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初步-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cademia一词即由此演变而来)

    ,所以,哲学史上将柏拉图学派称为“学园派”或“阿加德米学派”。柏拉图游历意大利时,与毕达哥拉斯派过

 64

    06西方哲学初步

    从甚密,也颇受影响,因此,他的学校也基本上按照毕达哥拉斯派学校的模式组建,教授的科目也差不多,主要有哲学、数学、天文、动物、植物等等,特别重视数学。这个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杰出人物,并且存在了90多年,直至公元5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关闭。它成为自中世纪以来发展出的各类大学的前身。在这里,柏拉图从事教学和著述长达41年之久。

    他上课从不用讲稿或笔记,不作填鸭式的演讲,而喜欢提出种种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才加以分析和总结,一如其师苏格拉底。

    由于他一心扑在学术事业上,始终过着独身生活。

    当然,他的这种实践又完全服膺于他的理论:善神担心整个的灵魂下凡去作乱,便把其一分为二,形成男女之别,恋爱正是灵魂的一半去追求回自己的另一半;而柏拉图则坚信自己是与常人不同的救世者,灵魂并不曾被分裂为二,没有理由去追求一个女性。时至今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导源于他的这种说法。

    柏拉图勤于著述,一生写就30余种书,绝大部分皆用对话体写成,其文体之华丽多姿,文笔之优美流畅,在哲学史上可谓无出其右的了。尤为幸运的是,他的著作大多保存了下来,使有兴趣者能够一睹其思想的风采。我们知道,《论语》是中国思想家孔子的代表作,它采用的也是对话文体,即学生问,老师答,老师的答案便是权威。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问道方式。与此相反,柏拉图的对话却是一种辩论,双方站在逻辑上平等的地位,互有问答,并不以老师为权威。这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应用。留传下来的几十篇对话录,为我们

 65

    西方哲学初步16

    勾勒了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要面貌,虽然他无意于创立结构严谨的什么理论体系,但他的思想仍然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今天提起柏拉图,人们除了想到他是“精神恋爱”的发明者和“理想国”的提倡者外,不能不提到他的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哲学基础,他曾运用一个被称作“洞穴譬喻”的故事,来说明理念论的思想:在一个幽深黑暗的地洞里,住着一批囚犯,他们双手被反绑在柱子上,背向洞口,脸朝洞壁,脑袋不能向后回望。

    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这个洞,也不知道身在洞中。在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他们与火之间有一些类似木偶戏的表演,火光把木偶和他们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他们把看到的这些影子误以为是真实的事物,从来不曾有过怀疑。突然有一天,一个犯人挣脱绳索,转过身来,看到了身后原来是一堆木偶。

    爬出洞口后,他看到太阳和在阳光普照下的大千世界,才茅塞顿开,终于醒悟以前所见的全是虚幻不实的假象。他怀着惊喜的心情,匆忙跑回洞中,把自己了不起的发现告诉众人。谁知大伙儿根本不信他的话,对他百般嘲弄,说他比没走以前更蠢,因为他竟要大家相信完全不可能的痴人之梦。

    柏拉图认为,我们人类就是那些洞中的囚犯,只能看到感官呈现给我们的各种具体的事物,却根本不知道它们并不是真实的东西,仅仅是某种真实存在物的虚幻影子,如果我们满足于这种状态,那么我们永远都不能认识实在世界,不可能获得真理。那个逃出山洞的人代表着哲学家,他运用了自己的理智,于是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明白真正存在的不是作为影子的具体事物,而是作为事物本质的理念,正是理念

 66

    26西方哲学初步

    使事物得以存在,并以幻影的形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信以为真。因此,哲学的任务正在于,教导人们分清什么是真实的理念,什么是虚幻的假象,从而努力去追求代表真理的理念世界,尽管在开始时哲学家往往会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况而遭人嘲笑。

    那么,这个被柏拉图如此器重的“理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冬去春来花开花落,任何个别和具体的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因而是不完善的、相对的,乃至虚幻的。然而,世界上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东西,那就是“理念”。理念是作为具体事物的本质而存在的,每一类具体事物都有其相应的一个“理念”

    ;理念就象范型,个体事物则是理念的摹本,只是因分有了理念才得以存在,因而总是不完善不可靠的。

    例如,无数的鸭梨都分有“梨子”

    这个共同的理念;一个人之所以是人,乃在于他分有“人”这个普遍的理念。

    正如现实事物具有不同层次那样,理念也分有不同的等级:桌子、椅子和梨子等具体事物的理念居于最低级;再上一层,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念,如方和圆等;再往上,便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念,如,美、公正等;最高级最完美的理念是善,它是神的化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能,一切低级理念都从属于它。所有的理念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别于现实(事物)世界的理念世界,它是一个绝对永恒、真实完善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则是由它所派生的、变幻无常的“阴影”。柏拉图号召人们撇开虚幻的现实世界(现象界)

    ,去追求至真至善的理念世界。一个人,如果把握了最高的

 67

    西方哲学初步36

    “善”的理念,便有资格成为“哲学王”

    ,充当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理念”

    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感官无法接触的,这与人们通常说的“概念”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概念指的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

    ,(“梨子”的概念是指所有梨子的共同特征而言的)

    ,它是客观事物在我们脑中的反映,不是独立存在的另一类事物。

    “理念”显然已经超出了这种概念的一般性,而将抽象的本质(如“梨子”的共性)归结为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了,因此柏拉图的理念论实质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种唯心主义综合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毕达哥拉斯的数论和苏格拉底的至善论,它代表了人类思维追寻世界本质的一条静态的形而上学之路,是古代哲学理性思辨所达到的一个高峰。柏拉图对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重划分,为基督教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二元对立观念转录到欧洲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名噪一时的实在论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翻版,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论则是其近代变种。

    柏拉图进一步将理念的学说贯彻到认识论中,得到了“灵魂回忆说”

    的认识理论。

    他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关于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灵魂能够脱离肉体独自存在,是永恒而不朽的东西。在进入人的肉体以前,灵魂便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理念世界,获得了对理念的真理性认识。但是,灵魂都有追求感性世界的倾向,这使它们沦落于地上,坠入到人的肉体之中,受到肉体的蒙蔽和污染,便渐渐地忘掉了原有的理念知识。只有在经过一些时间之后,靠着后天的经验

 68

    46西方哲学初步

    和学习,才能把失去的知识回忆出来。所以说,学习只不过是回忆而已。他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譬如,如果一个人拿出一幅技法粗劣的画问你:“这画美不美?”

    ,你立刻就会回答说:“一点也不美。”你之所以能够说“不美”

    ,是因为你心中早就有了“美”的理念。这显然是苏格拉底同类学说的翻版,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成为近代唯理主义的前驱,而另一种主张知识来源于经验的学说则发展成为经验主义思潮。

    如同理念等级森严那样,灵魂也被柏拉图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奴隶的灵魂只知道服从,工匠的灵魂只懂盖房子,农民有运用种田本领的灵魂,只有“哲学王”们才有能掌握治理国家这种特殊知识的头脑。根据这种理论,柏拉图便将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位居第一等级的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代表着最高贵的血统,通晓“善”的理念和治国的哲学,哲学王便是他们的最高代表,他们的德性是智慧;第二等级是武士,由神以银子做成,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其德性乃是勇敢;而第三等级则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是铜和铁造成的,从事生产劳动,供养第一、二等级是他们的职责,其德性是节制。柏拉图把奴隶排除出这三个等级以外,因为他根本不把奴隶看作为人。他设想,如果三个等级的人都安分守己、既不越疽代庖又不越位篡权,紧守各自的职责,国家就能实现正义的原则,和谐一致、繁荣太平。这样一种国家便是柏拉图虚构出来的“理想国”

    ,理想国既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又体现了他的贵族主义的政治理想。它虽然只流于空想的形式,但对后世却有着难以估量的

 69

    西方哲学初步56

    影响,人们在后来许许多多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蓝图上,都能发现“理想国”

    这种空想乌托邦式的政治伦理模式的影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起构成希腊哲学的两座高峰。这对雄峙的思想高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犹如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他们继承和撷取前人和同侪的思想养分,作成旷古绝今的理论大厦,在哲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留下他们探索的足迹,他们所走过的哲学理路和所创下的思想模式,给后来的西方哲学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