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下 [美]-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阻挡住了。 


X射线对显示骨折、钙化的关节、牙洞、体内异物等是非常有
用的。但是只要我们将不溶解的重元素盐类送到软组织中,我们
也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软组织的状况。例如,吞食硫酸钡可以知
道胃及肠的状况;注入血液中的碘化物将传送到肾及输尿管,从而
知道肾及输尿管的状况,因为碘是高原子量元素,X射线透不过
去。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甚至在伦琴发现 
X射线之前,丹麦医生芬森就已经发现高能
辐射可以杀死微生物。他利用紫外线杀死引起寻常狼疮(一种皮
肤病)的细菌,因而获得 
1903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后来证
明 
X射线比紫外线的杀伤力强得多。X射线不仅可以杀死癣菌,
也能使人体的细胞受损或死亡,而最终可以用来杀死手术刀无法
切除的癌细胞。

人们通过无情的事实还发现,高能辐射会引起癌症。早期处
理 
X射线或放射性物质的人中至少有 
100人死于癌,最早死亡的
例子发生在 
1902年。事实上,居里夫人及其女儿 
I。 约里奥…居里
都是死于白血病(血癌),因此,人们容易相信辐射是她们患血癌的
主要原因。 
1928年,英国医生芬德利发现,即使是紫外线辐射,它
的量也足以引起小白鼠的皮肤癌。

人们确实有理由怀疑,人类越来越多地暴露于高能辐射之下
(通过 
X光透视、核试验等方式),是癌发病率增大的原因之一。

诱发剂与致癌基因

各种致癌物质(化学品、辐射等)有何共同之处呢?一个合理
的想法是,所有的致癌物质都可以引起基因突变,而癌可能是身体
细胞突变的结果。1914年德国动物学家博韦里首先提出这种观
点。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因为基因改变,因而不
再合成在控制细胞生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关键性的酶。当带
缺陷的细胞分裂时这种缺陷也会传下去。由于控制机制失灵,这
些细胞将不顾整个身体的需要,甚至不顾其所在组织的需要(如某
个器官细胞的特化作用)而无限地分裂下去。这个组织就会紊乱,
打个比方来说,就会在体内形成无政府状态。

高能辐射能够诱发突变已是确定无疑。化学致癌物质又如何


第十四章 微生物

第十四章 微生物

呢?化学品可以引起突变也已被证实,氮芥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
子。这类化合物,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芥子气,能够使皮肤
产生类似 
X射线照射后引起的灼伤及水泡,也能够损害皮肤细胞
的染色体而增加突变率。除芥子气外,还发现一些化合物能够造
成与高能辐射相似的结果。

可以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叫做诱发剂。诱发剂并非都会致
癌,致癌物质也不一定都是诱发剂。但是已经发现的既是致癌物
质又是诱发剂的化合物足以使人们怀疑,它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
偶然的。

从 
1960年起,科学家就开始比较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寻找
染色体中的非随意改变。当人鼠杂种细胞合成技术发明以后,
确实找到了这种改变,而且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这种改变的位置。
这种杂种细胞中含人的染色体很少,假若怀疑其中有一个会引起
肿瘤的话,就可以将这个杂种细胞注入小白鼠体内看能否引起
肿瘤。 


1978年,在 
R。 A。 温伯格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科学家
进一步实验,将癌变归咎于这种染色体的一个单基因。他们将这
种单基因移入小白鼠体内,成功地使小白鼠长了瘤。这些基因叫
做致癌基因。

科学家发现致癌基因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实际上,在整条基
因链上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因此,他们提出原致癌基因的设
想。原致癌基因是细胞中存在的正常基因,随着细胞分裂一代一
代地传下去,由于某些不同的影响,随时可能发生一些小的改变,
而成为活跃的致癌基因。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原致癌基因潜在的
危害如此之大,为何细胞还要拥有它呢?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
有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至少已经有了新的研究和解决
的方向,而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病毒学说

在探索致癌基因的同时,微生物可能与癌有关的观念远未消
失。由于病毒的发现,使巴斯德时代的病菌学说再度复活。 
1903
年,法国细菌学家博雷尔提出:癌可能是一种病毒疾病。 
1908年,
两位丹麦科学家埃勒曼和班证明:家禽的白血病的确是由一种病
毒引起的。然而当时人们不知道白血病就是一种癌,所以没有注
意这项实验结果。可是 
1909年,美国医生 
F。 P。劳斯将鸡的肿瘤
研碎过滤,再将澄清的滤液注射到其他鸡的身上,结果有些鸡长出
了肿瘤。过滤得越细,肿瘤长得越少。看来似乎可以肯定,滤液中
有某种颗粒可以诱发肿瘤,而这些颗粒的大小似乎与病毒的大小
相同。

肿瘤病毒有着一段曲折的经历。起初,被认为由病毒引起的
肿瘤后来证明都是良性的。例如,曾证明病毒可以引起像兔子乳
头瘤(类似于疣)一类的肿瘤。1936年,在缅因巴港著名的育鼠实
验室工作的比特纳发现了一件更为有趣的事情:同一实验室的斯
莱培育的小白鼠品系,有些似乎具有天生的抗癌能力,而另一些品
系似乎具有易患癌的倾向。有些品系的小白鼠很少长癌,而另一
些品系的小白鼠长大之后几乎必定得癌。比特纳试将二者新生的
幼鼠交换哺乳,发现“抗癌”品系的幼鼠接受“易患癌”品系母鼠的
哺乳后,大都患癌;与此相反,正如推测的那样,“易患癌”品系的幼
鼠接受“抗癌”品系母鼠的哺乳后却不长癌。比特纳的结论是,不
管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癌不是天生的,而是经由母乳传给的。他
把这种物质称为乳因子。

人们自然会怀疑比特纳所谓的乳因子就是病毒。哥伦比亚大
学的生物化学家 
S。 格拉夫终于证明,乳因子是一种含有核酸的微
粒。后来又发现了造成数种小白鼠肿瘤及动物白血病的肿瘤病


第十四章 微生物

第十四章 微生物

毒,这些病毒都含有核酸。但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找到任何与
人类癌症有关的病毒,对人类癌症的研究显然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突变学说与病毒学说开始趋于一致,也许两种观念之间
的矛盾根本就不是矛盾。病毒和基因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有些病
毒侵入细胞后可以成为细胞常备设备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起致癌
基因的作用。

诚然,人的基因都含有 
DNA,而肿瘤病毒似乎总是含有 
RNA。长久以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信息总是从 
DNA传给 
RNA,因此很难想象肿瘤病毒怎么会起基因的作用。不过目前人
们已经知道,有时候 
RNA可以促使产生带有 
RNA式核苷酸的 
DNA。因此,肿瘤病毒可能不是致癌基因,但可以合成致癌基因。

就此而言,病毒可能不是直接地进攻,病毒可能只是在促使原
致癌基因转变为致癌基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直到 
1966年,病毒
学说才被认为是一项值得颁发诺贝尔奖的成果。值得庆幸的是, 
55年前获得这项发现的 
F。 P。劳斯当时还活着,并领取了 
1966年
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劳斯 
1970年去世,享年 
90岁,在快要
去世之前还积极从事研究。)

可能的治疗

新陈代谢机制究竟出了什么毛病而使细胞无限制地生长呢?
这个问题尚未得到答案。有些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是人们怀疑的
重点之一。

首先,人们知道,性激素能刺激身体的某一部分(如青春期女
子的乳房),使之快速生长;再者,性器官组织(如女性的乳房、子宫
颈、卵巢和男性的辜丸和前列腺)特别容易患癌。而最有力的是化
学上的证据,1933年,德国生物化学家维兰德(因研究胆酸而获得 
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设法将一种胆酸转变成一种叫做甲基胆蒽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的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现在已经知道甲基
胆蒽(同胆酸一样)具有类固醇的四环结构,而所有性激素恰巧都
是类固醇。畸形的性激素分子会不会起致癌物质的作用呢?或
者,打个比方说,细胞中反常的基因会不会将正常形成的激素误认
为致癌物质而刺激细胞不受制约地生长呢?人们都可以猜想,这
些猜想是很有趣的。

令人奇怪的是,改变性激素的供应有时可以阻止癌的生长。
例如,对患有前列腺癌的男子使用具有中和作用的雌性激素或切
去其生殖腺,病情就会缓和下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这不值得大
惊小怪,因为这是对癌被迫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治疗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手术,而且手术的局限
性仍然同以前一样:有时癌块切下来了病人也死了,手术刀往往漏
掉癌组织的碎片(因为紊乱的癌组织具有易碎的倾向),随后这些
碎片被血液带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并在那里扎根生长。

利用高能辐射杀死癌组织的方法也有很多缺点。除传统的 
X
射线和镭外,感生放射性又增添了新的武器,其中之一是钴…60,它
能产生高能 
γ射线,并且比使用镭便宜得多;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放
射性碘,它集中于甲状腺,因此可以治疗甲状腺癌。但是人体对辐
射的忍受是有限度的,辐射阻止的癌反而不如它引起的其他癌多,
这种危险一直存在着。

最近 
10年来,各方面知识不断累积,使人们找出一些更温和、
更精密、更有效的方法的希望大为增加。

例如,假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