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还是一直被规定为他者。而她的含糊性正是他者这一概念的含糊性:就人的处境被规定为它与他者的关系而言,它也是人的处境的含糊性。正如我已说过的,他者是恶;但由于为善所必需,它也是善。通过它,“我”达到整体;但它也使“我’与整体相分离。它是通往无限的途径,也是衡量“我”的有限本性的尺度。这便是女人未能体现任何稳定概念的原因。通过她,从希望到挫折、从恨到爱、从善到恶、从恶到善的转变在不断地进行着。不论我们可能从哪一方面来考察她,首先碰到的都是这种矛盾。
男人在女人身上所寻求的他者,既是大自然也是他的同类。但我们知道男人心里对大自然有怎样一种矛盾的情感。他剥削它,但它挤榨他;他生于它,却又死于它;它是他的存在(haing)之源,也是他按自己意志所征服的王国;大自然是用粗物制成的、关押灵魂的血管,也是至高的现实;它是偶然性,也是理念;是有限,也是整体;它是违反精神的,也是精神本身。它时而是盟友时而是敌人,仿佛是涌出生命的黑暗沼泽,仿佛是生命本身,仿佛是生命迈向的遥远之处。女人把自然概括为母亲,概括为妻子和理念;这些形式有时是相混的,有时是冲突的,它们每一种都有双重面孔。
男人深深植根于大自然,他和动植物一样是被产生的。他很清楚,他只有活着才能够存在。但从父权制出现以后,生命在他心目中具有了双重特征:它是意识、意志和超越,即是精神;它也是物质、被动性和内在性,即是肉体。埃斯库罗斯、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都宣称,在人世间犹如在奥林匹斯山,真正有创造力的是男性本原:由此产生了形式、数量和运动;谷物的生长和增加得助于得墨忒耳,但谷物之起源及其真实性则在于宙斯女人的生育力被认为只具有被动的性质。她是大地,而男人则是种子;她是水,而他是火。创造往往被认为是水与火的结合;是温暖和潮湿引起了生命体。太阳是大海的丈夫;太阳和火是男神;大海是母性符号组成的、大量存在的最一般概念之一。水被动地接受炽热放射物的授精作用;草地被农夫犁开以后,也是这样被动地在犁沟里接受种子。但它起一种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抚育着生命的幼芽,保护它,供给它生长用的物质。这就是男人甚至在把大母神废黜以后,仍崇拜生育女神的原因。他因他的收成,他的牛群,他的全部财产,而感激赛比利,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归因于她。他对于水的歌颂不亚于对于火。歌德在《浮士德》的第二部里欢呼:“光荣属于大海!光荣属于环绕圣火的波涛!光荣属于波涛!光荣属于火!光荣属于那奇怪的冒险。”男人也崇拜大地,如布莱克(Blake)所称谓的“主妇般安详的泥土”。一位印度先知劝告他的门徒不要掘地,因为“在耕作时对我们大家的母亲的任何伤害,任何切割或断裂都是一种罪孽……难道我可以手持利刃,刺入我母亲的胸膛?…难道我可以在她身上乱劈乱砍,使她粉身碎骨…我怎敢剪掉我母亲的头发?”在印度中部,拜迪亚人(theBaidys)也认为,“犁开他们地母的胸膛”是一种罪孽。相反,埃斯库罗斯在谈到俄狄浦斯(Oediplls)时却说,他“敢在将他形成的神圣犁沟里播种”。索福克勒斯(Sophboles)谈及过“父亲般的犁沟”和“只在播种时采访一次的犁地者,茫茫田野的主人”。在一首埃及诗歌中,被爱者宣称:“我就是大地!”伊斯兰经文里也把女人称为“田野…葡萄园”。阿西西的圣?方济各(St.FwrisofAssist)在他的一首赞美诗中提到:“大地,你是我们的姐妹,我们的母亲;作用盛开的花朵,茵茵的青草守护着我们,照料着我们,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米什莱在阿克基泥浴时高喊:“亲爱的万物之母,我们是一体的!我来之于你,归之于你!…”在渴望生命战胜精神的活力论浪漫主义全盛时期,情况也是如此。土地和女人的不可思议的繁殖力,在当时似乎比男人的人为作用更加令人惊叹;于是男人梦想重新完全置身于母性的庇护之下,以能再度发现他存在(being)的真正根源。母亲是深植于宇宙的、能够汲取其精髓的根茎;她是涌出生命之水的泉源,而这水也是滋补的乳汁,是温暖的春天,是用上和水和成的泥,它富有健身效力入
仅是男人也常常反抗他的肉体状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陨落的神:从光明有序的上苍,落入他母亲的混沌黑暗的子宫,这是他的祸根。那火,那他想用以孤芳自赏的纯粹主动的升腾,被女人埋在泥土里。他本来应当是必然的,本来应当和纯粹理念一样,和此者、全体、绝对精神一样。然而他却发现自已被关在能力有限的身体里,被关在他不能选择的时空里;于是他是多余的,无用的,拖泥带水的,可笑的。整个肉体的偶然性,就是他自己的偶然性,他在被遗弃中一,在无法辩解的无用中倍受折磨。她也使他注定要死去。在子宫(它如坟墓一般隐秘封闭)里形成的颤动胶质体,再清楚不过地会招致腐尸,令他不寒而栗。不论生命在何处这样创造出来,其生长和发酵都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仅仅形成于破坏之中。从粘性胚胎所开始的循环,在死亡的腐败中得以完成。由于对无用和死亡感到恐惧,男人也对自己的被产生惊恐万状。他情愿否认自己与动物界有关,杀气腾腾的大自然通过他出生这一事实控制了他。
在原始人当中,分娩被极其严格的禁忌所笼罩。尤其是要把胎盘小心翼翼地烧掉或扔进大海,因为不论是谁占有它都会掌握新生儿的命运。胎儿赖以生长的那种膜状体,是胎儿依附的标志;它一旦毁掉,个体就能够从活体粘状物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自主的人。分娩的不洁被归咎于母亲。利本记及一切古代圣典都强迫女人分娩后行法身利。在许多农村,洗礼仪式(产后感恩)延续了这一传统。我们知道,小孩子、少女和男人在看到孕妇隆起的腹部和胸部时,都情不自禁地感到尴尬,这种尴尬常以嘲笑为掩饰。在博物馆,好奇的目光以一种病态的兴趣,紧紧盯住蜡制的胎儿和浸泡着的胎儿,这种兴趣和他们看到荒坟时是一样的。尽管社会洒下了尊重,怀孕功能也还是引起天生的反感。如果小男孩幼年时在感觉上依恋母亲的肉体,那么当他长大,变得社会化并注意低的个体存在时,这个肉体则会让他感到恐惧。.他将抹煞它的存在,认为他母亲只是一个精神上的人。如果他急于相信她的纯洁和忠实,那不是因为情爱的嫉妒,而是因为他不愿意把她渗成一个肉体。如果青少年和同伴散步时偶尔遇见他的母亲,他的姐妹,他的任何女性亲属,那么他也会感到尴尬和羞愧:因为她们的出现,让他回到了他想摆脱的内在性三国,暴露了他想挣脱的根基。小男孩在母亲吻他和哄骗他时表现出的愤怒,也有这种含义;他不承认自己和家庭、母亲、母亲的胸部有关系。他很想如雅典挪那样充分发育、全部武装和刀枪不入地跃入世界。曾被怀在腹中和后来生为婴儿,是威胁他命运的祸根,是站派地存在的不洁,也是对他死亡的预告。对生的迷信始终和对死的迷信相联系。地母神吞食了自己孩子的尸骨。她们是编织人类命运的女人——帕耳开和摩伊赖。但也是她们割断了这些线。最流行的说法是,死神是一个女人;而女人哀悼死者,是因为死亡是她们的成果。
所以女人一母亲之神有一到黑暗的面孔:她是空灵,万物从那里来,又总有一天要回到那里去;她是虚无。在这漫漫的长夜里,白昼揭示出的世界多重面目被泥在了一起;这是被物质所民限的一般性与浑浊性的精神之长夜,沉睡与虚无之长夜。这是大海深处之长夜:女人就是那昔日令航海者胆战心惊的阴暗的海妖;这是地球内部之长夜。男人害怕这长夜,因为它是生育力的另一面,使他面临被吞没的威胁。他向往天空,向往阳光,向往明媚的顶峰,向往蓝天那纯粹的清冷。而他脚下却是潮湿、温暖、阴暗,想把他拖下去的深渊。在许多传说我们的确看到,当主人公重新落入母性黑暗——洞穴、深渊和地狱时,他便永远地消失了。
但是,这时矛盾又在起作用:如果生与死永远相联,那么死与生育力也始终有关。令人憎恶的死似乎是一次新生,于是又受到赞美。死去的英雄每年春天被救活,如俄赛里斯(OSiris);他通过新生获得再生。荣格(Jmp)在《里比多的变态》一书中说,男人的最大希望“是死亡的黑暗之海能够变成生命之海,死亡及其冰冷的拥抱能够变成母亲般温暖的拥抱,像大洋那样,虽然吞没了太阳,却又在深处将它托出。”许多神话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太阳神葬身于大洋,又令人困惑地出现。男人不但希望活着,而且渴望安宁、长眠和虚无。他不希望自己能不朽,所以他可以学会热爱死亡。尼采写道:“无机物就是母亲的胸膛,摆脱生命就是再度变为真实,就是达到完美。不论谁要认识这个问题都应当懂得,重返无感觉的尘埃是一种快活。”乔史通过一位长生不死的老者之口这样祈祷:“日日夜夜,我用我的棍故敲打着大地,我母亲的门槛,我喊道:啊,亲爱的母亲,让我进来吧!
男人很愿意证实他的个体生存,骄傲地依靠他的“本质差别”,但他也希望能突破自我的屏障,与水和夜,与虚无,与整体融为一体。女人把男人判为有限,但她也使他可以超出自己的有限。所以她的魔力是模棱两可的。
在一切文明中,女人直到今天仍让男人感到恐怖:这是他对自己肉体的偶然性所感到的恐怖,他从她身上看到了这种偶然性。青春期以前的小女孩没有威胁,她不为禁忌所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