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7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不知道玄宗知道边令诚投敌后,再想想当初因边令诚之言而杀封常清和高仙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关于崔光远此人,后面也还有极为精彩的好戏上演。

  大唐的皇帝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原来,玄宗公然发布亲征诏书的同时,还有密诏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命他整军待发,同时选良马900余匹,夜半待用。六月十二夜半时分,长安城尚在一片寂静之中,玄宗率同杨贵妃并杨国忠兄妹、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孙、同平章事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宫监将军高力士等重要人物,暗中潜出延秋门,向西逃去。除了六军士兵外,随行的官员、亲友不过百余人。大部分臣僚和皇族都被遗弃在京师,弃而不顾,甚至包括住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子、皇孙等。玄宗一度宠爱的梅妃江采萍便是属于这类被遗忘的人之一。之后,她死在了杀入长安的叛军之手。

  大唐天子竟然要如做贼一般悄然离去,生怕被人发现。当年玄宗东封泰山时,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四夷酋长扈驾从行,车马列队,延续百里,盛极一时。如今落魄至此,可叹!盛唐已经成为了历史,历史却是如此无情。

  一行人路过左藏大盈库的时候,杨国忠请求将库藏烧毁,以免大批库存布帛为叛军所得。玄宗心情凄惨,长叹道:“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过了便桥,杨国忠又命人将桥烧毁,以阻挡叛军的追击。玄宗知道后,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立即派高力士带人将火扑灭,留着桥梁给后面的士民逃命之用。

  玄宗事先已经派太监王洛卿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到了咸阳,派出的太监王洛卿和咸阳县令都已经逃走了。再派太监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逃难的皇帝饥锇不堪,只得以杨国忠临时买来的胡饼充饥。随行太监好不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说明了情况。百姓们送来了一些粗饭,其中参杂有麦豆。皇子皇孙们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便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还没有吃饱。

  玄宗命人给这些送食的百姓按价给了金钱,并好言抚慰。百姓们眼见自己的天子落难至此,都痛哭失声。玄宗无限感慨,老泪也是纵横不止。这时候,一个叫郭从谨的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预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我还记得宋璟作宰相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从那以后,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那些草野之士,有想进谏者,但九重严深,无路上达。如果不是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能够见到陛下而当面诉说呢!”玄宗无言以对,好半天,才垂头丧气地叹息说:“这都是我糊涂所致,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随行的军士都还没有吃饭,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便让军士们各自到附近村落求食。军士们无不深怨杨国忠,认为他是这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陈玄礼也对杨国忠是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他们所有人的恨,都比不上太子李亨的恨意更强烈。太子正在想什么呢?他最多地是回忆,回忆自己贵为太子,竟然两度被迫离婚以求自保的悲惨境遇。

  玄宗多子嗣,有59个子女,其中29个儿子,30个女儿。开元十四年(726年),玄宗下令在皇宫东北角专门为诸王建立一座王宅,史称“十王宅”。这样,当皇子在宫内长大,得到封号后,不是像从前的皇子出宫自立门户,而是住在十王宅中,日用所需等由朝廷统一供应。玄宗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地管理监督皇子们的行动,这是诸王地位衰落的一个标志。之后,因为皇子皇孙太多,十王宅不够住了,又在十王宅附近建了百孙院(《旧唐书·卷一百零七·玄宗诸子传》)。

  玄宗如此对待自己的子孙们,是生怕他们干政,当然还不仅仅是担心干涉朝政那么简单,关键的还是怕这些子孙夺他的皇帝位。玄宗集中管理的这一招,确实彻底防止了有实力、有野心的亲王造反的可能。然而,有一点玄宗没有想到。安禄山造反后,玄宗仓皇出逃,十王宅和百孙院中的大部分皇子皇孙们都没有来得及逃走,被攻入长安的叛军屠杀一尽。

  在玄宗严密的监管下,当时作为太子的李亨,日子更加不好过。天宝五年(746年),对于太子李亨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李亨相对安宁的生活被打破。身为大唐太子,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住,不得不用离婚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事情要从边关大将皇甫惟明说起,皇甫惟明当时进京向唐玄宗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皇甫惟明曾经担任过太子李亨的幕僚,颇为念旧,当他发现宰相李林甫专权、正大力排挤太子李亨时,心中对李林甫大为不满,便趁叙职时劝唐玄宗罢免李林甫。并提出刑部尚书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起用。皇甫惟明的介入,使李林甫和太子一方的暗中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秘密。

  [韦坚,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郊区),是太子妃的哥哥。原为陕郡太守,领江、淮租庸转运使,以办事干练著称。玄宗让其督办江淮租运,每年收益都有大量增加。在长安东郊广运潭(南方租赋漕运总码头)落成典礼上,韦坚还特意为到场的玄宗安排了歌舞节目,一百多人齐声唱道:“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旧唐书·卷一百零五·韦坚传》)由此可见,韦坚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玄宗听到他的乳名“三郎”出现在歌词中,龙颜大悦,认为韦坚能干,所以立即升官加以重用,由此引起了李林甫的嫉妒。韦坚的妻子是李林甫舅舅姜皎的女儿,算得上是很近的亲戚关系。在韦坚未被玄宗宠信之前,韦坚和李林甫的关系甚为亲密,随着韦坚的日益见宠,李林甫害怕危及自己的宰相地位,对其非常厌恶。出于对自己的利益考虑,韦坚不得不与太子李亨结盟。]

  李林甫得悉皇甫惟明的言行后,怀恨在心,决定报复。他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布置反击,并加快了行动的步骤。这时候,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一员干将。

  杨慎矜,乃隋皇族一脉,隋炀帝杨广的嫡系玄孙。按说隋被唐灭,杨李二姓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但在唐玄宗时,由于国力强盛,政权巩固,观念开放,在任人为官时不拘一格,很少顾及门第出身,杨慎矜因“沉毅有材干”充太府出纳,颇以政能知名。李林甫觉得此人可用,破格将他擢升,并有意让他取代太子集团中的韦坚。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夜,风清月朗,太子李亨出游,借观灯的机会,在市井之中匆忙与韦坚见面。玄宗忌讳皇室人员与外臣相交,曾经发布敕命:“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太子李亨与韦坚的碰头也是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原因。之后,韦坚又匆匆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

  一直在后面紧紧跟踪的杨慎矜立即上奏弹劾,说韦坚与边将私会,违反了国法。李林甫也立即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将要支持太子发动政变。皇甫惟明与韦坚因此锒铛入狱,李林甫又让杨慎矜、杨国忠、王鉷、吉温等人一起出来做证。玄宗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二十一日,玄宗下制书责备说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定了个“干进不已”的罪名,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今浙江缙云)太守。数十人受到牵连,韦氏家族被清洗一空。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治今贵州遵义)太守,并籍没其家。天宝六年(747年),皇甫惟明被杀。

  玄宗没有轻易涉及太子,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未有任何针对太子李亨之处。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朝廷上人人皆知。这一结果,导致太子李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奈何。

  然而,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原来,韦坚被贬后,他的弟弟韦兰、韦芝上书替兄长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援引太子李亨作证。这样一来,事情一下复杂起来,唐玄宗龙颜震怒。太子李亨担心遭祸,惶惶不可终日,立即上表,表明与韦坚兄弟毫无干系,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坚决请求离婚,表明了“不以亲废法”的态度。唐玄宗听任太子李亨与韦氏离婚。韦氏被废为庶人,出家为尼,据说之后与李亨偶然相遇,也是形同陌生人。

  在这一回合的争斗中,李林甫虽然成功铲除了韦坚等人,但太子的不得已离婚之举,使野心勃勃的李林甫一时受挫。他借机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江淮一带大批无辜的漕吏、船夫都被打进大狱,监狱人满为患。地方官趁机敲诈,导致许多犯人死在牢中。这件大案牵扯广泛且时旷日久,直到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死后,方告结束。在扳倒韦坚一案中立了首功的杨慎矜看到李林甫怨满天下,有意与之疏远,却不知由此犯了政治上的大忌,不久便被李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