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兰芳自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风险遭遇《生死恨》

  《生死恨》这个戏的初稿是齐如山根据明代董应翰所写《易鞋记》传奇改编的,剧名仍叫《易鞋记》,原稿有三十九场。“九·一八”后我移家上海,找出这个本子,打算上演,大家琢磨了一下,感觉冗长落套,就删节了不必要的场子,并且由大团圆改为悲剧。我们的意思是要通过这个戏来说明被敌人俘虏的悲惨遭遇,借此刺激一班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人,所以变更了大团圆的套子,改名《生死恨》。我们大家出主意改编,由许姬传执笔整理,精简为二十一场,于1936年2月26日在天蟾舞台与观众见面。    〔据王长发、刘华编辑的《梅兰芳年谱》(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载:《生死恨》公演后反响强烈,因而激怒了上海社会局日本顾问黑木,他通过社会局局长出面交涉,以非常时期,剧目未经批准等为借口,通知不准上演,而梅兰芳以观众要求为理由,严正拒绝,照演不误。2月29日,《生死恨》在上海演出三天后,又转到南京大华戏院连演三天,观众特别踊跃,排队购票竞至把票房门窗都挤坏了。〕  


第三部分:风险遭遇蓄须明志

  1937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上海以后,租界已成孤岛,正巧香港利舞台约我去唱戏,我便于1938年末携带家眷从上海乘邮船到香港。在利舞台演了二十天戏,然后把剧团的同人送回北京,我就按照预定计划,留居香港,蓄起唇髭。上海沦陷期间,有人要我唱什么“庆祝戏”,他们要庆祝的,就是我们的耻辱;他们要笑的,我们该哭,我怎么能唱这个戏呢!


第三部分:风险遭遇迎接胜利

  沉默了八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读者诸君也许想像得到:对于一个演戏的人,尤其像我这样年龄的,八年的空白在生命史上是一宗怎样大的损失,这损失是永远无法补偿的。在过去这一段漫长的岁月中,我心如止水,留上胡子,咬紧牙关,平静而沉闷地生活着。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场战争使我衰老了许多,然而当胜利消息传来的时候,我高兴得再也沉不住气,我忽然觉得我反而年轻了,我的心一直向上飘,浑身充满了活力,不知从哪儿飞来了一种自信,我相信我永远不会老,正如我们长春不老的祖国一样。前两天承几位外籍记者先生光临,在谈话中间问起我还想唱几年戏,我不禁脱口而出道:“很多年,我还希望能演许多许多年呢!”  我必须感谢一切关心我的全国人士。这几年来您们对我的鼓励太大了,您们提高了我的自尊心,加强了我对于民族的忠诚,请原谅我的率直,我对于政治问题向来没有什么心得。至于爱国心,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有的吧?我自然不能例外,假如我在戏剧艺术上还有多少成就,那么这成就应该属于国家的,平时我有权利靠这点技艺来维持生活,来发展我的事业;可是在战时,在跟我们祖国站在敌对地位的场合底下,我没有权利随便丧失民族的尊严,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国民最低限度应有的信念,社会人士对我的奖饰,实在超过了我所可能承受的限度。《自由西报》的记者先生说我“一直实行着个人的抗战”,使我感激而且惭愧。  辍演八年,胜利后我重登舞台,感到嗓音不如从前,我开始担忧舞台生活的夕阳西下,幸而不久,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新的环境,新的人物,新的思想,大大地鼓舞了我,我在舞台实践中,刻苦锻炼自己,经过八年的奋斗,到1954年居然提高了一个调门,内行都认为以我的年龄而言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于是体会到,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督促自己不断前进,就会走上颓废消极的道路。


第三部分:风险遭遇舞台生活五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真是我们戏曲工作者最幸福的十年。我在舞台上生活已经过半个世纪了,这十年,真正领略到党的领导的好处,我们的党对我们的艺术事业是既有亲切的指导,又有积极的鼓励,使我们的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是党的戏曲工作的伟大胜利,是我们全体戏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我个人从前只在几个大城市演过戏,解放后这十年,我到过十七个省,到处都能看到我们的演出了。  解放以后,京剧和所有的兄弟剧种一样,在党的哺育下开始了新生。我们清除了舞台上以前传留下来的一些丑恶的、黄色的表演、取消了饮场、飞垫子、龙套看戏等等不合戏情的东西,澄清了舞台形象,把几百年劳动人民传下来的健康优美的表演艺术,大大地加以发扬和重视,并且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加强了技术锻炼,使表演艺术更完整,更提高了。在音乐唱腔、舞台美术、服装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们老一辈艺人,受到了政府的尊重和照顾,我们都兴致勃勃地把我们的艺术传授给下一代,“老有所为”正是使我们的艺术得到继承、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风险遭遇编演《穆桂英挂帅》

  继承并发展我们戏曲的传统,是我们戏剧工作者光荣的任务。1959年,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前夕,我和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李和曾、袁世海、李金泉等同志合作新排了《穆桂英挂帅》,这个戏由郑亦秋同志导演。我们把豫剧这个本子改编成京剧,尝试着完全用京剧的风格,京剧的程式,京剧的表演艺术来表现这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对于穆桂英这一个角色也有一些新的体会和表现。我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排演新戏不无困难,但是我还是坚持把这个戏排出来,作为向国庆献礼的节目。在这极令人兴奋的日子里,没法止住我激动的心情,我也像戏里的穆桂英那样,抖擞老精神,重新挂帅上阵。  综合我五十年来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  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下载银行【downbank】 提供免费绿色软件下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