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工作。他为《民国日报》写了《中国解放运动之公敌》、
《五一节之四十年》、《反帝国主义运动与国民党》等文,号召中国人民觉悟
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打倒中国解放运动的公敌——帝国主义和军阀,争回
民族主权,争得国民民权。对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强暴镇压,革命者应当唤
起民众,告诉他们:每次逮捕一个反抗军阀与列强的奋斗者,可以产生几百
万个新的革命家;而肖(耀南)、吴(佩孚)的牺牲品——监狱里的绞场上
的志士都是革命的母亲,国民革命终将胜利。在国共合作大业中,瞿秋白是
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

上海大学教授

1923 年6 月下旬,瞿秋白自广州到达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
传达党的三大的决议。他住在岳王村四伯父世琥家里,与妹轶群、弟景白、
坚白等团聚。四伯父此时已经罢官赋闲,经济十分拮据。不过外面还讲究一
些排场。瞿秋白对四伯父礼节周到,内心也是颇为尊重的。叔侄见面后,叙
谈一切,亲切欢畅。瞿秋白谈他两年中在苏俄的见闻,解衣挥汗,兴致盎然;
虽然是大热的天气,会意者都有涤尘解惑,俗念俱除之感。

当然,家中大部分亲友对于这位从外国回来的人不免觉得新奇,也有
些不解,无从交流各自的思想。这引起瞿秋白的沉思:“大家庭崩坏而小家
庭的社会基础还没有”,“宗法社会的旧观念和大家庭真叫我苦死。”①①《胡
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3— 214 页。中华书局1979 年版。

在杭州,瞿秋白去拜访了胡适。胡适是4 月间由北京来到杭州烟霞洞
疗养的。这一年,胡适三十三岁,在政治上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
的政治主张,但在学术界已是海内闻名,颇有声望的学者。瞿秋白来访,使
他对这位年青的学者,也很看重。他嘱瞿秋白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谋一个编
辑的位子,做些学问。这一建议,与他提倡的“整理国故”,似乎不无关系。
7 月中旬,瞿秋白回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容纳(各
杂志)稿子并编小百科丛书以及译著”①。对这件工作,瞿秋白写信告诉胡
适:“假使为我个人生活,那正可以借此静心研究翻译,一则养了身体,二
则事专而供献于社会的东西可精密谨慎些。”②但是瞿秋白没有接受商务印
书馆的工作,他后来以“此等入款‘远下济近’”,“未必够‘家’里的用”

③为理由,推掉了这个差事。所谓家用,只是托词,因为瞿秋白从杭州回到
上海后,经李大钊的推荐,已决定到由国共两党党员合办的上海大学去工作
了,而那里的薪俸是极薄的。8 月,瞿秋白到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有刘仁静、邓中夏、李求实、恽
代英、施复亮等,代表共有三十多人。会议着重讨论了贯彻执行中共三大关
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对于青年团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发生了争论,
刘仁静不赞成加入,瞿秋白、施复亮赞成加入,并说服了大家,最后决定青
年团员可以加入国民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①②③《胡适来往书信
选》(上),第214 页。中华书局1979 年版。
团的二大闭幕,瞿秋白返抵上海,就积极参加筹办上海大学的工作。

上海大学是在国共合作的呼声中,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于1922 年10
月,由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成立并发展起来的。东南高师原
有国文、英文及美术专修科和附中。创办人校长王理堂。学生约一百六十人。
学校设备简陋,教师缺乏,并且多不称职。学生中很多人受过五四运动洗礼,


极不满意学校现状。由学生会向校方交涉,无效。校长竟携学生缴纳的学膳
费去东京留学,使学生忍无可忍。于是组织十人团为核心,决定驱逐前校长,
改组学校,推举一位有革命声望的人担任校长,办一所革命的大学。十人团
拟在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延请一位任校长。学生对三人素不相识,
仅慕其名而已。经多方探询,得知陈独秀行踪不定,章太炎意志消沉,而于
右任自这年8 月因靖国军失败,从陕西到上海后,发表过救国须先从教育入
手的言论,于是决定请于来担任校长。与此同时,学生还找到共产党,要党
来接办这所学校。中共中央考虑,以请国民党出面主办,于学校的发展更为
有利,而且筹款也方便些,请学生即派代表邀于右任出任校长。其时,一部
分国民党人因广东陈炯明叛变,革命遭到挫折,转而谋求在教育方面寻找阵
地,培养干部人才。所以,当学生敦请于右任出任校长时,邵力子、柏文蔚、
杨杏佛、柳亚子都极力促驾。于右任答应出任校长,同时建议改校名为上海
大学。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靖国军总司令,他赞同孙中山改组国民
党,实行国共合作。

他打算把上海大学的活动,纳入国民革命的政治轨道,曾对上海大学
学生们演讲,说“今后要制造炸弹、地雷,不仅在中国落地开花,还要炸得
全世界开花结果”①。但他苦于没有办学经验,因此寄“厚望”于共产党人。
②1923 年4 月,李大钊到上海。于与李是老朋友,私交很好。于右任、邵
力子在福州路同兴楼菜馆邀约李大钊、张继赴宴,专门商谈上海大学校务,
请他们予以协助③。张继表示愿去南洋募捐,后来学校开欢送会,但他言而
无信,并未南行。李大钊介绍邓中夏(安石)出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
系主任。邓中夏到校视事不久,瞿秋白就来了,先任学务长,后任社会学系
主任。8 月8 日,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在一江春聚宴,校长于右任主持推定
学校最高议事机构评议会,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陈
德征等九人被推为评议员。同年12 月改评议会为行政委员会,瞿秋白等八
人为委员。1924 年2 月,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二、三次会议,瞿秋白先后被
推定担任上海大学丛书审查会委员、经济学系筹备员等职。①上海《党史
资料丛刊》,1980 年第2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版。

②于右任《国民党与社会党》。《东方杂志》第二十周年纪念专号,1924
年1 月出版。
③《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4 页。中华书局1979 年版。
上海大学创建伊始,百事待举,而又穷之又穷,是一个道地的弄堂大
学。瞿秋白到此任事,决意把学校办好。他在1923 年7 月30 日写给胡适的
信中,说到这一点:“既就了上大的事,便要用些精神,负些责任。我有一
点意见,已经做了一篇文章寄给平伯。平伯见先生时,想必要谈起的。我们
和平伯都希望上大能成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①信中所说的文章,是指
他写于7 月23 日的《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已经寄给了《民国
日报》编辑俞平伯。①上海《党史资料丛刊》,1980 年第2 辑。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0 版。

这时,瞿秋白住在上海闸北,以记者身份进行公开活动。他的住处,
布置得象一个作家的书屋,出入那里也多是些青年作家。他与于右任关系融
洽,过往颇多。除了担任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外,他集注全力于整顿改
革上海大学的学务。8 月2、3 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全文发表了《现


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文章指出:中国作为“远东四五千年的古文
化国,现在反而落后,学问艺术无不要求急速的进步,方能加入国际学术界
的文化生活。”中国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甚至连概括反映社会现象的名词
术语也没有。

“等到骤然遇见‘西洋人’,一二十年间,钱店变成了银行,商铺变成了
公司;‘不知道哪里活见鬼似的’跑出个外国银行团来,暗中把持着中国的
国家经济生活:几万里外的伦敦纽约,可以左右中国商界的金融;此等‘捞
什子’的背后便是世界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最复杂的现象。于是中国的思
想界里不期然而然便要发生所谓‘改造社会’的思潮。”中国的文学艺术,
逐渐吸收外国文学艺术的养料,必将逐渐形成新的系统。因此,“切实社会
科学的研究及形成新文艺的系统——这两件事便是当有的‘上海大学’之职
任,亦就是‘上海大学’所以当有的理由。”瞿秋白根据这一设想,为学校
的未来,规划了一幅引人入胜的蓝图。大学设两院:社会科学院,文艺院。
社会科学院预计设立六个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法律学系,
哲学系,史学系。文艺院,在文学方面预计设立五个系:中国文学系,英文
系,俄文系,法文系,德文系;艺术方面预计设立三个系:绘画系,音乐系,
雕刻系。社会学系课程设置,必修课目有:社会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
社会学史,社会运动史,社会思想史,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史,政治学大纲,
政治学史,法学通论,法制史,政治史,生物哲学,人类学及人种学,历史
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第一、二外语。他强调外语学习,说:“在中
国现在要研究学术,非有二种外国语不够。社会学系的选修课目包括:现代
政治(中国和世界),国法学概论及各国宪法略史,民刑法通论,财政学通
论,统计学通论,银行论,货币论,政党论,社会政策及经济政策论,哲学
概论,伦理学概论及科学方法论,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文学
系的必修课目有:文(群经诸子附),诗词,戏曲,小说,修辞学,历代文
评(并及世界文学),文字学,古籍校读法,言语学,文学概论,美学概论,
中国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