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初步-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弗洛伊德并不灰心,他继续在这片人类精神生活的新大陆上跋涉。

    1904年他发表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在这部得到广泛流传的著作中,弗洛伊德流露出了严格的决定论思想,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便是事故、过失和错误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在过失与错误的背后是

 279

    西方哲学初步572

    种种受到压抑的冲动与意图。一个对会议颇为反感而又碍于责任不得不去主持会议的人,本应说“诸位,法走人数已够,我宣布现在开会”

    ,但临场他却发生了严重的口误:“诸位,法定人数已够,我宣布现在闭会”。这不经意的说露嘴,在弗洛伊德看来却是恰恰露出了无意识的马脚。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相信每个人都能体验到。

    1905年弗洛伊德将他长期的研究成果以《性学三论》为书名公之于众,在这部颇招非议的书中,他提出“幼儿性欲说”

    ,认为性生活自婴儿期就开始了,成人的性变态无非是幼儿性生活的畸形的产物。这是对幼儿时代的天使理论的一大污辱,所有的人(或许应排除幼儿)都相信幼儿是天真无邪的,幼儿也有性欲,简直是天方夜谭。这部著作给弗洛伊德赢得了“泛性论”的桂冠,弗洛伊德成了当时学术界最不受欢迎的人物,各种各样的辱骂与人身攻击接踵而来,有的人干脆就称呼弗洛伊德是“专门喜欢下流想法的教授”

    ,他的很多好朋友都给他这一石破天惊的理论给吓跑了,他本人陷入了空前孤立的状态。不过,一些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给了他有力的支持,其中荣格(C。

    Jung)与阿德勒(A。

    Adler)协助他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

    ,逐步使精神分析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1909年弗洛伊德应邀赴美讲学,这标志着他的学说正式走出了欧洲。

    1913年《图腾与禁忌》出版,在这部著作,弗洛伊德又一次鼓动自己天才的想象翅膀,一直飞到原始人的心理世界,他大胆设想原始人的心理与今天儿童心理无别,原始人的弑父行为是整个人类文明、道德和宗教的最终起源。

 280

    672西方哲学初步

    随着世界大战的临近,使弗洛伊德对人类非理性的本能冲动也看得越来越清楚,《超越快乐原则》便随着战争的爆发而问世了。

    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心理的主导原则是快乐原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现实原则,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原则即“强迫重复原则”

    ,它是“死本能”遵循的原则,战争无非是人类死本能的发泄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洛伊德已成了世界闻名的学者,精神分析风靡一时,这个原来只装在弗洛伊德脑袋中的幽灵,如今却走遍了全世界,《释梦》一书也成了家庭主妇床头的装饰品,几乎人类精神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教育、伦理、社会风尚——全都受到了精神分析的冲击。

    “无意识”

    、“压抑”

    、“力比多”

    、“情结”这样一些精神分析的专业术语也进入了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但是弗洛伊德并没有被掌声和鲜花冲昏头脑,1923年,他将自己的一些基本观点作了一次重大的修改,提出了一个以伊特、自我、超我为基础的新的人格模式,这是他《自我知伊特》一书的主题。

    1927年《一个幻觉的未来》问世,他认为,人性中的非理性力量过于强大,人是靠幻觉和迷信过日子,宗教即是在人类的无意识欲望基础上所产生的有组织的幻觉,它起源于儿童期的无能,因而带有人类无知的幼稚时代的烙印。该书受到了宗教界的强烈谴责。

    1930年《文明及其不满》出版,书中揭示了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之间的内在冲突,认为文明的发展是以本能的限制

 281

    西方哲学初步772

    与牺牲为前提,人类幸福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共产主义尽管可以消灭财产上的不平等,但性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而这必定会在其他方面完全平等的人中播下深恶痛绝、充满敌视的种子,而如果连这性上的差异也消除了,那么文明的细胞——家庭也就消亡了。

    1933年纳粹开始推行臭名昭著的反犹主义,弗洛伊德的著作并当众烧毁,弗洛伊德的德国信徒也纷纷流亡他乡,纳粹的迫害激发他对犹太教的起源进行新的思考,这一问题占去了他一生最后5年的大部分时间,直到1939年《摩西与一神教》才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想象力多于考证的著作,弗洛伊德通过对摩西(Mose)出身的故事进行的精神分析,断定他是埃及人。

    这一大胆的猜测伤了众多犹太人的民族感情,弗洛伊德第一次受到自己同胞的冷遇。

    1938年,在纳粹势力的日益扩张下,厄运临头的弗洛伊德只好被迫离开他一生难舍的故土,流亡英国伦敦。次年在伦敦辞世。

    按照弗洛伊德本人说法,他一生有两个发现“足以触怒全人类”

    ,一个是无意识的学说,另一个就是性的理论。

    无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一切精神生活的源头,它是原动的,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它总是不顾一切地寻找机会来实现自己,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还有一个前意识的领域,它曾一度是意识的思想观念,只是因为它与当前情景无关而被逐于意识之外。但一旦经过努力,它就会重新回到意识中来,比如说我在一心一意读《梦释》一书,这时突然有人问我电话号

 282

    872西方哲学初步

    码,我会开始一楞然后说出自己的号码,这个号码在我读书时并未出现在我的意识中,它藏在前意识里面,只有需要的时候,它才由前意识进入意识。人类的精神生活好比一座冰山,无意识是深藏在酒中的部分,意识只不过是露出表面小小部分,前意识则介入露出水面和水中的部分,这随海水的起落而时而露出时而埋入。无意识是冰山的主体,它主宰着整个冰山的运动。

    这并不是说无意识本身不想露出表面,进入意识中,实际上它一直寻找蹓进意识的领地,但意识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时时防备无意识来捣乱。无意识就像挤在接待室中的客人,争先恐后要挤进意识的客厅,但在客厅的门口,却站着一位不讲情面的检查者,他只允许那些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君子进入,那些衣冠不整的不礼之徒恕不接待。他们只好眼睁睁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人鱼贯而入只能在一旁干生气,不过其中一些也会依样学样,经过一番打扮,也可能趁人多之时混进客厅内。

    况且,那位值班的检查员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也有醉酒的时候,这时无意识的东西就更容易蒙混过关了。

    酒后吐真言,梦中泄天机,口误、笔误、过失等等也都是在检查员走神的时候,无意识钻空子的结果。精神分析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梦、对人日常失态的分析,去挖掘深藏于无意识之中的观念。

    后来弗洛伊德在无意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格结构学说,认为人格是由“伊特”

    、“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

    伊特是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是心理能的基本源泉,是真正的心理实在,也是最原始的主观性所在,在个体获得外界经验

 283

    西方哲学初步972

    之前,它就存在了,它不受任何逻辑的约束,相互冲突的本能冲动会同时存在;它不受时间因素的干扰,它一直是个新生儿,长期不灭地保留在无意识之中;它也根本不讲究什么理性,它只遵守“快乐原则”

    ,它的唯一机能就是直接消除机体的兴奋状态,避苦超乐,怎么快乐怎么来。伊特是人格的基础,也是人格中最模糊难辨的部分,它的典型表现形式就是不加思索的“我要”。伊特一味地沉溺于“我要”

    ,然而并不是任何时候这个“我要”都能得到满足,为了使这个“我要”得到实现,人就不得不考虑外界的现实。

    “自我”即在负责协调伊特与外界现实中形式的心理系统。

    伊特饥饿的时候,它会不加分别地把任何东西往嘴里塞,自我这时就要说了“等一等”

    ,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吃。因此自我在满足伊特的要求时,要考虑到外部现实,并且在知觉中储存下对外界现实的真实图像,它能够把主观的心理实在与客观的现实世界区分开来,从而能根据这现实条件来控制伊特满足的方式。它在伊特愿望与实现愿望的行动之间插进了理性的思考,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这个现实原则并不是要取消快乐原则,它只是迫于现实而暂缓执行而已,现实原则的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原则,或者说它只是为了更好或更大地满足愿望而不得不控制一下自己的冲动而已。

    “超我”是人格中的高尚部分,是专司道德的一个部门,它遵循“道德原则”。超我是后天形成的,它起初只是父母权威的作用,父母恩威兼施来支配自己的子女,子女不好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给他(她)一个难看的脸色,大声喝斥,不给东西吃,甚或打屁股扇耳光,当儿童受到惩罚时,他

 284

    082西方哲学初步

    (她)不仅尝到了皮肉之苦,而且还感觉到受到了抛弃,失去了宠爱;如果子女的行为符合父母的心意,他(她)就会受到奖励,奖以糖果、玩具、抚爱,加以赞赏。长此以往,父母实行惩罚的职能最终内化为超我中的“良心”

    ,父母实行奖励的职能也变成了超我中的“自我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