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店十年-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他们一般是过来开厂的,开店的不多。第二年,宋先生不甘落后,在镇上开了个心园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糕点,除了供给大超市,也供给分布于苏州和昆山的分店。心园制作的面包,具有台湾风味,样式也很精致,价格略高于普通面包房的售价,但还是深受顾客的喜爱。
  
   做生意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点起伏纯属正常。宋先生开的面包房,在小镇上的是总店,生意一直很火,但在苏州的却情况不妙,陷入困境。苏州开有心园的四家分店,分别位于十全街、三香路、石路、新区。可能是选址和装修时没考虑周到,新区和石路的面包房,由于位置的原因,每天下午,阳光会毫无忌惮地晒进店内,照射到放面包的货架上。面包是非常讲究新鲜的,出炉二小时就可能影响风味,四小时卖不掉就得扔掉了,而阳光直射在面包上,严重影响面包的保质,如果是夏天,面包被晒上一个小时,就坏了,要是用遮阳之类的,又会影响店面整洁和美观。无奈之下,宋先生只得把这两个面包房关掉了,损失上百万元。但他并没有气馁,不过是一笑了之。
  
   2000年,宋先生又在小镇上开了家心园大酒店,当时,镇上还没有比较有规模的酒店,他的酒店又在闹市区,自然吸引了大批食客,一到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间,店门前停满了车。食品公司和几家分店,经营情况较好。据说,宋先生原先在台湾学的是建筑专业,建筑是硬的行业,没想到到大陆来,做的是面包这样的软行业,但他做得很愉快。
  
   宋先生一家,富有人情味。他们捐资助学,帮助贵州、江西山区的失学儿童,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心园”的商标,无意中变成了“心圆”,圆自己回归大陆的梦,圆失学儿童的读书愿望,“心圆而宽,天下自安”,这些年来,他们捐资助学的钱,已有数百万。赖女士说:“做生意,投入是要讲回报的;而慈善捐助,是不要任何回报的。”一般情况,作为公司老总的台商,我们是很少能看到他们的真容的,而宋先生夫妇,却并没有深居简出,我常常在晚上,看到他们夫妇俩,谈笑风生地散步。有时他们来买卡,我想给他们优惠一些,他们说:“不必客气,你做生意也不容易,赚一点是应该的。”
  
   公司里每年吃年夜饭,都有不醉不归的惯例,宋先生的爱人赖女士,考虑到喝醉酒伤害身体,员工回家也不太安全,于是,她别出心裁地一改老的模式,全家人精心制作了感恩卡,还有红包,送给每一位员工。他们的孩子现在国外读书,但小学是在苏州上的,国语教育是在大陆打下扎实的基础。他们一家四口,在那年本来吃年夜饭的茶话会上,站成一排,深深地向员工鞠躬,感谢大家的帮助和辛勤劳动。尤为感人的是,他们一家用哑语比划出“我们都是一家人”,这句话如果用嘴直接说出来,会少了很多份量和意味,但用哑语手势比划出来,员工们一个字一个字地猜,直到比划完,念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话,温馨和感动,在大家的心头流淌。正如宋先生说的:“老板和员工,大陆和台湾,本应该亲如一家人。”
  
   苏州的台商不会感到孤独,全市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台资企业,到处都有他们的朋友,他们来大陆创业,不是“身在异乡为异客”,而是有种回家的感觉,台湾有他们的家,大陆是他们的故乡。每个乡镇,都有台商联合会,每个礼拜聚会一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然还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流,中间哪位台商遇到困难,大家也会援手帮忙。台商来大陆投资经营,给国内解决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其中不乏小气鬼,希望他们能像宋先生那样,善待员工,因为,我们都是自家人。
  
   2001年的中秋,在苏州的金鸡湖畔,中央电视台主持一场两岸三地同庆中秋的晚会,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个巨大的“中华月饼王”,这个重5400多公斤、直径5米多的月饼,创下了新的吉尼斯纪录,而这块月饼,就是由宋先生的心园食品公司一手制作的,这是最让宋先生一家引为骄傲的。为了制作这块特大月饼,分别从各地采集制作的原料,其中包括新疆的葡萄干﹑海南的椰粉﹑东北的松仁﹑陜西的大枣﹑台湾的菠萝等,而制作用水则分别来自黄河源头﹑长江源头﹑苏州太湖﹑台湾阿里山﹑日月潭等地,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月饼王”。
  
   中华月饼王的制作成功,使他们赢得了荣誉,公司生产的面包、蛋糕、月饼等,销量很好,几家分店的生意,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台湾老乡,到他店里品尝后说,蛋糕的花式、配料和口感,不如台湾本土蛋糕的丰富,宋先生说:“心圆蛋糕的制作工艺,确实要精益求精,在配料和口味上,还需要完善和开发。”2004年,小镇上的大酒店多了起来,过来吃饭的生意少了,宋先生把心圆大酒店重新装修了一下,布置得很有情调,供应、咖啡、茶饮、精致点心和酒菜,楼上还辟了几个温馨的包厢,主要做白领的生意,情况比较良好。
  
   宋先生的生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祥和的氛围中,稳稳发展。他们夫妇的为人还很低调,作为在苏州生活了10年的台商代表,见证了苏州的发展,也见证了他们自己事业的成长,苏州电视台几次想采访他们,都让他们婉言谢绝了。企业需要知名度,需要必要的宣传,但他们的生活不想张扬。引用他们说过的话:“祝福所有的人,对自己好的和不好的,祝福人家也祝福自己啊,心里就被美好照亮堂了。”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创业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宋先生的经营和为人的心态,就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29、送人一支玫瑰,芳香留驻心头
    
    从报上偶然看到,胡润发布的新一轮“中国百富榜”。民间评选富豪榜,无可厚非,但中国素有藏富的传统,你如何得知他人确切的财富?其中的水分暂且不说,所谓的财富,更有很大部分是股值,这来源于股民投资的钱,严格来说,是不属于企业主的,胡润把这部分资金算进去,是一种误导,不能把集资来的钱,当成自己的收入。另外,出来这样一份富豪榜,又能说明什么呢?标榜个别人的巨额财富?还是表明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要知道,中国还有数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不过,这份富豪榜,并非一无是处,有位女性的名字,深深震憾了我。她叫张茵,是华人中的女首富。打动我的,是她的创业经历。她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年轻时,她创业的基础,竟然是回收废纸。真正展现她商业才能的,是她并没有停留在废纸的回收,而是废纸回收再加工业务。收回废纸再卖掉,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差价,而自己办起造纸厂,把回收来的大量废纸加工成纸箱等,这不但是废物利用,更是利润倍增的一种方式。20年前,她就是靠一台造纸机器,赚到了创业最初的金子。
    
    她一边在家乡东莞开设纸品厂,一边去香港闯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那儿站稳了脚跟。1990年,她和丈夫移民美国,在美国做起了“废纸回收大王”。10年时间,她在美国建立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她的财富,固然令人艳羡,但她白手起家的经历,更能激励志在创业的人们。废纸回收,以及回收再加工,这是一条貌不惊人的创业之路,她却坚持了20多年,终于创造了辉煌,这样的执著和远见,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贫穷不是永久的,富裕也并非遥不可及,也许,它就在我们脚下,就在路的前方。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进在汪洋中的船,的确如此,因为四周无依无靠,而你倘若不逆水而上,不去和风浪搏击,就可能被浪头打翻。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你可以把船拴在岸边,暂时不进不退,因为大多数人,是行进在水流并不太急的江河里,先保全实力,然后伺机而动,乃至奋勇反扑。开店也是如此,如果暂时不景气,如果没有实力去抗争,就暂时维持,养精蓄锐,等找到时机就再前进。
    
    小镇上有一家卤菜店,开了将近10年了,买过熟菜的人,到过菜场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家卤菜店的,它的名称叫“天一盛”。天一盛原先开在老街,尽管位置有点偏,但生意还是很好。卖卤菜,厨艺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价格。开在老街上时,店门口放着几只酒瓮,看上去有点醒目,也有点特别,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2000年新菜场造好后,天一盛就从老街搬到了菜市场,老板还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天一盛”的商标。老板说:“现在虽然是新店,但我要把它经营成一家老字号。”
    
    一排卤菜店,有五六家,奇怪的是,总是天一盛的生意最好。每天中午和晚上,天一盛的卤菜店门口,买熟菜的人排着队,其它的几家却很冷清。天一盛在市场中间的门口,位置比其它几家稍微好一点,但同在一排,相差无几,可是,生意的好坏,差距实在太大了。现在,熟菜店就剩下三家了,其它两家合起来,可能还不及天一盛的三分之一。
    
    天一盛的房租是八万元,熟菜店内有三个人在售货,家里还请帮工宰杀鸡鸭之类,每天的开销很大,但他们一年仍旧能赚几十万。菜肴有荤菜、素菜几十种,一般饭店的家常菜,他们都有卖。年底时分,他们免费赠送精美的挂历,上面印有天一盛的地址和电话,你就是没买他们熟菜,直接跟他们要挂历,他们一样送给你。我去买过十几次熟菜,在价格方面,他们并无优势,甚至还贵一点点。口味和卫生还可以,当然比不上饭店里的那个色香味,但作为家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