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史有学问-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待功臣,他决不遗忘,而是待遇如初。征虏将军祭遵去世,刘秀悼念尤勤,甚至其灵车到达河南,他还“望哭哀恸”。中郎将来歙征蜀时被刺身死,他竟乘着车子,带着白布,前往吊唁。刘秀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确实赢得了人心。

  刘秀在称帝之前就告诫群臣,要“在上不骄”,做事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日慎一日,等等。在后来的岁月里,刘秀一直始终如一地自诫诫人,这种用心良苦的告诫,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封建官场的习气,但毕竟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军中武将多好儒家经典,就是很好的证明。

  刘秀实行轻法缓刑,重赏轻罚,以结民心。他一反功臣封地最多不过百里的古制,认为“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灭亡者”,他分封的食邑最多的竟达六县之多。至于罚,非到不罚不足以毖后时才罚,即便罚,也尽量从轻,绝不轻易杀戮将士。邓禹称赞刘秀“军政齐肃,赏罚严明”,不为过誉。

  东汉建立以后,刘秀仍然实行怀柔政策,避免了开国之君杀戮功臣的悲剧,使得东汉的政治安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刘秀“柔道”兴汉,少杀多仁,不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曹操以奸诈成功,刘秀以“柔道”而得天下,这难道不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吗?看来,儒、道理论并非迂腐之学,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比别的方法更有效。只是千百年来,儒、道之学在这方面的光辉,已被凶残狡诈的人性给掩盖涂篡得不成样子了!

  莫说“洪洞县里无好人”,封建官场虽是一片漆黑,但毕竟还会偶尔闪现出一两个良心未泯的人物,就是这些凤毛鳞角的人物,足以使我们兴奋不已。

  “柔道”也属治人之术,但毕竟和虚伪、狡诈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后者已不是“术”,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了。如果连这样的“术”也否定了,那就陷入“文革”期间的“清官比赃官还坏”的荒谬逻辑。 


4女人与政治

  说来也怪,中国人似乎人人生来就能成为权谋家甚至政治家。

  一个出身低微并无特殊之处的女人,当了皇后之后,也能智谋百出,凌驾群臣,把一个个出生入死斩敌百万的将军视若无物,玩弄于股掌之上,终于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颇得后人的好评。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叹!

  这个女人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

  据说,刘邦与吕雉之间,有一段奇异的姻缘。还在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他的朋友萧何前来闲谈,无意间谈起了单父县中来了一位姓吕的绅士,是为避仇前来投靠县令的。县令为了顾全友情,下令凡县吏都应出资相贺。刘邦随口答应道:“贵客辱临,应当重贺。”萧何以为他开个玩笑,也未在意。谁知到了贺会的日子,刘邦竟然长驱直入。这时萧何早已在前厅站立,替吕公收受贺礼,他见刘邦来了,故意高喊道:“贺礼不满千钱的,坐在堂下。”刘邦一听,拿出自己的名帖,上面写上贺钱满万,递了进去。吕公见刘邦贺资独厚,连忙迎了出来,请他上座。吕公素善相术,见刘邦龟背斗胸,日角龙股,更是礼敬有加。萧何知道刘邦没带钱来,就在一边嘲笑他说:“刘家小子恐怕专好大言欺人,没什么贺礼。”吕公明明已听到,却并未改变对刘邦的态度。

  汉代舞人扣饰

  舞台小世界,人生大舞台,此之谓乎?

  等到开了筵席,吕公竟把刘邦让入上座,刘邦也不多管,只是自顾豪饮。等到筵席散了,吕公举目示意,要刘邦留下。刘邦虽无一钱,却也并不慌张,哪知吕公问道:“我平素遇到的相貌奇异之人,没有一个赶得上您,不知您娶了妇人没有?”刘邦说尚未娶妻。吕公十分坦诚地说:“我有个小女儿,希望能配给您做妻子,请不要嫌弃。”刘邦一听,真是喜从天降,当即跪下磕头行礼。后来吕公的夫人责备吕公说:“你经常说我们的女儿有贵相,多少大户人家求亲你都不许,却偏偏配给刘邦这么一个穷极无聊的人。”吕公说:“刘邦生就贵相,日后必君临人上。”就这样,吕雉与刘邦结为夫妻。

  刘邦斩蛇起义以后,吕雉及两个幼子均被捕入狱中,多亏萧何及狱吏解救,才被释放,后来吕雉带着子女在芒砀山中找到了刘邦,一直跟随在刘邦的身边。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他的父亲及吕雉被掳往项羽军中,后来被项羽放还。

  吕雉与刘邦本是结发夫妻,又是患难夫妻,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吕雉即为皇后,立吕雉子盈为太子,但吕雉和太子的地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来,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只身一人落荒而逃,逃到一处人家,乞食借宿,这家主人听说他是汉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就是戚夫人。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就把戚夫人接来,逐渐疏远了吕后,专宠戚夫人。

  戚姬年纪既轻,长得又十分漂亮,不但善于舞蹈,还能弹会唱、粗通文墨,极会体贴奉迎,以致刘邦溺爱成癖。戚姬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唐/杜牧/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既得专宠,为了自己的未来,便几次三番乞求刘邦立她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开始不同意,戚姬就时常哭泣哀求。

  刘邦不免动心,尤其太子刘盈生性软弱,刘邦素来不喜,而如意却聪慧刚毅,刘邦觉得他很像自己,十分喜爱。刘邦也想趁早废了刘盈,立如意为太子,这样既可保住汉祚,又能安慰爱妃。吕后早已察觉到这一点,日夜心惊胆战,但刘邦全部身心都在戚姬身上,自己无由接近,只能空自焦急。

  正巧如意已满十岁,按惯例应当改封,如意也应当到封地去。戚姬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因为如意一旦到了封地,就很难见到皇上,更不用说朝夕伺候在皇上身边了,这样就会疏远感情,再也无法讨得皇上的欢心。

  戚姬见到刘邦,跪在地上痛哭不已。刘邦窥破了戚姬的心意,说:“你莫非是为了如意改封就国的事吗?我本想立如意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等等再说罢。”戚姬更加哭泣哀求,刘邦不禁动摇,最后决定第二天跟群臣商量改立太子的事。

  第二天早朝,群臣毕集,刘邦提出废立太子事宜,大臣们都觉惊惧,都说太子册立数年,并无过失,无端废立,恐怕会引起混乱。刘邦不听,催命词臣草诏,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周昌大喝“不可”,周昌口吃,越是情急,就越是说不出,憋了半天,才说:“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连续说出了两个“期期”,刘邦忍不住笑了,满朝群臣也笑出声来。刘邦这一笑反解了刚才的怒气,就此不再催写诏书,罢朝而去。

  周昌走到东厢门外,见吕后正站在那里等候,正要上前行礼,不料吕后却突然向他跪倒,周昌不知所以,也慌忙跪倒,吕后连忙把他扶起来说:“今日若非您据理力争,太子恐怕已被废了,我感谢您保全了太子,所以才行此大礼。”周昌忙说:“为公不为私,皇后不必多意。”其实,这一方面表达了吕后对周昌的感激,另一方面也是吕后故作姿态,让群臣知道太子轻易废除不得。

  但吕雉深深地知道,刘邦只是一时罢议,到了一定时候,他又会重新提出废立太子的事。她自己想不出保全太子的办法,便拉拢张良,让张良替她出谋划策。张良说:“如果让一些贤能而又卓有名望的人辅佐太子,皇上就会觉得太子既贤明又得人心,即使要废,也要慎重考虑。这样做,或许能保全太子。”吕后连忙又问哪里有这样的人,张良说:“听说陕西的商山一带有四位年老的隐士,称为‘商山四皓’,皇上曾多次聘请征召,都被拒绝了,如果能请得他们前来,或许有用。”于是,吕雉就派人千方百计地请来了“商山四皓”。

  刘邦在平定了英布等人的叛乱以后,鞍马劳顿,再加征战中所受的箭伤复发,病势沉重。戚姬日夜伺侯在旁,暗想万一高祖驾崩,自己母子绝无生路,便婉转哀求刘邦设法保全其母子的性命。刘邦想来想去,并无其他方法,只有重提废立太子一事。

  张良为太子少傅,听说了这事,立刻去拜见刘邦。张良说了许多道理,刘邦居然不理。张良自跟从刘邦以来,刘邦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唯独这次例外,张良知道难以劝谏,便在家里装病。太子太傅叔孙通听说了,进宫直言抗谏说:“从前晋献公宠爱骊姬,废去太子,晋国乱了二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苏,致使秦国灭亡,这是您亲眼看见的。吕后与陛下患难夫妻,只生太子一人,且太子仁孝,天下共知,为什么要无端废弃呢?如果不听,我便以死相谏。”说着就拔剑自刎,刘邦连忙止住说:“我本是说说而已,并未当真。”

  不久,刘邦特召太子宴饮,实际上想考察虚实。“商山四皓”听说了,也跟太子一起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坐着四位须眉似雪、仙风道骨的老者,颐和园绘画游廊里的“商山四皓”画像

  十分惊异地问是什么人。四位老者一一自叙姓名。刘邦非常惊愕地说:“我访聘你们已有好几年,你们总是不来,现在难道是跟我的儿子交游吗?”“四皓”齐声回答说:“陛下轻贱士人,随便辱骂,我们忍受不了污辱,才不来见您。现在听说太子仁厚爱士,天下士人都伸长了脖子盼望太子,愿为太子效死。我们几个人特意远道而来,是想敬奉辅佐太子。”刘邦听了,叹息不已。汉代铜摇钱树

  对权势与富贵的追求似乎是人永恒的梦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