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0钱滚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20世纪50年代的人发财靠关系,靠官倒;20世纪60年代发财的人靠出国,靠胆量;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人更多靠的是智力和实力。他们的财富重心已经从冒险家向实业家转移,他们善于营销、乐于造势,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圈地,有足够的耐心和狮子般的品格从零开始。
  他们正逐步成为职场人生中的中坚力量,开始在生意场上唱主角,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大潮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金饭碗
  经理人 年薪:10万~100万元不等
  尽管20世纪70年代生人不乏自己当老板的,有的甚至肄业创业,但相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人来说,毕竟火候差点儿,可以说经理人是最充满诱惑、最适合他们的职业。因为敢于冒险,并善于做“赚钱生意”,特别是他们喜欢以这个年代人特有的思维来衡量“值不值得”,所以,职业经理人中很多精英都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包括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研发总监、物流总监等等。
  20世纪70年代生人在生意场上唱主角的现实不可否认。失去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保障,作为生意场上的活跃分子,他们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追求着最大的利润。
  与企业的效益和利益挂钩的年薪制给20世纪70年代生人更多的发挥空间。“我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我才能得到什么,做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是他们的信条,而年轻不乏冲劲、冒险和理智的结合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期权、股权、奖金、红利等新激励手段。
  最令人兴奋的位置可能要算“事业部总经理”这个位置了,号称公司里的小老板,年度总薪酬平均达到30万元的水平。当然这个饭碗并不好端,不仅需要你肩头背负相当的长期、短期任务,而且还要善于支配人、财、物等各种要素。
  由于综合能力强,独当一面,一些不得志或者在公司斗争中失利的“事业部总经理”可能会选择自己创业,但毕竟自己当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不同,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操作,因此,从这个位置创业的失败者大有人在。
  目前国内最赚钱的经理人如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之类,年薪超过百万元的并不罕见。而过去企业里的“工程师”则摇身一变成了“CTO”。20世纪70年代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熏陶,不少学业优秀的人理所当然选择理工科专业,经过多年职场的较量和历练已经渐成气候。难怪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的人生来容易走技术路线。
  伴随着的还有一个新名词“CIO”即信息总监,通过组织和利用企业的IT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这个岗位去年年薪的平均水平已超过24万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少20世纪70年代的经理人开始逃离外企。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在外企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高位,不过是“高鼻子”上司手中的工具,目前,经理人从外企逃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白骨精”们的财富人生(2)
  医生
  年薪:3万~20万元不等
  医生不仅仅与荣誉有关,这个职业已经更多地与金钱挂钩。医生作为直接和生命打交道的职业,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更高的收入回报。市场经济终于使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价值有了重新标定的机会。当然伴随着现阶段医药业的暴利与黑箱操作,医生获得的提升更多的却体现在隐形收入上,难怪有人说每个医生身后或多或少都坐着医药代表。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是30多岁的医生正好赶上了市场经济这样的“好时机”,一般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胆子也大,价值观较老一代人更容易接受金钱洗礼,加上实践经营的积累,使他们很快成为医院不可忽视的“少壮派”,也成了医药公司的红人。而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告别了单身时代,在工作、恋爱、房子、婚姻几轮压力后,身负家庭重担,自然难抵金钱的诱惑。
  教师
  年薪:3万~10万元不等
  随着教育产业化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也越来越受青睐。有媒体披露,吃香科目小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外出讲课出场费一两个小时,收取几千上万元的比比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某著名高校热门专业一名讲师的书稿费就足以支撑他买回一辆奥迪车。
  其实,不仅仅大学教授,中学、小学教师也成了令人向往的职业。据悉,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学,仅2003年查出的一笔教育乱收费就高达700多万元,这些钱被几名校领导私分,于是,他们全成了百万富翁。而北京市的许多普通中学教师的月工资已超过4000元,超过了国家最高一级的公务员工资,甚至超过了大学教授的工资。而有的学校教师的购房补贴,一贴就是三四十万、五六十万元。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授、讲师早已不是新鲜事。面对崇拜周杰伦、渴望与老师“平起平坐”的学生,20世纪70年代年轻教师更懂得怎样保持授课的新鲜感,他们的观念和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20世纪70年代人已成为“中流砥柱”。 
                  
职场新人如何开始理财
  小于今年25岁,去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杭州一家媒体工作,年收入5万元左右。父母在市中心为他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他将配套的车库租了出去,月收入租金600元。现在他每月日常开支为1500元;现有积蓄3万元,均存成了银行储蓄或购买了货币基金。近期目标是争取在3年内买部5~6万元的车子,同时还要考虑3年后结婚的开支问题。因走出校门不久,基本没有投资经验,所以想请理财师指点。
  财务状况分析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小于有5万左右的年收入,并且父母已经为其购买了房子,车库出租每年还有7000多元的额外收入,未来的生活会有很好的保障。不过,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作为职场新人,投资理财的实践经验较少;同时,小于受过高等教育,接受新鲜事物应当比较快,但其积蓄和后续收入均以传统型的投资工具为主,收益相对较低。因此,小于需要在今后逐步学习理财知识,积极利用新的理财工具确保积蓄和后续收入的稳妥增值,这样才能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理财建议
  稳健之中追求理财收益。从小于现有的理财结构来看,他和多数职场新人一样,选择了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发了工资就任其放在银行卡中,表面上看是追求稳妥,实际上是懒人理财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也是众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通病。银行存款特别是活期储蓄的税后收益只有0。576%,无法应对物价的上涨。同时,货币基金只是打理活期存款的一种工具,其年收益率大大低于国债等中长期理财产品,如果把长期不用的资金买成货币基金就不合适了。因为小于理财主要是考虑积攒3年后结婚之用,所以,最好应采取国债、绩优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方式来打理。同时,小于每月开支1500元,支出较为合理,每月积攒的后续资金可以采用定期定额申购绩优开放式基金的方式来进行打理。
  注重充实和提高自己。小于应注重学习理财知识,可以订阅一些理财报刊,或者登录各大门户网站的理财频道,及时了解新的理财信息。同时,也可关注当地报纸的理财版,不断学习理财技巧。另外,媒体业竞争非常激烈,要求小于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是最好的投资”,建议其通过参加讲座、补习、进修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以便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
  买车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小于从事媒体工作,有一辆车确实会给自己带来莫大方便,但目前买车除了购车成本之外,燃油费用不断上涨,养一辆车的成本一般在1万~2万元/年之间,而且相对来说,考虑维修率等原因,价格便宜的车可能是“买着便宜用着贵”,所以,小于可以考虑个人的待遇上升之后,再买一辆8万以上的中档车。 
                  
对“房奴”轻松理财的建议(1)
  近年来,一个新鲜名词吸引大家了眼球并得到强烈认同:“房奴”。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自称“房奴”一族。他们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那么,我们买房子是为了享受生活还是为房子所累?我们怎样当一个既能购房又不让生活质量下降的“房奴”呢?
  小张工作两年后,决定买房,他选择了一个新建小区的一套房子:大户型,三室两厅,145平方米,采光好,环境好,位置好。可是,一平方米4500元,一套房子就要65万,这个价格让月薪3500元的他真有些吃不消。可是,他固执地认为住房是白领生活质量标志的体现,一步到位地住上大房子,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在父母帮忙凑了20万的首付后,他心甘情愿地当上了“房奴”,每月还贷2000元,一共要还近20年。可是,现在的小张每天躺在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却不愿叫嚣“住房是白领生活质量标志的体现”了,因为他不敢换工作不敢外出旅游甚至不敢生病。他对朋友诉苦:这哪儿是白领生活,我都快被房子压得直不起腰了。  生活中像小张这样的人很多,为了住上大房子竭尽所能,住上大房子后叫苦不迭。据统计,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6万亿元。8年的时间,贷款增加了近80倍,贷款的增加意味着房奴人数的增加。不过,一步到位地住上大房子是一个明智选择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