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线将会更长和更难于维持;(2)要想越过南欧山地进入中欧心脏地区,那真是谈何容易,那里的交通情况远比西欧困难,所以丘吉尔所说的欧洲“柔软下腹”(softunderbelly)实际上是万山重叠,寸步难行;(3)深信直接打击德国工业中心地区,实为迅速获致完全胜利的捷径。
在英国人勉强同意之后,所谓“波列罗”计划也就立即付诸实施。除了总统和参谋首长更积极要求增加飞机、船只、战车、火炮等的产量以外,对于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所拟订的“胜利生产计划”并未产生任何基本性的改变。但不久即发现对于把兵力集中在英国的行动,真正的限制是运输船舶之不足。同时又逐渐显示,对于登陆战而言,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登陆船艇。使用特别设计的船只和小艇把人员、武器、补给、车辆从海面上直接送上滩头,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过去从来不曾得到认真的考虑。
此种登陆船艇的大规模使用,对于计划中的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作战,都构成必要的基础。陆军要依赖海军提供这类的船只,但海军却认为正常的造舰计划更较重要。此外,美国最初所拟建造的是只限于较小型的登陆艇,直到1942年5月,英国人才说服了美国人勉强同意建造较大的远洋型登陆船。尽管此种新的计划立即付之实行并列为第一优先,但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注: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于科技利用要比美国前进,许多新装备都是出于他们的设计,而美国军人则比较保守,不大愿意接受新观念。'
同盟国当局在执行“波列罗”计划的同时,还是不能不考虑其他战场上所发生的新要求。1942年4、5月间,许多新问题接二连三出现,例如对太平洋的增援、对中东的增援、对中国的加强援助、对苏俄租借物资的增加。凡此种种无一不需要分散预定用于“波列罗”的力量,但罗斯福的态度相当坚定,仍继续要求增建在英国的兵力。
到1942年8月底,美国部队已到达英国和正在运输途中的总数共约17万人;而在6、7、8三个月内,运入英国的军需物资也已有130万“船吨”(shipton)。这种成就固然已经不错,但要想在1943年4月发动侵入欧陆的作战,则还差得太远。当时能否找到更多的船只来加速运输,以及英国的港口和内陆运输体系能否接受得了,都显然大有疑问。再加上中东情势的紧急和苏俄一再要求增加援助,所以在1943年春季发动“围捕”作战的希望就更日益渺茫。
北非战役的影响
罗斯福迫切希望在1942年内能对德国发动一次具有重要性的作战。因为作为一位美国总统,在战争期间每年都必须要作戏剧化的表演,否则他的政权即不易于维持。所以他终于不顾军事首长的反对,而同意丘吉尔的要求,在1942年发动对北非的“火炬”作战。美国军人并非不知道北非的战略重要性,但他们之所以拼命反对,是因为害怕这样一来,对西欧的主力作战一定更会受到延误。他们的顾虑一点都不错,由于进行北非作战,于是1943年也完全耽搁了。归根结底,还是后勤问题。从战略上来看,绝无不可同时侵入北非和西欧的理由,真正的限制却是资源不够。
但非常矛盾,由于改变战略计划和对西欧作战的默认展期,结果反而使美国有了闲置的剩余资源,因为北非是一个比较狭小的战场,能够投入的兵力自有其限度。于是美国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转向太平洋方面。1942年6月美国海军赢得了中途岛会战,不久即获得发动有限攻势的批准。8月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登陆,接着陆军的援兵也纷纷送来。到1942年12月底,用来对抗日军的美国陆军兵力已达46。4万人,比春季中所批准的数字多出20万;用来对抗德意两国的兵力反而只有37。8万人,比预定计划大约少了5万人。由此可知在战争领域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何巨大。
“火炬”作战在1942年11月发动,最初的进展似乎比预计的要顺利,所以同盟国领袖就开始考虑到下一个步骤。还是像往常一样,意见分歧非常大。美国人主张立即增强在英国的兵力,加速回到“围捕”的旧路;英国人则希望继续扩大地中海方面的作战。但还不仅此而已,空军方面希望把作战重点放在战略轰炸上,麦克阿瑟想要重返菲律宾,尼米兹则重视中太平洋的攻势。此外,东南亚、中国、苏俄等战场也都有新的要求。
1943年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率领其军事顾问们在卡萨布兰卡集会,企图解决这些互相冲突的要求。结果还是采取折中路线,换言之,为了使每一种要求都能获得部分的满足,于是就只好牺牲集中于某一点上的决心。说起来真是非常矛盾,侵入西欧的计划本来被视为最重要的计划,所以分配给它的资源也就应该最多,但正因为这种大量资源的累积很不容易,于是对于该计划的执行在时间上也就一再拖延,但在这个拖延的阶段中又不能无所事事,而且同时其他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层出不穷,结果遂使本来准备累积不用的资源又受到一再的拉动。这样遂使最优先的计划反而变成了最落后的计划。
所以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时,除了大家同意对在美国的兵力增建仍继续推进外,又决定先行从事下述各项作战:(1)对西西里岛发动登陆战;(2)对德国发动巨型空中攻击;(3)加强反潜作战;(4)准备在缅甸发动攻势;(5)在西南太平洋方面发动对拉包尔(Rabaul)的包围;(6)在中太平洋方面继续进攻日军所据守的岛屿。从这些项目上看来,要算是英国人的胜利,因为他们一向主张采取边缘战略。但太平洋方面的计划也使一部分美国人感到满意,因为他们一向强调那一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在理论上被列为第一优先的西欧侵入战,在1943年也就无异于被公认为应暂予搁置,一切的希望都只能寄托在1944年了。
地中海对英吉利海峡之争
即令没有把投入欧陆兵力的增建工作为第一优先,仅仅为了在1943年间来执行各种预定计划,也还是会感到后勤资源不够分配。等到北非战役在整个春季里陷入胶着状态之后,补给和船舶随之继续大量消耗,更显示1月间在卡萨布兰卡所作的决定是以不现实的假定为基础的。5月间,美英两国领袖遂又在华盛顿举行一次长达两星期的会议,才终于明确决定在1944年春季发动越过英吉利海峡的攻击(目标日暂定为5月1日)。
在这次会议中,地中海对英吉利海峡之争再度出现。概括说来,还是一个后勤问题,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登陆船艇的问题。美国人并非不愿支持地中海作战,但其条件却是不消耗投入法国西部所需要的人力和装备。反而言之,英国人也不反对早日投入西欧,却希望地中海作战能继续进行。
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到目标日,在英国境内所集中的兵力应达到29个师,并有足够的登陆船艇(估计约为4504艘)来同时载运5个师的兵力——其中3个师为攻击矛头,其他两个师则立即跟进。美国始终害怕地中海会变成消耗资源的无底洞,所以又同时规定地中海方面的兵力不得超过27个师,并自11月1日起,把4个师美军和3个师英军调回英国。
美国人对于英国人偏爱地中海而不热心于对西欧的攻击深感不满;反之,英国人也不满意美国受太平洋方面的牵制,他们认为美国似乎已经忘记“欧洲第一”的原则。所以尽管已作明确决定,争论仍然喋喋不休。此时。英国的摩根中将已奉派为未来联军统帅的参谋长,并由他率领-个小型的联合参谋组织,在伦敦开始草拟所谓“霸王”作战的计划,但是来自地中海和太平洋的要求是那样的庞大,显得这个被预定为主力的作战真是寒酸得可怜。
1943年8月第一次魁北克会议时,由于驱潜作战的成功,同盟国运输船只的损失数量遂日益减少,这对于战略与后勤两方面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转机。于是在这次会议时,美英两国的军政首长态度遂比过去远较乐观,他们不仅重申其对西欧作战的承诺,并且对于兵力和装备的集中,也形成较具体的计划。同时也确认地中海方面的作战只是“霸王”的辅助。这次会议更假定欧洲战争在1944年10月即可结束,而对日本的战争在此后一年内也将结束。
在会议中,对于此项巨大攻势的后勤可行性仍然有人表示忧虑。但计划人员却认为装备本身已不成问题,而长程运输工具(商船)现在也已逐渐增多,最足以限制战略发展者还是两栖突击性的船艇。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症结并非如一般人所想象,是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瓶颈现象”。到1943年,美国工业动员已达最高峰。在这一年内美国共生产了19482艘登陆船艇,但美国海军当局却只肯把其中的5%拨给“霸王”作战。
1943年是一个会议之年,11月和12月又在开罗和德黑兰开过两次会议,丘吉尔始终主张继续扩大地中海方面的作战,并梦想从巴尔干进入东欧。他认为因此将“霸王”的D日顺延两个月也是值得的。罗斯福对此问题的意见颇饶趣味:“摆在眼前的还是一个后勤问题。是否‘霸王’能维持其完整而在地中海的火焰仍可以不熄灭呢?”
事实上,鱼与熊掌是不可得而兼之。英国人之所以偏爱地中海固然是受到其传统战略思想(即所谓间接路线和周边战略)的影响,同时丘吉尔在那时也可能已经考虑到战役的政治利益。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对于美国的后勤能力,似乎并不深具信心,他们害怕此种直接性的攻击可能虎头蛇尾,不足以产生决定作用。反而言之,美国人的辩论也是以后勤为基础。他们一方面指出东南欧地形恶劣,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又认为对美国而言,越过北大西洋的距离最短,而英国又可作为发动巨型两栖作战的基地,所以深信这一方面的打击将最有效。
美国将领们最害怕的是俄国人为了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