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洲旅行时,他在一所德国民族学校上过几个星期学,也算体
会了一下公学的滋味。母亲萨拉严格地规范着儿子的教育进
度,她似乎想在海德公园就这样地守护着儿子,直到永远。
①詹姆斯·D·巴伯:《总统的性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
8页。


格罗顿公学


  主要是由于母亲萨拉割舍不下,直到1896年9月,14岁
的少年罗斯福才进了寄宿学校,这就是由思迪科特·皮博迪
博士创办的著名的格罗顿公学。
  皮博迪出生于新英格兰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毕业于英国
剑桥大学。他不愿随父进入工商界,而是在一个偏僻的矿区
当了一名牧师。1883年,他来到格罗顿,这是位于波士顿西
北40英里的一座小城镇。他在这里创办了一所公学,它有些
类似于英国上流社会专门为富家贵族子弟进入名牌大学作准
备的预备学校,如伊顿、哈罗公学。建校舍的地皮是富豪威
廉·劳伦斯捐赠的。劳伦斯、约翰·P·摩根、菲利普斯·布
鲁克斯等工商金融界的巨头是学校董事会的成员。学校收费
昂贵,规模不大,仅有150名左右学生,学制6年,专收男
生。不久,他就同美国那些历史悠久的贵族子弟学校一样享
有盛名了。詹姆斯·罗斯福早在儿子两岁时,就为他在该校
注了册。
  14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设法插入了三年级。他的海德
公园的邻居伙伴小埃德蒙·罗杰斯同他一起入学。他的侄子
塔迪·罗斯福比他高一年级。在他班上的其他孩子中,9个来
自纽约市,7个来自波士顿,2个来自费城。只要稍微看看那
些姓氏,就知道他们尽属于东海岸中心城市的名门望族。据
当时统计,格罗顿公学6个班级的学生中,有90%以上出身
于美国上流社会家庭。
  皮博迪身材高大结实,满头金发,其实单纯,是个富于
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正派的北方基督徒,深
受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化的托利党①精神的熏染。他把为国
家服务和献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强调,美国的政治必
须清除污泥秽水,而格罗顿的学生要积极投身于政治,在任
何时候都不能同丑恶妥协。
  皮博迪的教育思想体系并不复杂。他十分明确他的教育
目的之所在,那就是他在训话中经常所讲的,〃要培养出勇敢
的基督性格,不但重视智力发展,而且重视道德和体力方面
的发展。〃他希望格罗顿公学的这些富家子弟将来成为改善社
会的栋梁之材。他曾对人说:〃如果格罗顿培养的学生不从事
政治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话,这不是因为我没有敦促过他
们。〃他所关心的是造就一个〃有行动、有信仰、思想健全的
人〃,而不是整日冥思苦想的学者。皮博迪推崇宗教精神、性
格形成、体育活动和学业,而且它们的重要性似乎是依次排
列的。他的献身精神和充满热情的性格使全校师生受到了感
化。他本人就是这些目标的化身,他身穿蓝色西服,上浆的
领口打着白领结,认真地巡视课堂和宿舍,劲头十足地参加
学生的各种比赛,每天睡觉前都要跟100多名学生一一握手
道别,嘴里还不停地宣讲着美好的基督教义。他支配着学校
①托利党:英国政党。17世纪70年代,支持詹姆士二世的一派被迫政敌辉
格党人斥为〃托利〃(Tory)。该派正式名称因此而得名。曾多次组阁。1
9世纪中叶改组为保守派。
的一切,学生们对他既爱又怕。富兰克林则虚心地接受着校
长的这些训导,并将其中的很多内容变成自己的信条。1940
年,罗斯福总统在写给年迈的校长期博迪的信中写道:〃40多
年以前,您曾在旧教堂的一次布道中讲过,不能让青年人的
生活丧失理想,一个人即使在晚年也不应当失去起童年时代
的梦想。这就是格罗顿的理想——我极力不把它忘记,一直
到现在还在我耳边回响。〃可以认为,皮博迪在少年罗斯福世
界观趋于成形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杰出的博士校长以
仆人格的力量在每一个格罗顿学生身上打下了或轻或重的烙
印,罗斯福也不例外。
  皮博迪校长把英国伊顿公学的那套管理方式搬到了格罗
顿。为了强调生活简朴、锻炼意志,学校还额外规定了一些
斯巴达式的生活:学生们一律住在10英尺长,5英尺宽的单
独小寝室里,室内的布置陈设简陋到了极点,房门口挂着一
块布帘权且当门。早晨7点起床洗冷水浴,在皂石洗涤槽里
用铁皮脸盆洗漱。全体学生必须在一整天里严格遵循校长规
定的日程表,不得有误。参加集体晚餐时要穿戴整齐,白衣
领要浆得和校长一样笔挺,而且要穿起皮鞋。
  格罗顿公学并没有刻意向学生们传授或灌输任何从事政
治活动的专门本领。皮博迪校长号召教师们要在各种场合对
学生进行献身政治的劝勉,并且自己以身作则。他认为政治
是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参加者必须诚实,决不能与恶劣行径
和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如此国家政治就能〃变得清明〃。显然,
这些空洞浮泛的说教与当时美国政治的严酷现实相距甚远。
它对罗斯福日后成为一位政治家所产生的影响,也未必有皮
博迪后来所宣称的那么大。据一位格罗顿公学的毕业生说,学
校要求他们〃同不熟悉的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头顶上
方两英寸的地方〃。其实这种习惯对于在政治领域广泛与人打
交道并取得成功是极为不利的。离开格罗顿以后,罗斯福自
然把头仰得高高的,顺着鼻子往下看人,直到10年后,他在
别人的帮助下费了很大功夫才把这个习惯克服掉。罗斯福在
格罗顿学到的唯一政治技巧似乎就是一种有力的辩论术。他
们经常就〃美国海军应该扩大〃,〃夏威夷应归并美国〃、〃菲
律宾应该独立〃,以及社会改良等议题,分成正反两方面展开
辩论。到了6年级的学术辩论会上,他已经掌握了一些不再
是单纯从学理上和逻辑上进行辩论的窍门,并屡屡出奇制胜。
  格罗顿公学的教学大纲没有什么新意。语言课中拉丁语
和古希腊语占了很大比例,然后才是法语和德语。历史课则
专讲欧洲史,它很少开设与美国有直接关联的课程。校长和
老师们大都照本宣科,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几乎从来不搞
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稍有例外的似乎是〃政治经济学〃这
门课,老师讲授的内容主要来自大卫·李嘉国、约翰·穆勒、
让—巴蒂斯特·萨伊、托马斯·马尔萨斯等著名经济学家。该
课的教学还注重课堂讨论,讨论的题目有〃银与金的比较〃,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资本问题和关税问题等。这些现实针对性
很强的讨论对少年罗斯福有些启发,从现存的他当年的学习
笔记中可见他对这门课比较用功。口齿伶俐、自幼受到良好
家庭教育的富兰克林在这里的头两年里,各科成绩平均为C
(为不及格),后两年他也只能勉强地把成绩提高到DB。
  罗斯福刚进校时,操着浓重的英国口音,有些不太合群,
因学校里有一个年龄比他大的名声不太好的侄子,因此他得
了个绰号〃富兰克叔叔〃。但罗斯福逐渐学会了与同龄人相处,
他较快地克服了一般插班生因突然面对全新环境而容易产生
的那种羞怯、焦虑、失落等不适应症,并从容不平地进入了
角色。他〃冷静、沉着、聪明,脸上总挂着最热情的、最友
好的和最充分体谅别人的微笑〃。他在进校第二年还获得了
〃严格守时奖〃,老师们也很少给他记过品行不良。他尽量调
整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完全符合格罗顿学校的传统规范。皮
博迪校长向他的父母报告说:〃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聪明和
诚实的学生,也是个好孩子。〃
  同英国的学校一样,格罗顿公学大力推崇体育活动。身
材瘦长、肌肉不够匀称和发达的罗斯福自然不能靠出色的体
育成绩来出人头地,但他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足球、垒球、篮
球、拳击、划船等体育日程表上所罗列的一切项目。有些项
目轮不到他上场比赛,他就在场外当啦啦队员,有时喊哑了
喉咙。1897年的暑假,他父亲送给他一艘长约21英尺的单桅
小帆船。在随后的几年里,罗斯福或是独自一人,或是同朋
友们一起,常驾着这只被命名为〃新月号〃的帆船出海,并
且详细地考察了无数个小海湾。芬迪湾里哪有激流险滩,何
时潮涨潮落,罗斯福都一清二楚。这一时期,他阅读了埃德
加·麦克莱的《美国海军史》和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马T
汉的《制海权的影响》,为其透彻的说理和缜密的逻辑力量所
折服。他一生曾反复阅读过马汉上将的这部名著。学校图书
馆藏有当时最主要的杂志,他基本上都读过。
  毕业典礼那天,西奥多·罗斯福州长驾临格罗顿公学,应
邀作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说:〃……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有善
意、有智慧,那么他所成就的事业即是无限的。而当今我国
政治正需要这种人。〃西奥多精力出奇的旺盛,兴致昂扬,在
听众面前极富吸引力。他将他自己对道德健全的热衷,以及
对〃紧张生活〃的喜爱,传染给了这些美国青少年。富兰克
林听得热血沸腾,近乎英雄崇拜地带头鼓掌。堂兄西奥多实
际上成了富兰克林最初的政治起蒙者。在年轻的富兰克林看
来,堂兄西奥多身上,除了认为心地纯洁的人应更积极地参
与政治,鄙视单纯追求物质利益,以及为国家服务的精神之
外,几乎再没有什么深思熟虑的想法。
  40年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信对皮博迪校长说:〃我认
为在我的思想性格正在形成的时期,我有幸接受您的教诲,是
我一生中的一大幸事。〃皮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