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 _录音版_20060606-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开口,口腔粘膜布满了小黑点,就象那痦子一样,这叫口腔黑子,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有多发性结肠息肉,这就叫口腔黑子结肠息肉综合征,因此他会有便血。所以一个人他看病的时候,他主诉他便血,经常便血,你一看,他口唇上有小黑子,有许多小痦子,口腔粘膜有不少小黑子你不用做任何检查,这就可以判定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叫口腔黑子结肠息肉综合征。
 你的朋友找你聊天,你看他坐卧不宁的样子,你也不用问他,把他的嘴唇的上唇提起来,看看他的上唇系带,你发现他的上唇系带,有一个红红的小疙瘩,正在充血。啊,你的痔疮发作了吧,你正在疼吧,看你坐立不安的样子,两极对应呀。那么你拿一个三棱针,把他的上唇系带,这个小的红疙瘩剌破。很快疼痛就会缓解。但是要解决痔疮的问题,你该作手术还是要做手术,该用药还是要用药,不能只是通过刺激上唇系带的小红疙瘩来解决问题,这只是止痛的。所以张仲景在这里讲的“温其上,灸之”正是用的两极对应的原理来治疗阳虚气陷的大便次数多。我们由这条引申了这么多,只是提供大家临床上参考。
 少阴寒化证的适应证我们就谈完了,关于少阴寒化证的预后,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第60讲
 第61讲 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血证、少阴咽痛证(1)
 
     关于少阴病的兼变证,我们上次课谈到了太少两感,也就是少阴兼有太阳病,所谓太少两感,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寒,它的临床证候有太阳病的发热,头疼,身疼,有少阴阳虚的脉沉,我们特别要划定一个界限,就是这个少阴病仅仅是脉沉,如果这个少阴病出现了“下利清谷,完谷不化,四肢厥冷,脉微细”的话,那我们不能够按照太少两感温经发汗的方法来治疗,那就必须先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等里阳恢复以后,如果表邪还没有解除的话,那就再解表。所以对于太少两感这个证候,里阳虚的程度应当是很轻很轻,只有脉沉,这个时候可以用温经发汗的方法,《伤寒论》提供了两个方子,如果是太少两感的初期,那就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表里同治,如果两三天以后,这个症状还是持续存在,那就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经微发汗,把细辛去掉,加上甘草,使药物作用更加温和,如果用上这两个方子,这个病还是没好,这个时候尽管里虚寒的证候还没有进一步加重,但是那就不要再用温经发汗的方法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汤,先温里,后解表,因此,仲景在治疗太少两感的过程中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这是关于太少两感的复习。
 
 少阴兼证的第二组证候是:“少阴急下三证” 
 
 一看这个题目我们就会想,少阴病我们学过的不就是寒化和热化两大类么?
 寒化证可以有“真阳衰微”,临床表现:“畏寒蜷卧,四肢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小便不利,但欲寐,脉微细,脉微欲绝”,这个证候能下么?绝对禁下,少阴寒化证不能下;
 少阴热化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心烦不得卧,能下么?也绝对不能下;少阴热化证中的阴虚水热互结的“猪苓汤证”能下么?也不能下。
 所以少阴急下证是什么样的少阴病才可以急下?这是历代医家一直争议不休,到现在仍然是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原文320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既然“少阴寒化”、“少阴热化”都没有可下的道理,那这个少阴病,我们就把它看成是“少阴亡阴失水证”。
 
 来一个脱水的病人,他有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有脉细数的表现,两眼深陷,亡阴失水,口燥咽干,这样一个亡阴失水的证候,我们是给他补液呢?还是进一步寻找这种亡阴失水证候的原因呢?从病史上看,这个病人可能前几天,你看现在亡阴失水刚得了两三天,可能前些日子有“阳明腑实”的特征,“因阳明燥热内盛,下伤真阴所致”,所以这种少阴病实际上是一个阳明病发展到后期,而伤了少阴真阴的一个证候。“因阳明燥热内盛,下伤真阴”造成的这种少阴病,那么这种少阴病,我们是扬汤止沸,给他加点水?还是釜底抽薪,把阳明的火撤掉啊?仲景当然采取的是:“急下阳明以救少阴”的方法,把火撤掉,釜底抽薪,来制止津液的继续耗竭。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我们遇到这种病人,是双管齐下,既釜底抽薪,也要增液补水,增液补水的方法除了用药物外,直接输液效果最快,所以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很少遇到“少阴急下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好的增液补水的方法,更何况我们也不等到病人的“燥热内盛,下伤肝肾之阴”的严重程度的时候,就及早采取了措施,这就是今天“少阴急下证”比较少见的原因。
 
 那有人说了,光凭口燥咽干那你就敢贸然泻下么?这还是我以前曾经说过的,当一个人亡阴失水正气大耗的时候,它对邪气的反应能力就下降了,因此正邪斗争的激烈程度就不明显,所以临床的这种证候,特别是邪热、燥热内盛的这种证候,它就表现不突出,甚至表现不出来了,我不是举过例子么,我上次曾经说过的肝移植的那位,做了肝移植以后,全身一直在剧烈的疼痛,用进口的实际上就是麻醉药来止痛,在临终前两天,不再用麻醉药了,全身不疼了,为什么不疼了?没有反应能力了。痛觉下降了,机体反应不上来了,所以对一个“少阴亡阴失水证”,为什么没有“绕脐痛,腹满痛,日晡所发潮热、谵语”,这些阳明燥热内盛的表现,仲景就当机立断急用大承气汤来泻下呢?因为这种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正邪斗争的趋势已经缓和,正气无力抗邪,那些实热的症状表现不出来了,但是仲景心里有把握,一看舌红苔黄燥,甚至舌上起芒刺,再加上病史的判断,那在汉代那种社会条件下,只有“急下阳明来救少阴”,“阳明急下三证”和“少阴急下三证”应当是同一个病,我的理解。从邪气的角度来讲这是阳明病,“阳明急下”是因为看到了阳明病有下伤肝肾之阴的危险所以要“急下阳明来救少阴”,之所以把它叫做阳明病是从正气的角度来讲;“亡阴失水”这是少阴病,但是治疗这种“亡阴失水”的少阴病,是从祛除病因的角度来处理的,那就是因为它有阳明的燥热,所以“阳明急下三证”和“少阴急下三证”是同一个证候的两个阶段,或者说同一个证候从邪气的角度而言是阳明病,从正气的角度来说是少阴病。这是320条。
 
 321条我们待会儿再说,现在我们谈322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仍然指的是“少阴亡阴失水”的证候,追溯他的病史,观察他目前的临床症状,除了“少阴亡阴失水”的证候之外,还有“腹胀满,腑气不畅”的表现,还有不大便这种“阳明腑实”的特征,所以“急下阳明以救少阴” 。
 322条和320条一样,虽然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都是阳明燥热已伤肝肾之阴。
 
 只有321条讲起来比较困难。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他说:“少阴病,自利清水”,这个清字我们已经解释过多次了,厕清的清,活用如动词,当便、排、拉来讲,“自利清水”就是自发的下利,清就是便、排,排的是什么,拉的是什么?拉的是水样便,拉的这个水,它的颜色怎么样?“色纯青”,青色是什么颜色?是青绿色。拉的是青绿色的东西。在现代汉语中,青指的是黑色,所以有人说,这是“黑水泻”,如果是黑水泻,那是上消化道出血,对这个病人来说好像不是,要是黑水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你还敢用大承气汤么?所以这个青应当是青绿色的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见到青绿色的水啊?胆道疾病,有胆道梗阻的时候,发着高烧,底下一个症状,“心下必痛”这正是胆道梗阻、胆绞痛的一个部位,“心下”就是上腹部,虽然确切地说,胆绞痛的病人在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叫:莫菲氏征阳性,但是当病人疼起来的时候,它不可能确切地指我是右上腹,而是整个上腹部疼痛,所以“心下必痛”不应当是“阳明病”的病位,而应当是“胆腑热实症”。
 
 “胆腑热实症”的问题,我过去谈过,“因少阳胆腑实热邪气,下伤少阴真阴”,所以我不把它叫做“急下阳明以救少阴”,而把它看成是“急下胆腑实热以救少阴”,呵呵,这个从来没有有人说过啊,我这里给大家说,就是我是结合临床来的。我曾经遇到过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西医诊断)的病人,用过一次大承气汤,暂时通了,第二天病人拉下来的全是青绿色的,把他白色的内裤染成那种黄绿色的东西了,可是烧还是没有退,心下还是疼痛,为什么?暂时通了一次之后,排出一些郁积的胆汁,最后还是没有完全通,症状还存在,是不是张仲景看到的病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病人呢?那么,这样一个病人是用大承气汤好还是用大柴胡汤好啊?当然还是用大柴胡汤好!所以在“可下病脉证辨治篇”这条就是说:“可下之”,或者说“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这里的口干燥是“少阴真阴耗伤”的表现,在治疗上,用大柴胡汤。
 
 这样的话,导致少阴急下三证的一个是“阳明燥热下伤肝肾之阴”,一个是“少阳胆腑燥热下伤少阴肾阴”,这两种情况都有。按理说,我遇到这样的临床观察,这个病人确实拉的是青绿色的水,把白色的内裤都给染成黄绿色,好像就可以定论了吧?
 
 又有一次我到外地,在我哥哥的门口乘凉,然后有一个中年妇女,她一看见我就说:“你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