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 _录音版_20060606-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到头,头是阳气最旺盛的,所以湿热互结,头部的阳气旺盛,只有在头部湿气牵制不住这种阳热,阳热上蒸可以见到头部出汗,湿邪在头部牵制不住这种热邪,所以原文说”但头汗出”,在古语里”但”不表转折,是只是,仅仅,只是见到头部出汗,”余处无汗”,身上没有汗,”剂颈而还”,剂是齐的古字,拿刀一切就齐了,剂字原本就应当这么写,可是到后来不要刀的东西倒齐了,有刀的倒变成剂字了,我到现在也不清楚,这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所以”剂颈而还”的剂,我们不读JI;应当读QI,就是齐的古字,汗就出到脖子这里,身上一点汗也没有,身上为什么没有汗呢?因为热邪受到湿邪的牵制,发产出来,所以身上没有汗,头上为什么有汗呢?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湿邪是往下走的,阳热上蒸,在头部牵制不住阳气,牵制不住阳热,所以只有头部出汗。
 下面一个症结,”小便不利”,就是尿少,小便短赤,这是湿热下泄,机体体内有湿,机体的抗邪能力,就要通过小便把湿邪排出体外,所以湿欲下泄,因受热邪的牵制,受到热邪之牵制而不得泄,因此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短赤,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话,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热郁在体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则发身黄),在传统的,最古老的中医的认识,五行和五色是分别对应的,木火土金水,在五色上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黄色是脾之本色,所以《伤寒论》里,讲湿热发黄的时候,一个是在阳明病篇有,一个是在太阴病篇有,始终没有离开脾胃,始终没有离开中土,所以湿热内郁,迫使脾之本色外露,因而发黄,这个说法叫脾黄说,《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谈到发黄的时候,重点是在脾胃,所以脾黄说,更符合中医本来的面貌,而我们现代呢,常常结合一些现代医学的理解,所以接着又有一种说法,湿热内郁,影响肝胆疏泄,因为肝胆本身是主管疏通全身气机的,现在有形的湿热之邪内郁,影响肝胆疏泄,肝胆疏泄不畅,使胆汁不循常道,甚至接着说,逆流入血,入血分了,逆流入血,泛溢肌肤,因此出现身目黄染,这个说法我们把它叫做胆黄说。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可以,由于湿热内郁,影响肝胆疏泄,使胆汁不循常道,常是正常的常,胆汁不能顺着正常的道路来排泄,逆流入血,泛溢肌肤而出现身目黄染,这个说法叫胆黄说。为两个说法我们今天都可以,但是根本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湿热互结,湿热内郁。
 在讲大结胸证的同时,提出了湿热发黄,主要是结胸证和湿热发黄相鉴别,所以我们在学134条的时候,重点不是讲湿热发黄。
 下面我们看135条,继续讨论大结胸证病位在中的这种证治,我们讨论完135条以后,再看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结胸是辨病,这是结胸病,热实是辨证,这是热实证。脉主病在里,紧主疼痛,疼痛的病人肾上腺素(分泌)偏高,血管紧张度高,这是我用西医的说法来解释,所以中医说紧主痛。什么地方痛呢?心下痛、上腹部、胃脘部,”心下痛,按之石硬”,按上去象石头一样硬。”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这叫大结胸三证,这一定要记住。这是水热邪气阻滞中焦,阻滞心下所造成的。因为它是有形之邪阻滞,所以按之石硬,应当说压痛存在,反跳痛存在。这个石硬并不是内脏的肿瘤,内脏的肿大,而就是腹肌的痉挛,就是我们说的腹膜炎(出现)的腹膜刺激征的肌张力高,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都存在,所以这是一个局限性腹膜炎的体征,或者是急腹症,出现了腹膜刺激征的表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都存在。这一条是要求大家背的一个条文,”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这是大结胸三证,大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来治疗,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个药组成,有泄热逐水破结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象上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等等。由于甘遂末这个药是不溶于水的,它的有效成份不溶于水,所以甘遂末一定要冲服。讲义的第74页,”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钱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我们有一道试题说大陷胸汤中大黄是先煮?后下?和其他药一块煮?还是以上都不是?这么一道题,好多同学都想到了大黄要后下,他觉得是大黄要 有很好的泻下作用,煮的时间不能太长。问题是大陷胸汤这张方子里,芒硝是不用煮的,溶到水里以后,开到一两开就可以了。甘遂末更不要煮,冲服就可以了。所以只有煮大黄,不煮大黄煮谁啊。所以有的同学就不想一想,大黄后下是和谁比,那两个不需要煮的药,和它比的话还需要后下吗?所以有时候大家不太动脑子,考完以后我就问他们说,大陷胸汤是什么组成啊?大黄、芒硝、甘遂,记得很清楚,我说芒硝要煮吗?冲进去就行了。甘遂末要煮吗?不用煮,我说不煮大黄煮谁?可不是先煮大黄,先煮并不意味着要久煮,所以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看,全面把握,不要教条。这是泻热逐水作用最强的一张方子。临床怎么用,我们把下面的条文谈完了,现在看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大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一个外感病十多天,”热结在里”是指的热结在阳明,”复往来寒热者”是指的少阳有邪,少阳有邪兼有阳明不和,这用什么方子治疗呢?当然要用大柴胡汤,所以在这里是结胸证和大柴胡汤证相鉴别,为什么要和大柴胡汤证相鉴别,其实大柴胡汤证,常常也有胸胁的疼痛,少阳病当然会有胸胁胀满疼痛,那么和结胸证的胸膈脘腹的疼痛,显然需要鉴别,更何况大柴胡汤证的适应证,后面我们会提到心下痛、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有心下拘急疼痛的临床表现,很和大结胸证相类似,所以需要鉴别,鉴别的关键是但结胸,如果只是结胸证的话,”无大热”,既没有阳明的日晡所发潮热,这种临床表现,也没有少阳的往来寒热的临床特征。这个无大热是没有往来寒热,没有日晡潮热,”此为水结在胸胁也”,这是热邪和水邪结在胸胁的表现,这是仲景对结胸证的病因病机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个概括,这是水热结在胸胁的表现,而且又补充了一个症状,大结胸证有”但头微汗出”,所以结胸证也有”但头微汗出”,为什么?因为它是水热互结,有时候热邪被水邪牵制而不得外越,身上没有汗,阳热上蒸,可以见到但头汗出,我们把这三条归纳起来,”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但头汗出,短气,烦燥。心中懊(心中农)”这就是大结胸证病位偏中的临床表现,正因为大结胸证也有但头汗出,湿热发黄证也有但头汗出。所以我们上一条才把湿热发黄证和结胸证相鉴别。接着看137条,大结胸证病位偏下的临床表现,”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这是大结胸证病位偏下的表现,也就是整个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都存在,这实际上是一个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张仲景的描述非常形象,”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实证是拒按的,这种病人特别害怕别人碰他的肚子,所以别人一到跟前,他就两手护着,硬满而痛不可近,别说按他,就是别人靠近他都害怕,我们的教学医院经常能够收到上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人,这种病人在现在一般为了稳妥起见,住外科病房,然后进行手术,对穿孔进行修补,所以当病人进入病房以后,我们外科实习的同学就都知道了,哪个病房来了一个腹膜炎的病人,同学都想感觉感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怎么回事情,在外科实习的同学都纷纷的去摸病人的肚子,然后一到屋子里头,比如这个病房是个大病房,躺着六个人,这个病人赶尽盯着门,一听门响赶紧看,一看年轻的学生吓得”哎呀,你们可别靠近我啊”,别靠近你,大家就是冲着你去的,到了之后没有办法,毕竟住在医院里,大夫来给你检查,你能不让吗?同学小手往肚子上一放,病人赶紧求着大夫,”大夫,您可轻点、轻点”,一压下去就是看看你感觉的疼痛怎么样,病人大叫说:”你慢点放,慢点放”,腾的一抬,病人又叫一声,好,外科的同学看完了,然后告诉内科的同学说我们病房来了一个胃穿孔引起腹膜炎的病人,你去看看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怎么回事,内科的同学也就挨着去,吓得病人一听开门就冒一向身冷汗,所以仲景说”从心下到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真是亲自见到这种病人,这种病人确实是一看有大夫靠近,吓得”你们快离我远点!”其实大夫就是冲着他去的。这是一个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但是它可以伴有什么呢?前面的”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这是一个阳明腑实证的特征,”舌上燥而渴”是阳明燥热伤津的表现,阳明燥热内盛,所以可以有不大便,”日晡所”,日晡是申时的别称,申时是指下午三到五点,”日晡所”,”所”是不定指代词,意思是前后左右,下午三到五点前后左右,申时前后左右。这个时候,阳明经的阳气旺盛,如果阳明有热,阳明有燥热,正邪相争在这个时候最激烈,所以热势就表现得明显增高,每天到这个时间热度都增高,就象江河湖海的涨潮退潮一样,那么有规律,所以把它叫做”日晡所发潮热”。对这条来说,”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