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域献计献策,后来构成了罗斯福竞选连任州长、入主白宫、
推行新政时的智囊团的主体。
  罗斯福竭力想为他任内的州政府树立一个不再被党派斗
争的裹挟并直接面对人民的公正形象,他尤岂不愿意看到那
些一味贪婪地从事〃私人政治〃的坦慕尼协会成员将污泥秽
水溅到自己身上,而自己又不能与之公开斗争的尴尬局面,因
为这将导致民主派的更加分裂。为此,他在上任伊始就尝试
了俨然超党派的行动准则和将重大争端性议题直接诉诸于人
民的努力。他在〃行政预算案〃修正问题上同议会中占多数
的共和党人展开了首轮交锋,最后靠诉诸纽约最高法院上诉
法庭而取得了胜利。在围绕圣劳伦斯河动力开发和经营方式
问题上,双方经过了旷日持久的争吵后陷入僵局,罗斯福便
扬言将马上就此问题向全州人民发表广播讲话,从而迫使共
和党对手基本接受了自己的提案。他还在农业政策、劳工立
法、公用事业、监狱体系的改组、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提出
了议案,他发现对付那些固执保守且故意从中作梗的州议员
的最有效压力方式,就是通过无线电广播同全州人民进行一
系列不拘形式的谈话(民主党已向全州所有电台都购买了每
月1个小时的广播时间)。从1929年4月3日期,罗斯福常
对着麦克风发表语调直率而亲切的谈话,他老练地声称谈话
内容都是超党派的。而每次谈话的实际效果则是,那些反对
派议员要么被迫举手通过,要么被公众谴责为出于自私的目
的有意从中阻挠。这一斗争武器成为后来白宫岁月里〃炉边
谈话〃的预演和前奏。尽管罗斯福追求进步改革的效果并没
有预其中的那般理想,因为几乎他提出的一切重大计划都因
涉及面太广而在软弱的抵制中被打了折扣,但罗斯福以平坦
诚、直率而新颖的姿态和广泛的舆论影响打动了广大选民的
心,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在他和小亨利·摩根索的建议下,民
主党组织出资于1929年初在奥尔巴尼设立了一个新闻处,向
北部地区和共和党控制的农村报纸无偿提供带有民主党倾向
的材料以及州长工作要览,他还卓有成效地绕过亲史密斯的
州委员会来加强民主党在州北部地区的基层组织,他更加广
泛地在州内巡回视察,发表政见——所有这些努力都为竞选
连任州长打下了基础。
  共和党对手面对着声名日隆的罗斯福,决定狠狠打击他
的最薄弱环节——他与坦慕尼协会的关系。共和党揭发了一
篇与罗斯福有涉的州司法机关的肮脏交易——罗斯福按例行
手续任命了一个坦慕尼分子担任普通法院法官,而这位法官
在此前花了3万美元从坦慕尼协会买到了这个职位。他们声
称罗斯福是坦慕尼协会种种龌龊勾当的同情者和纵容者。对
此,罗斯福只得依靠妥协的策略摆脱困境,他认为〃不能在
对手安排的阵地上投入战斗〃,而要迂回到另一些问题上争取
主动。一方面,他以超越党派利害关系的姿态,不动声色地
将此案移交给州检察长(共和党人),并指定一名共和党最高
法官召集特别大陪审团进行审理,他甚至还要求最高法院上
诉法庭对地方法庭进行一次普遍的调查。另一方面,他以耐
心的解释让坦慕尼协会认识到,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情
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在对待劣迹斑斑的民主党人、纽约市
长吉米·沃克的贪污案时,他采取了类似的策略。1930年的
选举在即,罗斯福离不开坦慕尼协会的支持。与此同时,罗
斯福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有声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来宣传自己
的业绩。1930年夏,一部名为《罗斯福在干什么》的有声影
片上映。多家保险公司的代表在医生们检查罗斯福的健康状
况时到场,检查表明48岁的罗斯福就像30多岁的人一样健
康,保险公司对他投保56万美元,而通常一个人的健康保险
最多不超过50万美元。共和党为了击垮罗斯福,特意从首都
请来了国务卿亨利·L·史汀生、助理财政部长奥格顿·L·
米尔斯,陆军部长帕特里克·J·赫尔利等纽约州人回来助
拳,他们异口同声地谴责罗斯福实际上纵容了坦慕尼协会的
贪污舞弊。但一切终究无济于事,罗斯福以超出对手72.5万
票的绝对优势再次当选纽约州州长。


脱颖于大萧条年代


  罗斯福州长是在国内太平无事、欣欣向荣的背景下走马
上任的。柯立芝曾说美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所以需要一
个为实业界服务的政府。他的名言是:〃建一座工厂就是盖一
座圣殿,在工厂干活就是在那里做礼拜。〃满怀信心的胡佛则
以〃更大的繁荣〃为口号取得了白宫入场券,他在竞选时宣
称:〃我将继续推行过去8年来的各种政策,那么,在上帝的
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目睹贫困被放逐于这个国家之外的那
一天。〃其深合民意的〃每家锅里一只鸡,车库里有两辆车〃
的诺言在全国不胫而走。他在就职演说中又说:〃我们的成就
结出的果实牢牢可靠,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超过。〃各大证券交
易所的股票行情以胡佛上任为信号掀起了历史上截至当时为
止的第二个最高潮,在他就任总统的前半年内,普通股票平
均价由年前的117猛涨到225,各大财团控制的巨型企业的
股票更是上扬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地步,证券经纪人在红利的
鼓舞下纷纷增加其银行借贷,美国公众也显得确实能够无限
制地大量吸收各种股票证券,股票证券的制作与分配成为当
时重要的热门行业。工厂就业率、建筑合同数、银行贷款额、
货车载运量等几乎一切企业指数都在持续高涨之中,商业及
其准则主宰了一切,举国上下的各个阶层和各类机构几乎都
淹没在如罗斯福所言的〃虚假繁荣〃的巨大泡沫中。在一本
被人们争相翻阅的畅销书中出现了这样的妙语:如果耶稣在
世,他也会到广告公司当会计。因此,罗斯福在任内初岂不
可能搞大刀阔斧的改革,史密斯的卓著政绩也给他留下了一
个一时难以超越的高起点。他大抵上只能提出一些进步的改
革议案,但起大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他倒是在同州议
会中居于多数党地位的共和党人的斗争中,充分显示出了过
人的才智和老练的手腕。总之,这种状况大约在一年后得到
了意想不到的改观——突如其来的局势为它提供了全部契
机、可能性和一切场所。
  1929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市场在经
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评价格垂
直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
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
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
高纪录而收盘。……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
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跌了40档。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市场
——外国股票交易所、美国较小交易所、谷物市场,价格惨
跌也接近恐慌程度。到11月中旬,股评价格又一次惨跌,
〃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
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
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性器官不再起正常
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
  事实确实如此,这次暴跌只不过是经济全面而持续衰退
的一个开端。在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金融业、商业、工业
的指数依次成比例地剧烈下降,作为20年代经济繁荣支柱的
钢铁、汽车、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情况更是惊人,许多知名企
业在逐渐消失。农民的总收入下降了57%,对外贸易总额下
降70%,失业人数最多时高达1500万人。所有这些逐步构成
了一次标志着美国经济生活分水岭的大萧条。
  关于这次严重而持久的经济大萧条的基本原因,就连许
多美国著名大学指定的标准经济史教材也承认,它是资本主
义世界间歇性地或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的客观规律的反
映。其理论上的说法是:〃在总的经济活动中,扩展与收缩循
环交替,每一方向的替换运动都是自动加强,而且实际上渗
透到经济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不断变化的因素表明美
国经济生活缺乏稳定性。整个20年代的美国〃工商业处于一
种社会方面良好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环境之中,正是工商业
制度本身造就了后来的萧条,而不是敌对的和外部的社会力
量。〃20年代的〃新时期繁荣〃没有确实的基础,正如威廉·
z·福斯特所说,它是〃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废墟上的用旧
纸牌搭起的房子〃。具体而言,〃新时期繁荣〃中隐含着许多
足以危害经济结构的因素:整个国民收入中成为利润即潜在
资本的部分日益增多,而作为工资与薪水的那一部分消费支
出在相应的减少,实际工资赶不上国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结
果出现一种偏离劳动收入而偏向财产收入的现象,财富用于
进一步扩充工业单元和疯狂购买股票市场利润,造成商平生
产过剩,即使预支购买力的分期付款法也难以维持总消费量
的增长,这样就出现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日益扩张的工业因内部比例失调出现了难以补偿的负
担,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突飞猛进,而采矿、棉纺、造船、
铁路运输及设备、制革等严重滞后;农业方面因战时过度扩
张和欧洲市场骤减,更因美国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增长缓
慢,以及海外竞争趋于激烈,导致美国农产评价格和农业收
入急剧下降;就业人口的上升几近停滞,还跟不上人口的自
然增长,〃技术性失业〃呈上升趋势;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