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下 [美]-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名字叫索伯雷罗的意大利化学家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来处
理甘油,当他意识到发现了什么的时候,险些被随之而来的爆炸要
了命。索伯雷罗没有舍恩拜因那种由发明而产生的冲动,他觉得
硝化甘油过分危险,不好对付,于是就将这一发现搁置起来,未予
公布。此后不到 
10年,一个姓诺贝尔的瑞典家族开始以“爆炸油”
的名称生产这种产品,并把它用于采砂和建筑工程。经历了一连
串事故(其中一次还夺去了这个家族的一个成员的性命)之后,死
者的兄弟 
A。 诺贝尔发现了一种方法,即在硝化甘油中掺入一种
叫做硅藻土(主要由一种叫做硅藻的单细胞生物的遗骸构成)的吸
附剂。这种混合物由 
3份硝化甘油和 
1份硅藻土组成,由于后者
具有吸附能力,这种混合物实际上是干燥的粉末。一筒掺有硝化
甘油的硅藻土(达那炸药)即使受到磕碰、锤击乃至火烧也不会爆 


① R。吉卜林( 
1865一 
1936),英国小说家, 
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炸。但是,如果引发雷管(在远处用电流)使达那炸药爆炸,那么,
这就会显示出与纯硝化甘油完全相同的爆破力。

雷管装有极易爆炸的炸药,在受热或受到机械撞击时就会爆
炸,因此称之为起爆管。雷管爆炸所产生的强烈振动能引起不易
爆炸的达那炸药爆炸。这样看来,危险似乎只不过是从硝化甘油
转移到了起爆管。不过,事情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糟糕,因为起爆管
用量很少,而且最常用的起爆药是雷酸汞(HgC2N2O2)和叠氮化铅
(PbN6)。

一筒筒的达那炸药终于能够使美国西部地区以空前的速度铺
设铁路、修建公路、开发矿山和修筑堤坝。诺贝尔(他发觉,同他的
人道主义愿望相反,他被看成是“贩卖死亡的商人”)所发明的达那
炸药和其他炸药使他成为一个离群索居、不受欢迎的百万富翁。
他在 
1896年逝世时留下一笔基金,以其利息作为著名的诺贝尔奖
的奖金。这种奖分物理、化学、医学与生理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五
个领域,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除赢得崇高荣誉以外,还被授予约 
4万美元的奖金(自设奖以来这个金额一直在不断增加)。第一次
颁奖是 
1901年 
12月 
10日,即诺贝尔逝世 
5周年纪念日。现在,
诺贝尔奖已成为一个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考虑到人类社会的性质,一些大科学家们仍将花费相当大的
精力来继续研究炸药。由于几乎所有炸药都含氮,因此氮元素及
其化合物的物质组成及化学性质对于炸药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承认,对于生命也极为重要。)

对化学理论而不是对炸药感兴趣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研究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他将与物理学有关的数学原理应用于化
学,从而成为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他
研究出一种将氨(NH3)转变为氧化氮( 
NO)的方法,后者可以用来
制造炸药。由于奥斯特瓦尔德在化学理论特别是在催化剂方面的


第十一章 分 子

第十一章 分 子

研究成果,他获得了 
19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 
20世纪的头几十年,可供利用的氮主要来自智利北部地区
沙漠中的硝石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
德国无法得到这些矿区的硝石。然而,德国化学家哈伯研究出了
一种方法,能够使空气中的分子氮在高压下与氢结合,形成奥斯特
瓦尔德法所需要的氮。稍后,德国化学家博施——他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曾负责监造氮制造厂——对哈伯法进行了改进。哈伯
获得了 
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博施则与别人分享了 
1931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到了 
20世纪 
60年代末,仅美国每年用哈伯法
生产的氨就有 
1 200万吨之多。

塑料和赛璐珞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改造纤维素的问题上来。显然,正是由
于添加了硝酸根才使纤维素具有爆炸性。在火药棉中,所有可供
取代的羟基都被硝化了。如果只有部分羟基被硝化,那情况又会
怎样呢?它们的爆炸性是否会小一些?事实上,这种部分硝化纤
维素证明根本没有爆炸性。不过,这种物质的确很容易燃烧;后
来,这种物质被命名为焦木素(源于希腊语,意为“柴火”)。

正如法国学者梅纳尔和美国医科大学学生梅纳德(他俩的姓
氏十分相似)所分别独立发现的那样,焦木素能溶解于乙醇和乙醚
的混合物。当乙醇和乙醚蒸发之后,剩下来的焦木棉是一种坚韧
的透明薄膜,叫做胶棉。胶棉最初被用来包扎轻微的刀伤或擦伤,
所以将它叫做新皮。然而,胶棉的奇迹只不过刚刚开始,更多的奇
迹还在后面。

大块的胶棉本身很脆。不过英国化学家帕克斯发现,如果将
它溶解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中,然后再与像樟脑这样的一种物
质混合,当溶剂蒸发之后,剩下的坚硬的固体物质受热后会变得柔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软而富有韧性。这样,它就可以模塑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而且在
冷却和变硬之后仍保持原状。于是,就在 
1865年这一年,硝化纤
维素就转变成首批人造塑料。而使原来很脆的物质具有可塑性的
樟脑就成了第一种增塑剂。

使塑料从化学珍品一跃而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对象,是塑料被
引进到台球室这一戏剧性的事件。以前,台球是用象牙做的,而象
牙只能从死了的大象身上得到,这自然就产生了问题。 
19世纪 
60
年代初,有人出 
10 000美元奖金来征求象牙的最好代用品,这种
代用品必须满足对台球的种种要求,如硬度、弹性、抗热、防潮和没
有纹理等。许多人跃跃欲试,美国发明家海厄特便是其中之一。
开始他的工作毫无进展,直到后来他听说帕克斯有一种妙法能使
焦木素变成可塑性物质,然后又变为坚硬的固体,他的工作才有了
转机。海厄特着手改进生产这种物质的方法,即少用价格昂贵的
乙醇和乙醚,而同时提高温度和压力。到了 
1869年,海厄特用这
种他称之为赛璐珞的物质制造出了廉价的台球,从而赢得了这笔
奖金。

后来才知道,赛璐珞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远远超出了台球桌
的范围。它能够在水的沸点温度下模塑成形;它可以在较低的温
度下被切割、钻孔或锯开;它可以是坚硬的团块,也可以制成柔软
的薄片(可以用来做衬衫领子、儿童玩具等)。更薄和更韧的薄片
可以用作胶状银化合物的片基,这样它就成了第一种实用的照相
底片。

赛璐珞有一个缺点,即由于它含有硝酸根,所以非常容易着
火,而且燃烧起来异常迅速,特别是做成薄片状时,更是如此。在
过去,赛璐珞是引起一系列火灾的原因。

如果用醋酸根代替硝酸根,则会使纤维素变成另一种叫做醋
酸纤维素的物质。经适当的塑化处理后,这种物质的性能就能与


第十一章 分 子

第十一章 分 子

赛璐珞一样或几乎一样好,此外,它还有不易着火的优点。醋酸纤
维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投入使用,战后,在底片和其他许多物
品的制造方面,完全取代了赛璐珞。

高聚物

赛璐珞问世还不到半个世纪,化学家们便摆脱了必须用赛璐
珞作为塑料的基本原料的束缚。早在 
1872年,拜耳(他后来合成
出靛蓝)就发现,当酚和乙醛一起加热时,会得到一种黏稠的树胶
状物质。由于他只对由反应分离出来的小分子感兴趣,结果便忽
略了留在长颈瓶底部的这种渣滓( 
19世纪的有机化学家们对于沾
污玻璃器皿的渣滓一般都是这种态度)。37年后,在比利时出生
的美国化学家贝克兰用甲醛进行了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这
种反应会生成一种树脂,而且,如果在压力下继续加热,这种树脂
首先变成柔软的固体,继而又变成坚硬而不可溶解的物质。这种
树脂在柔软时可进行模塑,而且在变硬后,模塑的形状就永久地保
留下来。当树脂变硬后将其研成粉末,装入模子,再通过加热加压
可以使之合为一体。利用这种方法,即使是非常复杂的形状,也可
以既便当又迅速地压制出来。此外,这种产品一般不受周围环境
的影响。

贝克兰用自己的姓氏命名他自己的产品,即命名为贝克兰树
脂(酚醛塑料)。酚醛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这种塑料一旦冷却定
形之后,就不能再通过加热使之变软(当然,猛烈加热会使之毁
坏)。另有一些塑料,如纤维素衍生物,则能反复软化,这种塑料称
之为热塑性塑料。酚醛塑料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绝缘体、胶黏剂和
层压剂等等。尽管这种塑料是古老的热固性塑料,但至今仍然是
用途最为广泛。

酚醛塑料是在实验室中由小分子制成的第一种有用的高聚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物。化学家们首次圆满地完成了这项特殊任务。当然,这不是血
红素和奎宁意义上的合成,因为要合成这两种物质,化学家们必须
将排在最后的每一个原子安放在适当的位置,而且几乎是每次只
安放 
1个。制造高聚物则仅要求将构成高聚物的小单元在适当的
条件下混合在一起,然后设计一个能够使这些单元自动形成长链
的反应就行了,而无须化学家们加以特殊的照料。然而,化学家们
能够运用各种方法间接地改变长链的性质,如变换原料的成分或
比例,添加少量的酸、碱或各种能够作为催化剂并能控制反应的具
体性质的物质。

由于成功地制成了酚醛塑料,化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