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暗杀王王亚樵-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半时,他才感到余立奎南京行刺小组在此前所进行的大量准备工作,都已变成了一阵毫无意义的空忙。

  可是,余立奎等人仍对他们得到的情报深信不疑。就这样,他们一直等到中午12点。明故宫机场上仍然见不到蒋介石大队人马的出现,这时,郑抱真已对蒋介石是否真会在6月6日上庐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行刺小组一直在紫金山下密林里空候一天一夜,直到次日凌晨才返回住所。这时,一个让余立奎、郑抱真都大失所望的消息传来了:原来蒋介石和宋美龄,早已在前一天的夜里,从南京浦口码头乘兵舰秘密驶往了九江。如此一来,余立奎等人在南京明故宫机场设下的必死之阵,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此时,南京失去刺蒋机会的消息,王亚樵已通过密码电报发往庐山太乙峰。

  华克之收到这一信息,心情自然相当复杂。他既为王亚樵设计的明故宫偷袭计划无疾而终大为遗憾,同时也对由他负责的庐山行刺计划,变得越来越信心十足了。因为现在王亚樵的刺蒋方案,只有依靠他这的行动小组来具体实施了。不久,蒋介石夫妇已上了庐山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这样一来,神圣的使命感让华克之和住在太乙峰附近三家客栈里的杀手刺客们,都顿时信心大增。他们行刺的目标蒋介石就近在咫尺。九支德国造远射程手枪,也在这时准时送到他们的手边。在这种情况下,华克之决定马上把王亚樵的行刺计划付诸实施。

  华克之和王亚英等首先派人去牯岭街附近的美庐踏查。

  华克之发现,美庐原是一座根本无法接近的禁区。他隐藏在距美庐有几百米的草丛里,只能远远窥望那幢建在长冲河畔一片浓密绿荫中的欧式小楼,果然是地处要害,防守甚严。美庐背靠嵯峨大月山,北有起起伏伏的悬崖峭壁,南有一个幽深的谷口。决非寻常人可以随便进入。

  此前华克之只知这座美庐是一位著名英国医师赫莉太太1922年建在山间的别墅,当时取名为牯岭街13号。1930年这位英国太太返回伦敦前夕,把它作为圣诞节的礼物送给了宋美龄,从此这里就成了蒋、宋两人消夏的所在。由于宋美龄认为13号不吉利,才改名美庐。现在,当华克之发现美庐前后左右都布满荷枪实弹的哨兵时,他感到想在美庐对蒋下手,简直比登天还难。

  后来,他和陈成又来到距此不远的“美龄桥”上侦察,发现这里虽然可以埋伏,但附近都是潺潺河水,万一开枪,逃跑却是个大问题。于是,华克之终于放弃了在蒋介石住地行刺的打算。

  王亚英虽然完成了运送枪支的任务,可她仍没马上下山。美丽的庐山景色宜人,风光独具,可她无心观赏。一个心思只为如何尽快把蒋杀死在庐山的羊肠小路上。但是,她发现华克之派出的刺客,每天都在云岚氤氲的庐山中出没,到处在群山间密查蒋介石的行踪。但是一连数日均无法得到对蒋下手的机会,那些天,王亚英在太乙峰下的“山村酒家”里匿居。她不敢公开露面,每天到了夜晚,才敢出来和华克之、孙凤鸣联糸。王亚英把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当成她和华、孙两人的联络点。明媚的月色下,王亚英在存书堂前徘徊。

  据华克之报告的情况是:最近几天,蒋介石和宋美龄很少外出,即便出行,也只是去了庐山北麓的东林寺,去看那里的聪明泉和白莲寺等古迹,再就是去了一回龙首岩。据华克之和孙凤鸣说,即便这两次外出,蒋、宋身边也是大批侍卫随行,一路上几乎游客无法接近。更不要说向坐在滑竿上的蒋、宋两人开枪了。

  “更让人烦恼的是,蒋的行踪从不固定。他今天去这里,明天去那里。看起来都是临时决定想去的地方。”华克之在惨白月影下对王亚英报告说:“正由于蒋的行踪不固定,所以我们采取预先埋伏的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再说,他身边的侍从室坐卫太多,粗略一算,至少有四十多人。而且人人都手持双枪,随时都在向四周寻视。只要见到可疑行人,他们轻则上去训责,重的就当场逮捕问罪。蒋介石现在简直比封建帝王出巡还要戒备森严了。但是,这些天来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蒋外出的时间大多是在上午,下午因天气转热,他和宋美龄都在美庐里睡觉,很少外出。”

  “华先生,千万不要急,这已是很有成绩了,能知道他每天的作息时间,就可以发现蒋行动规律的。”王亚英留在庐山,成为了华克之行刺的一个参谋。她有时会给心乱如麻的华克之出主意,有许多方案都是他们在白鹿洞书院迷离的月光下商定的。在蒋介石初上庐山的那几天,王亚英总是开导急于求成的华克之。

  “现在蒋的行动规律性已经掌握了,”一天晚上,华克之再去白鹿洞书院面见王亚英,他激动地对她说:“前几天,蒋是随意行动。后来他和宋的行动就变得规律起来。我和陈诚发现,他们夫妇几乎每天上午都要离开美庐,去庐山的东北坡。他们好像从没去过南坡和西坡。因为北坡有座东林寺。所以,如果我们派人守在东北坡,总有一天会遇上前去那里焚香的蒋某人。”

  “好吧,这就是你们多日的跟踪成绩。”王亚英想了想,又不以为然说:“但是,你们也要提防着蒋,他是个凡事多疑的人。北坡去得次数多了,他会担心形成规律,被外人知道以后,那里反而就不安全了。我昨天上午借去北坡游玩时也发现,那里的地型极不适于我们埋伏,因为没有羊肠小路,都是些宽宽的石板路,在这样的地方埋伏,万一被发现,你们就没有逃走的退路,所以在北坡最好不抱希望。我想,理想的伏击地点,应该是庐山的西南坡。”

  “西南坡?”华克之一怔,他万没想到王亚英一个女人,居然如此心细。就在他们到处寻找伏击蒋介石合适地点的时候,原来王亚英也在暗暗研究如何偷袭蒋介石。华克之心里越来越敬重这个女人了。

  王亚英说得头头是道:“我发现庐山的西南,尽是些羊肠小路,且又大多坡陡难行,相当难走。而且几有小路的地方,两旁多是树荫覆盖,便于隐藏。所以,那里才是最适合我们行动的地方啊。”

  华克之叹息说:“可惜,他蒋某人就是不肯去西南方向。也许他们正是发现西南坡道路难行,极不安全,所以才不肯到那里去吧?”

  不料王亚英却摇头说:“我想,他有一天总要去西南坡的。因为蒋是个行踪不定的人,而且西南坡上的古迹甚多,蒋某人迟早要去的。所以,我劝你们一定要在西南坡作些准备,早些踏查地型,作好埋伏。兵书上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这个道理!”

  华克之见她说得颇有道理,加之在庐山东北坡上发起攻击确也十分危险,于是他退一步求安全,说:“好吧,夫人,我们决定在西南坡上派人守候着,只要有一天蒋在那里一露头,我们就一枪结果了他!”

  华克之在白鹿洞书院和王亚英碰头后,连夜回到太乙大旅社。在二楼套间里,连夜召集特别行动会议。在这次会上,他根据和王亚樵夫人商议的行动方向,重新布置了人力。一个在庐山西南坡山间小路上刺蒋的方案,已经形成了。华克之这次布置人马,十分周密。他分别在蒋介石可能出去与回来的路上,暗布了几个枪法准的刺客,他把每两人划为一个小组,形成互相照应的暗杀行刺网。华克之的布署是:在西南坡上的下山必经之路,如卢林大桥、含鄱口、乌龙潭、御碑亭、天池寺、太乙村、狮子岩等处,都暗布杀手,刺客们都分别化装成游人散客,坐待蒋介石在那里经过。一旦蒋出现时,无论是遇上哪一个行动小组,都要不失时机地向蒋开枪。

  华克之和孙凤鸣一个小组,他和那些即将赴死的小组成员们宣誓说:任何人只要杀了蒋,都要迅速逃走。万一落入蒋的手中,要宁死坚不吐实。杀身成仁,合生取义!不把蒋的人头拿下来,誓不罢休!

  当天夜里,以华克之为首的行刺人员,在太乙峰下小客栈的套间喝下了杯杯血酒。誓死杀蒋的气焰万丈。大有不拿下蒋的头颅决不罢休之势。

  就在华克之按王亚英的意见,把全部人手都撒向庐山西南坡的第二天,果然不出王亚英所料,那个从登上庐山以来从不去西南坡游览的蒋介石,终于在那里露头了!

  蒋介石为何忽又去了西南坡呢?这应该感谢宋美龄。

  “美庐”内环境幽雅。特别是那座占地1·5平方的花园,更是让蒋介石夫妇感到恬静的休息去处。宋美龄坐在小楼阳台上,可望园中那棵高达20米的玉兰树。此外,那些早年由英国医生亲手栽下的凌宵花,已经沿着小楼墙壁爬上了三楼阳台,形成了绿葱葱的一片。

  “大令,咱们这样每天去东北坡转来转去,怎么行呀?长此以往,岂不会形成一个规律吗?那样的话,万一有人在暗中注意咱们的行踪,可就坏了大事了!”说这番话的是宋美龄。就在王亚英和华克之在白鹿洞书院月下碰头,暗商大计的当天下午,宋美龄忽然提出个让侍卫们大为吃惊的问题。她对坐在那里看电报的蒋介石说:“早在我们上山之前,戴雨农不就多次给你发来告急的电报吗,他说上海斧头帮的人,时时在暗中观察着你的行踪。我想,王亚樵会不会有一天和南方那些反对派人士勾结在一起呢?”

  蒋介石正在看的,恰好是戴笠从上海发来的密电。

  电文是:“委员长:最近从相当可靠的渠道获悉,南方政府正千方百计派员密秘赴沪,也有重金收买斧头帮的传闻。现虽发现可疑迹象,但具体内幕不详。盼委座在山上多加注意。小心刺客上山。是为至嘱。戴雨农。”

  蒋介石将戴笠的电报反复看了又看。初时他不以为然地冷笑,后来当他听宋美龄在旁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