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广告心理战 作者:王玉成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挑剔的顾客同样也要精细地从许多信息中加以筛选,进而找出合适的购买对象。

  也许你有亲身体验,在决定购买电冰箱之前,先根据一些原则,如“价钱不可超过一万元”,“一定要两个门”,“厨房里放得下”等,先把牌子筛选剩下几个。

  通过研究,通常消费者对比较熟悉的商品倾向于你“以准则为主”的选择,而且他们所用准则为数较少,而那些对商品不熟悉的消费者多偏重“以牌子为主”的决定。

  另外,在筛选后作细选之前,多半你“以准则为主”的信息处理,而在购买决定后期,当消费者即将决定买什么牌子之际,他们多半作“以牌子为主”的处理。

  消费者在作购买决定时,令利用到外来的即时刺激;以记忆中抽取的;以及从已有的、有关联的模式中推断出的信息。

  究竟他们会利用哪一些信息?

  1.信息进入的先后性

  在消费者作决定的时候才进来的新信息常常会很自然地被利用,这称为后效(recency)。

  2.信息评估的一致性(consistency)

  它是指我们经常只会运用那些在评估上相当一致的信息,而将互相矛盾的弃之不顾。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某某牌电冰箱又安静,容积又大,那么记忆里有关这个牌子“无霜功能不强”的信息可能不会被利用,而有关它比较省电、间隔极理想等有利的信息会3.对商品的熟悉度对某一商品类别相当熟悉及相当不熟悉的消费者,在信息的利用方法上,与对商品具有中等熟悉程度的消费者不一样。

  同时,对商品类别熟悉度高的消费者多半作“以准则为主”的决定,即是把各牌子在一两个关键性的准则上作了比较,即可决定。而对商品类别不熟悉的消费者则多半采用“以牌子为主”的信息处理,就一两个有名的、常被购买的牌子,比较它们的功能特性,然后作出决定。

  与商品的熟悉度有很大关系的另一个因素,是消费者对购买此类商品的经验。

  医治“健忘症”,还靠广告人

  曾经生活过多年的老友谋面之后,两人确认对方是自己旧交,可谁也说不出彼此的名字,很是尴尬。这种遗忘司空见惯。

  可是广告却不应该允许这种遗忘的存在。不仅需要消费者明确地记忆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名称,也需消费者在此之后,能够清楚地得到了某种好处。既然对记忆的原理、过程、观点等因素都已了解不少,是该广告使出浑身解数,来刺激消费者,医治其“健忘症”,予其强烈记忆。

让你再多看我一眼

  广告若欲提高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

  印刷媒体如若使用有个性的图案及商标,就会使读者对这些可爱的画面百看不厌,而反复的效果,增强消费者对此商品的喜爱。

  其他诸如公司名称、宣传,也都可以透过反复来加强消费者的记忆,因为,见闻多次之后,记忆印象自然会更加深刻,而同时,这种记忆印象也会使人过去的记忆一次又一次的重现。

  譬如,消费者在广告中发现自己经常看到的宣传标语,就会下意识的跟着念,而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就可以帮助消费者对广告宣传标头的记忆。

  一般的广告宣传,都是集中在某段时间内连续刊出或播出。这时,在一连串广告之中,必须要具备相互引起记忆的连锁反应的特征。

  在广播广告中,每一次至少要用相同的背景音乐,在电视广告中,可利用同样的广告人或字体。因为电波、图像只在瞬息之间出现。闪现过消费者耳畔、眼帘的时间有限,更要注意反复效果。

  此外,时常这更内容之一小部分或利用其他表现方式来揭示同一销售要点的反复广告,寿命一定要比单一内容的反复广告来得更为长久。因为,这种同时兼具创新、反得意图的广告,不仅能将新鲜感带给第二、三次看到这一广告的消费者,也可以增加没有机会看到第一回广告之消费者对此项广告的认识。

  甚至这种方式的累积效果也特别显著,而使消费者的心中逐渐加深印象,倍增对于销售要点的了解。

  反复的价值并不是由次数,而是由出现频率的高低来决定。譬如,在一周之内,利用相同的间隔时间推出广告,就比两周或四周之内,推出相同次数、频率较低的广告效果来得更大。因为,如果没有保持相当连续性的频率推出广告,第一次广告所造成的震撼,就会在后继无力的情况下,显然消减。

  广告主要只有用积极的安排,才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有充分的思考,并且和其他厂牌的产品、服务相互比较,提高反复效果。

暗示的催眠术

  老王看到了维他命的宣传标语:“疲倦是疾病的开始”,他马上觉得自己真有点疲劳,无意间想到,我是否已经病了。这种暗示下,他觉得越来越疲倦,服用维他命药丸之后,疲劳自然就消失了。

  受到广告暗示后,消费者很容易按着广告的意图,出现购买行动。而且对于广告的记忆相当清晰。

  此刻,接受暗示者不会有自己的判断力,而隐入了某种精神状态或采取某种被动的行动。

  知晓一些暗示的特性,会给广告以推动的效果。

  (1)计划性——暗示者计划、估计被暗示者,必定有那些特定反应之后,再加以刺激。

  (2)代理性与部分性——暗示的刺激不过是某种刺激状况一部分或代理其他部分的刺激而已。

  但对被暗示者,其所受的反应,却如同受到整体状况刺激一样。

  (3)非合理性——被暗示者的反应则不带判断力且是不合理的。

  (4)威信性——被暗示者的反应种类和程度,会因暗示者的身分与其之间的关系不同而有差异。

  例如,一些还不会走路的婴儿,如果听到母亲的召唤,就会听从而有欲走过去的表现。

  但是,如果换成其他陌生人,他会毫无反应。

  (5)被暗示法——被暗示者的反应,因为肉体和心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

  例如,某人在疲劳时,他感觉昏昏欲睡,此时个人的判断力暂时很松懈。他很容易接受“时间即以旧表换新表”的劝诱,轻易去购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暗示从四面八方而来,直接或间接暗示着人们,产生想法和行动。在人潮汹涌的闹市区,如果其中有个人突然停下脚步抬头仰望,马上便会有人模仿他的动作仰望,可以说,被暗示性也是群众心理的一种。

  从年龄来说,小孩接受年长者的教育,培养。许多亲身体验,新知识的获得,都是从父母、长辈中传来的。所以年轻人觉得老年人有某种权威感。用老年人介绍某种药品的功效定然强于年轻人,就在于此。

  在男女之间,一般女性较容易感到暗示的影响,因而以女性为对象的商品中,利用这种心理作广告的不胜枚举。譬如,“乌溜溜的秀发你最爱(洗发精)”。

  两种暗示手段:

直接了当

  某个皮肤药膏广告图案上,有一很大的“痒”字。其形状酷似一人由于浑身骚痒的痛苦扭曲状,便是直接表现皮肤病患者的苦恼。病人见到如此体贴的药膏,自然不肯放弃一试。

  广告词中,先说明商品具备何种魅力,促使消费者心服口服之后,再使用命令形式的直接暗示,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譬如,“请就近到附近药店享受关怀”、“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紧急行动”、“名表赠送在除夕”……都很典型。

  总之,直接暗示在广告中充分使用,可致使消费者受暗示影响。

  不过且慢,如果你想要这种暗示产生效果,就需用任何人都即可了解的语言。语言简炼易懂时,消费者便不会再花费时间去额外思考,即可自动引起反射性行动。

间接暗示(提醒注意)

  就如同中了催眠术一般,在你没有觉醒之前,已被广告完全左右了。

  读者文摘的广告方式:“订阅手续十分简便,只要剪下右角印花,贴在本页优待卡上,投入附近邮筒即可。”这种暗示一出现,购买率马上显著增加。

  间接暗示在被暗示没有发觉情况下,使其在脑中形成观念。虽然他知晓暗示的内容,但尚且不知其明确的目的,令消费者浑然不觉受到暗示,反倒像是本身自主寻出结果。

  再有某些广告比起其他商品广告,表现更为单纯,它只是企图表明有这种商品存在而已,只需消费者顺便做一小事。但间接地,它目的仍是让消费者回忆起商品名称,暗示消费者购买。这实在是一种具暗示力的“提醒广告。”

  人类很难抵抗暗示的力量,至少时常在一时之间,失去对自身行动的有意控制力量。

  这时,人的行为反应如本能或自发所引起的一样,丝毫不觉得有人在操纵自己,反而深信自己正理智地控制行动。

  譬如,我们在选购一片小小的刮胡刀时,往往就会因为广告说一句:“不锈钢的比较好”,而决定购买不锈钢制的刀片。

  或许这时,店员不说那句话,我们就不会选择这样的刀片也说不定。

  另外一个更明显的例子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出口”、“入口”标志,看到这些标示时,我们总是不加抵抗的由出口出,入口入,由此可见,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的决断,是在暗示的影响之下顺利进行。

  消费者的诸多弱点,却正是广告趁虚而入、发展壮大的关键。于是,轻而易举地让消费者记住了商品。

花枝招展最迷人

  色彩对于做广告,有些什么要求呢?

  黑白色度有着鲜明的对比度,予人强烈印象;而彩色画面会由于其斑斓夺目的华美吸引人。消费者更热衷于哪方?

  有人做过一次长达半年的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