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著名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的顾问
之一、曾负责起草许多重要演说稿的罗伯特·E·舍伍德写
道:“人世间任何一位掌管世界命运的剧作家也不可能再为一
位总统——或是一位新独裁者、新救世主——的主场设计得
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出场更为出色的了。……赫
伯特·胡佛的'一场戏为下面的戏留下了很宽的路子'〃。这
位当选总统享有大显身手的一切有利条件。罗斯福就职前一
天,《纽约时报》也写道:〃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人们如此巨
大的信任和平许中有过这么多的机会。〃那么,这些所谓的
〃有利条件〃、〃机会〃、〃出场布景〃等,在当时的美国究竟是
以一种怎样的图景和方式给展示出来的呢——
①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年美国史》,人民出版社1
984年版,上卷,第37,39页。
  1932年冬天,是第4个也是最糟糕的一个大萧条的冬
天。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幸福》杂志估计除农村受
难的1100万户人口不计外,全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
他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微不足道的公共救济,以及
自己可怜的储蓄度日。许多人在前工业社会大饥荒时代的那
种原始状况下生活。被房东赶出门外、被截断煤气水电的人
们加入了全国四处流浪的大军。几百万漂泊无依的人露宿在
丛林、公园、街头、车站,〃他们像破木烂船,随处飘流,举
目四顾,彼岸杳然。其中有正派诚实的中年人,他们贫穷劳
累,满脸皱纹;有的是青年男子,满头长发,从不梳洗;他
们穿城过镇,或是搭乘铁路上的货车,或是揩油坐私人品车。
这些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美国公民,走遍了整个美国。冬
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来,他们忍饥受冻,四处碰壁,
肚子空空,前途渺茫,心烦意乱,辗转奔波。〃然而,托马斯
·沃尔夫笔下的景象仅是逼真地刻画了不幸者中的一小部分
人。更多的千百万人只因肯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人们无法说清究竟是城市失业工人还是广大农民遭受萧
条之害谁更为严重。农民们一如既往地从事长时间的艰苦劳
作,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卖不出去,或者所卖抵不上所耗
成本。蒙大拿的一位牧场主好不容易赊到一批子弹,将牛羊
全部射杀,然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
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从南北卡罗来纳一直延伸到
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
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
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
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
〃饿不死人的工资〃。《时代》周刊指出,〃无法无天的雇主已
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从来就是
〃最后受雇,最先解雇〃的黑人的境遇更坏,中产阶级也因纷
纷破产、失业而加入赤贫的行列,朋友和熟人之间都遮遮掩
掩地过着窘迫的日子。“那个衣冠楚楚每天按时早出晚归的律
师说不准拣个偏僻地方去挨家推销低档大路货,甚至说不准
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其实他的邻
居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无数的家庭主妇为了省钱度日、细
水长流,想出了许多听来让人心酸的绝妙办法。身为一家之
长的男人们的浑身打扮竟像歌舞杂耍剧中的流浪汉,他们从
前的体面、优雅、财富、尊严,连同道德羞耻感一起都被大
萧条的飓风刮得荡然无存,他们在巨大的失落和空洞的绝望
中倍感愤怒,最后凝成一个凌驾一切的问题:究竟谁应对这
一切负责?
  人们站在纽约人行道上凝望着眼前的一切,只见曼哈顿
的摩天大楼在冬夜寒光中闪闪发亮。伍尔沃思百货大楼就在
不到50码开外,再过去不远是华尔街的几家大银行,一律是
巨石和钢铁筑成的堡垒,屋顶塔尖放射着银色的光辉。人间
不平事莫过于此了:这边是悲惨万状的地狱,那边一条马路
之隔就是一座座灯火辉煌的高楼矗立于凄然的月色之中。这
些高楼是权力的顶峰,全世界的大部分财富就深锁在楼底坚
固的地下库房里。
  大萧条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
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其特征是身材
瘦小。青少年中营养不良的症状比比皆是:肋骨突出,肚皮
凹陷,四肢皮肤松弛地包着骨头,饥容满面,神情焦躁。等
到8年后服兵役时,国民健康委员会主任约翰,B·凯利发现
接受体格检查的青年男子,有40%的应征者因牙病、视力差、
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四肢畸形、神经失常等症状而不合格。
在数百万流浪大军中,瘟疫、性病、犯罪现象十分流行。有
的女孩子为了糊口往往冒着怀孕危险,10美分卖淫1次。〃失
业与失去收入已经破坏了无数个家庭,使这些家庭成员精神
颓丧,失去自尊心,摧毁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可雇佣性,夫
妻、父母子女暂时或永远地离散。〃许多家庭勉强维持着外表
形式,但往日的平静与和谐伴随着道德的崩溃而一起消失了,
种种看不见的创伤在家庭每个成员的心灵上留下了多年后也
难以抚平的印迹。
  人们对时局、政府政策的怨恨之情已达到饱和的临界点,
〃有一种强烈的悬空之感,一种忧郁的烦躁,什么事都可能发
生。〃当某个城镇的银行破产时,广大存户表现出的不是愤怒,
而是觉得自己的社区已成为类似某种可怕疾病一样蔓延的
〃形势〃的牺牲品。许多美国人对现行两党制度心灰意冷,民
间对当局的不满以种种无情、冷酷、尖刻、辛辣的自发方式
倾泄而出。有些观察家甚至指出,有迹象表明,目前是极权
主义和共产主义大行其道的良好时机。美国似乎不再是一方
散发着机遇和希望的乐土,西非喀麦隆的一个土著酋长给纽
约汇寄了3.77美元救济款。仅在1931年秋,就有10万失
业者到苏美贸易公司的纽约办事处要求去苏俄工作。那些用
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胡佛村〃;失业者手
里提的盛破烂的口袋叫〃胡佛袋〃;乡村平民把汽车前部锯掉,
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胡佛车〃;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人
用以裹身取暖的旧破纸,叫〃胡佛毯〃,用以充饥的长耳野兔
叫〃胡佛猪〃,……曾在芬兰语中意为〃帮助〃的胡佛一词竟
成为一种带恨的前缀。而此时,磐石般不为所动的胡佛坚持
认为,由联邦政府出钱对个人给予直接救济是可耻的,在道
义上会起腐蚀作用,会损坏州、市、工业界和一般社会的负
责精神以及美国的〃自治根基〃。
  由于参议员乔治·诺里斯提出的〃跛脚鸭〃议案尚未获
得正式批准,当选的罗斯福还要等4个月才能就职。看守总
统胡佛在这段严酷的政权过渡其中,在对待大萧条的立场和
举措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反而手忙脚乱地想挽回自
己的政治声誉。等待换届的国会在无聊而无所作为中打发着
时光。举国上下在无助的愤怒和茫然中平息以待新总统的出
场。罗斯福这期间到处露面,他先去奥尔巴尼处理州长任职
的收尾工作,然后又到温泉小憩,乘游艇在南部海域泛游,巡
视田纳西河流域。他面带微笑,轻松愉快,镇静自若。这期
间他拒绝了胡佛要求与他就欧洲债务、对外贸易和国家预算
等问题进行磋商合作的请求,因为他无意上胡佛政府这条
〃快要没顶的破船〃。他小心翼翼地极力躲闪,以免与胡佛的
乱摊子发生某些牵连。
  其实,貌似轻松的罗斯福在这个漫长的冬季为走马上任
进行着大量棘手而繁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精心地选择内
阁。61岁的田纳西人科德尔·赫尔有着漫长而令人尊敬的政
治经历,这位低关税的长期鼓吹者与国内保守派议员关系良
好,他被任命为国务卿。罗斯福慧眼识才,赫尔在任期内以
出色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1945年诺贝尔和平奖。65岁的共
和党企业巨头威廉·H·伍丁是罗斯福的密友,他对财经问
题持相对正统的观点,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他不久因健康原
因辞职,该职位就由罗斯福的多年老友和邻居、原副部长小
亨利·摩根索升任。63岁的康涅狄格人霍默·卡明斯是民主
党的中间派代表,将出任司法部长。由来自南卡罗来纳的丹
尼尔·C·罗珀出任商业部长,有助于加强新政府与西部的
民主党麦卡杜派的联系。在中西部玉米带器具影响力的亨利
·A·华莱士子承父业,出任农业部长。来自芝加哥的进步共
和党人哈罗德·L·伊克斯以其仪表和诚实被罗斯福一眼相
中,出任内政部长。他当州长时的老部下弗兰西斯·珀金斯
出任劳工部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阁员。曾任犹他
州州长的乔治·H·德恩是个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将出任陆
军部长。参议院的海军事务专家克劳德·斯旺森是罗斯福的
老朋友,这位慈祥的弗吉尼亚人年逾古稀,是所有阁员中年
纪最大者,由他出任海军部长表明当选总统对于海军的那种
难以释怀的情结。詹姆斯·法利是罗斯福的竞选总管和民主
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出任邮政部长。这是一个平均年龄58岁,
经验丰富,办事谨慎,对各地各派的政治力量均有所平衡和
照料的内阁。新总统没有对其中任何一员作过什么承诺,他
精力旺盛,完全可以对其实施领导。罗斯福的〃智囊团〃成
员绝大部分也将前往首都。只有萨姆·罗森曼因要出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