想与
沙赫特为代表的〃稳健派〃交往。他甚至认为,德国国内有
一派愿意恢复良好的国际关系并用此来克服德意志帝国所面
临的经济困难,而如果不能防止德国经济走向崩溃或满足希
特勒所要求得到的公正,德国将发动一场英国所害怕的战争。
张伯伦在出任首相前不久的内阁会议上,赢得了一项赞成考
虑德国获取殖民地要求的决定。起计划最后定型时,与罗斯
福在1937年1月对摩根索透露的设想竟如出一辙。但总的来
讲,于是年5月出任首相的张伯伦对与美国紧密合作的前景
持怀疑态度,他承认英美在当前的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在理论
上是有好处的,但他更认识到把这样一个意向性的计划付诸
实现尚有种种困难。同时,他对于1933年的世界经济会议和
后来的海军谈判期间所经历的一切记忆犹新,他从中对罗斯
福和美国的政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或戒备心理。他
因此觉得罗斯福和平倡议的价值大可怀疑。最好的情况是,罗
斯福也许会召集一次会议,但是在孤立主义的压力下又可能
被迫退出(他认为罗斯福1936年的许多行为都有类似的意
味),从而会破坏英国的绥靖政策并使英国单枪骑马地对付德
国。他对戴维斯等人说:〃倘若事物只是(美国人)参加进来
然后再扬长而去,我宁愿(他们)干脆永远也别参加进来。〃
另外,英美这两个贸易大国推行的〃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贸易磨擦,也成为英美在进行绥靖方面密
切合作的障碍。
  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罗斯福
的和平提议。他极力鼓励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为他认为这将可能对希特勒等战争狂人们起一种威慑作
用。他告诉美国驻英国大使罗伯特·宾厄姆,如果要想维护
和平,那么让柏林知道罗斯福对英国和法国的同情是十分重
要的——能体现这一点的最好的具体形式就是美国修改中立
法,使之在一旦发生战争时不利于侵略者,因为这将旗帜鲜
明地表明美国雄厚的经济资源是民主国家的后盾。即使美国
国会不可能这样做,则退而求其次,艾登也愿意欢迎任何其
他能证明英美团结的可行的做法。他认为如果罗斯福提出他
那个广泛〃谣传中的〃和平倡议,那么英国也应同美国合作。
最好的情况是希特勒将被迫采取合作的态度,因为他知道如
果拒绝合作,美国的舆论就会作出反对德国的反应。最好的
情况是,如果罗斯福的提议遭到柏林的拒绝,美国公众也许
就会愿意支持美国在集体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艾登精明
地论证道,一次会议也许不会成功,“但如果作了这样的尝试,
而尝试的失败则是独裁国家的过失,那么这对教育世界舆论
(尤其是美国舆论)的进程将是有益的。无论如何,如果我们
给总统的想法泼冷水,那显然是个大错误。〃但是,艾登向①
宾厄姆指出,等到英国重整军备完成之后再召开由美国首倡
的和平会议,这样将更有效果。
  然而,几乎除了艾登之外的绝大多数英国政界的上层人
①(英)C·A·麦克唐纳:《美国、英国与绥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
987年版,第23页。
物,都大致持张伯伦那般对美国政策的怀疑态度。他们〃根
据以往的痛苦经验认为,英国不能指望从大西洋彼岸得到多
少真正的帮助。战后时期的历史表明孤立主义的舆论对美国
政策的影响很大,因而要华盛顿作出真正的承诺是相当困难
的。〃这些〃痛苦经验〃中就包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美国在远东的表现。甚至亲美的英国驻美国大使罗纳德·林
赛也认为,〃与美国人打交道很可怕。他们不会作出确凿的承
诺,但他们却用光明的前景使你高兴地跟他们跑,然后当你
承担了义务之后,他们就撒手见死不救了。看一看近期来的
情况,很难想起一件与他们打的交道真正能使我们满意的。〃
他们在一个问题上同艾登一致,即希望美国修改中立法,并
协助英国稳定远东局势。而这显然是〃强罗斯福之所难〃。
  美国方面的行为似乎又一次地验证了张伯伦等英国人的
怀疑。1937年5月1日,正值意、德法西斯直接参加佛朗哥
作战之时,美国国会为替代已期满的1936年中立法,又正式
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该法将禁运军火的对象扩及任何发生
内战的国家,并规定今后根据〃现购自运〃的原则进行贸易。
出于同样的考虑,罗斯福签署了它,并且认为,〃现购自运〃
原则对拥有海军优势的英国有利。该法授予罗斯福的处置权
显然要比他希望的要少得多。罗斯福在致美国驻法国大使威
廉·C·布利特的信中说,报界目前正在称他为〃残忍的独裁
者〃和企图夺取制造战争权力的阴谋家,所以他不便对中立
法中关于总统处置权的规定有所异议或公然反对。
  然而,为了抚慰张伯伦等英国政治家对〃永久中立法〃的
失望和不满情绪,赫尔和他的副手萨姆纳·韦尔斯在致张伯
伦的信中经过论证得出结论说,〃永久中立法〃实际上给予了
美国总统〃相当大的自由决定权〃——当他发现两国之间处
于战争状态时,只是对武器、弹药和战争物资实施禁运;如
果一旦出于美国的安全的需要,他可以对所有其他的货物实
行〃现购自运〃原则,即他可以在运往交战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