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狼烟-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

20世纪50年代,台军以“反攻大陆”为基本方针,进行军事上的各种准备。蒋介石的反攻战略是建立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幻想上的。当大陆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来,据说蒋介石遥对西天叹了一夜的气。何也?因为大陆有核弹在手,两个超级大国的讹诈都被打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不说烟消云散,起码是大大降低。蒋介石的反攻战略顿失前提。于是开始经营台湾,力保最后的堡垒不失。此情此景颇像三国时的蜀国,先前雄心勃勃欲待天下之变光复“汉室”,后来就只得依仗天险偏安一隅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台军开始采用“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虽仍存“反攻”之念,但已冷“光复”之心。70年代末、80年代初,台军进一步采用“全面防守”、“固守防御”的战略,大量削减攻击力量,加固防御阵地,扩大防御纵深。著名的佳山基地就是这时建设的。佳山基地位于花莲县新城乡的佳树村、秀林乡的大山村。从1979年开始筹划,1984年正式开始动工,到1992年才完工。1996年后,又进行了后续工程的建设。全部工程耗资超过400亿元新台币。

佳山基地的主体设想是将台湾中央山脉的东部掏空,将台湾绝大部分的先进战机藏入洞库,以躲避台湾所受到的第一轮攻击,保存战力。其设计方案为,由附近的花莲空军机场直接建造一条长约3000米的飞机跑道直通山洞机库,战时飞机可以直接从洞中经跑道起飞。为了保护佳山基地,台军还在花莲、寿丰及崇德一带建立防空导弹基地。佳山基地共有大小山洞几十个,且全部相通,可容纳各型战斗机250架,有完整的指挥管制系统和通信系统,还有弹药库、油料库、小型医院等。

佳山基地以中央山脉为屏障,可联络附近的中油公司油库、海军基地,与金门、高屏两地的火力网形成“铁三角”,不仅使台湾本岛与外岛形成了三角保护网,而且还可以加强东部地区的防卫力量。台“国防部”宣称,佳山基地是远东地区“最具规模”的地下空军基地,因而被台湾军事当局视为台“防卫体系”的中坚。

除了佳山基地外,台湾同时还建了以抗日空军英雄高志航名字命名的志航基地。

盛世狼烟 第二部分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4)

    志航基地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90年代中期建成,工程费用超过100亿元新台币。志航基地位于佳山基地南部邻近地区的台东县境内,依山而建。工程设计将整座山挖空,内部建有3个大机库,还有作战指挥中心,飞行员待命室、官兵宿舍、弹药及油料库等。三个大型机库之间,有可容战机穿行的通道相连,里面停放的都是台湾90年代起外购的战机。志航基地由于建在花岗岩下的坑道里,抗炸强度可抵挡传统导弹直接命中,抗震能力达六级以上。洞内还设有防洪排水功能,内部有完整的电力、供水、消防、通信、医疗、空调系统,各出口设有防护钢门,可防震、防爆炸,防核、生物、化学武器的侵入。

衡山指挥所是蒋介石时代最重要的军事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建,后来台湾各重要军事机构陆续进驻。经过不断地扩建加固,形成现在的“大直要塞区”。这座规模庞大的“战时最高指挥所”,是将台北市士林地区的鸡南山挖空建设而成的地下指挥中心。地下三层,内部坑道错综复杂,可同时通往数个重要军事据点,包括规划中的“国防部”与“参谋本部”合署办公大楼(即原三军大学所在地)、士林宫邸、松山机场、外双溪等台湾空军部署地。

作为最重要的战时指挥中心,衡山指挥所具备最先进的通信联络设施,以利于战时的指挥调度。经本岛的地下电缆和外岛的海底电缆,还可以直接和各部队保持连线。

大型防御工程建成之日,正是“反攻大陆”梦想寿终正寝之时。

就在老蒋反攻泄气,小蒋不思反攻的当口,极富阴谋的李登辉上台了。

李登辉眼见二蒋反攻大陆渐成梦呓,加之骨子里的“台独”本性,渐渐将二蒋的反攻战略“掏空”,形成攻势防御战略,以攻辅守,攻是形,守是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台军部分修改了“固守防御”战略,提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即在固守防御战略的基础上,发展“吓阻”大陆的军事力量。1999年,李登辉的亲信刘泰英就扬言,如果大陆攻打台湾,台军就要对香港和上海实施报复性打击。此时李登辉的“攻”是虚张声势,真实意图乃是全力巩固“守”势,为日后的“独”——永久固守奠定基础埋下伏笔。

为配合这一攻势防御战略,台湾陆军将作战部队的“师”重新编组为“装步旅”、“空骑旅”、“摩步旅”、“装甲旅”及“特战旅”等五种“联合兵种旅”,以达到“缩短机动空间、后勤支援密切”的建军构想。据台“国防部”称,陆军如此编成,是“考量中共犯台的可能模式”,及台澎地区城镇密布,地形不适合大型部队运动,因此乃以20万数额重新规划调整为小型、机动、多功能的“联合旅”。

编制更新的同时,台陆军大幅更新武器装备,购买直升机、装甲车、导弹、火炮、火箭、野战防空武器,反装甲武器,电子战武器等装备。与此同时,台海、空军也已进行相应调整,空军更被视为是“最前哨的防御武力”,“在‘经国号’,F…16、幻影…2000…5型战机陆续装备后,已使国军空优武力逐步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到20世纪末,台军的编制和装备全部焕然一新。而历经老蒋后期、蒋经国和李登辉执政时期,台军的军事战略也于此时真正成型,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整体抗击,以拖待援。”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以制空制海联合作战为核心,以攻势战术,迟滞对方进攻,力争形成胶着的战场状态,以待外援介入联合破敌,达成防御目的。

盛世狼烟 第二部分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5)

    二、台军现行战略的“六大思想”:“联合”作战,全军破敌;层层设防,扩展战场;本岛守卫,“狼群战术”;首先海空拦截,其次陆上决战;以攻辅守,主体“反制”及反非正规登陆

台军现行战略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六大思想”:

(一)“联合”作战,全军破敌思想

联合的含义有二:台湾军方认为,现代条件下,台陆、海、空三军中的任何一个军兵种,都不能完成未来作战任务,特别是可能面临的抗登陆和反封锁作战。必须三军联合行动,形成三位一体的主体防御体系。只有实施统一指挥,才能发挥“综合战力”,发挥各自优长,达成“全军破敌”的宗旨。这是指军队三军之间的“联合”,是狭义上的“联合”。在台湾高层的指导思想里,“联合”还有广义上的含义——即党政军民的“联合”。这一点是台方从大陆那里“窃取”的“人民战争”的专利,台军方认为,以台现有兵力,难以抗击优势兵力的进攻和持久作战,必须以军队和国民相结合,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党政军民“联合”上阵,方可弥补兵力之不足。

(二)层层设防,扩展战场思想

台军方认为,台湾岛纵深短,回旋余地甚小,若将主战场置于本岛近岸,难以抵抗对方攻势,一旦有失,将不可收拾,所以应将防御前沿设置于金门、马祖等“外岛”,与台湾本岛互成犄角可大大增强整体防御的弹性。据此,台军方已将金门、马祖、澎湖等划为第一道防线,部署有远程火炮和防空导弹等;第二道防线是位于台湾海峡的海军,目前配备有40多艘大型水面舰艇、4艘潜艇、数十架反潜直升机等;第三道防线是空中预警与拦截两大系统,包括4架预警飞机、400多架战机、2000多枚地对空导弹、高射炮防空系统;第四道防线位于台湾岛西部滩岸,目前部署有1500多辆坦克、1400多门大炮及多管火箭炮、60多架武装直升机;第五道防线是以东部高山为依托的“后方储备基地”,包括囤积兵器和军事物资的军事基地,如飞机洞库、水下潜艇基地、备用港口、大型山洞军用仓库等。

战事一起,一线守备部队在二线和三线空、海兵力的配合下,抗击对方空、海封锁,伺机打击,牵制对方向台岛攻击前进的各种舰(船)队。迟滞和阻挠对方对台岛的主要战略进攻行动,为四线、五线的兵力展开赢得时间。据最新资料,台湾目前正在大力加强金、马、澎湖诸岛的防空和制海力量部署,希望加固、加高这第一道门槛,以期能绊住对方迈向台岛的步伐。同时,对第五线——即最后一道防线的战场准备也在加紧建设,以有利于将来的最后决战。

(三)本岛守卫的“狼群战术”思想

这是台湾陆军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随着台陆军装备的更新,机械化程度大为提高。台湾全岛经济的进步,使得交通条件极大改善,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今非昔比。因此,台军方将其陆上防御作战原则由原来“分区守备、独立固守”的老虎看山式调整为“分区守备,机动支援和快速反击”。即一线守备任务由动员实编后的预备步兵师担负;这些部队机动能力不强,但平时不养,战时招之即来,其主要使命便是固守要地;作战和机动能力较强的常备步兵师、机械化师、陆战师、独立战车旅和空降旅,平时置于相对安全的二线,担任机动支援和快速反击任务。台军方的设想是,在一线阵地被突破后的5个小时内,战区预备队即展开局部反击;在对方登陆部队登陆的第二天即组织南、北、中三个战区几乎所有的预备队——即全体陆军的大部,实施跨区总反击作战。这架势颇像“一狼急呼,百狼群至”的狼群战术。

盛世狼烟 第二部分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6)

    (四)首先海空拦截,其次陆上决战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