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第一版全球通用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对微软公司来说,这是个里程碑式的版本。
对我来说,这个版本也是意义非凡。我的技术方案能被微软采用,这让我无比的兴奋。感谢
微软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实现了我的价值。〃盖茨在回信中说:〃我听说了你做出的成绩。
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特别是这个想法能得到顺利实现,我非常高兴。在任何意义上这
个版本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里程碑。继续努力。谢谢你为微软作的贡献。〃依旧是简短的信,但
让我印象深刻。

  令我强烈感受到成功喜悦的,不仅有盖茨的肯定。我在微软总部做Windows NT的部门经
理时,先后主持设计、开发了中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的Windows NT 3。51、NT 4。0和Windows 
2000远东版,这些版本最后的发布都是我签的字。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伟大,因为我做的
软件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用!

  从程序员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变

  进入微软以后,我身上发生了两种蜕变:一是从创业者到打工者,一是从做技术到做管
理。

  其实,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没有一个人是生来就注定是要做技术还是要做
管理的。如果一个人拥有技术方面的教育背景,他就不能做管理了吗?或者一个人学了MBA,
就一定要做 理吗?

  一个程序员不可能一夜间突然转变去做管理,他没有这样的眼光、经验和可控的知识。
在微软总部的几年中,各种工作经历使得我一直不断在观察、研究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然后
不断地实践。因此,

  从做技术到做管理,角色的转变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
进的实践过程。

  对微软管理模式的理解

  在微软总部的初期管理实践,也使我反思自己当年的软件公司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我的
软件公司做不大?不是市场、技术的问题,而是管理模式的问题。

  10个人的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没法把100个人管理好的。很多软件企业创业时只有10
个人,可以接受那种家庭式的管理。企业老板就像父亲一样,是家中的权威,一切都可以由
他说了算。但当公司发展到100个人的规模时,就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这时不是只有
权威就可以了,你还需要有策略、有方向,这就是一个管理模式的问题。

  在微软,虽然大家都很相信比尔*盖茨,把他作为一个权威来崇拜,但是他的这种权威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是感受不到的。即使我后来做到了微软中国区总裁,平常我还是根本看
不到他。从这个意义上讲,

  微软已经完全超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微软公司真正的权威是它的管理机制,微软的管
理理念是通过一套规范的流程来实现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火热的微软股票,篮球生涯的开始

  初进微软时我的年薪是5。5万美元,加上2000股微软股票的期权。单就现金收入而言,
较之我以前自己做公司,收入大幅减少。但这是一个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机会,同时我还能
考察到微软实际运作的经验,因此在前去西雅图之前,我给自己一个期限,去微软工作两年。 
没想到,我很快融入微软,在微软找到了真正的工作激情。而且,仅就收入来说,我的所得
也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我自己创业时的盈利。奥妙就在于微软的股票。

  微软把公司当成所有员工的公司,这一点值得很多中国公司学习。微软的每一名员工,
甚至包括助理、前台,都有权持有一定数额的公司股票。微软员工在一起时,最重要的讨论
话题就是公司股票今天涨还是没涨。因为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大家都千方百计想把公司做
好。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机制,而且大大加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我在微软西雅图总部供
职的1995~1997年间,正是微软股票最叱咤风云之时,每年翻一到两番,不停地增发。我仅
仅入职时的股票期权,后来的价值就高达140万美元。

  微软不但在员工入职时就给予股票期权,而且每一年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都有不同数额
的股票奖励。决定员工表现的重要依据,是微软每年两次5分制的员工评比。评比的平均分
是3。5,较好是4。0,非常好是4。5,3。0意味表现一般,2。5就是警告。我在微软10年的平
均分数达到4。0,这在微软公司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洛杉矶自己做公司时,我还毫无理财概念。有点积蓄就放进银行里,我还清楚地记得
那时的银行年利息一直在4。25%上下徘徊。进入微软后,我发现周围的同事都对公司无比狂
热,坚信微软的未来一定无比美好。受到这样的气氛感染,我也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到微软
的股票上。公司奖励的股票期权一到了套现期,我就又去购买更多的微软股票。这成为我当
时投资的唯一渠道。

  争取加薪的时机

  薪酬是职业经理人价值的体现,薪酬当然需要争取,但是设计薪酬需要从职业生涯一开
始就制订完整的计划。有两种人不应该去和老板谈薪酬:

  一种是职场新人。这时候应该多考虑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并以积累经验为主,
过分追求薪酬没有意义。一般来说,在工作7~10年之后的上升,会让你有机会在工作第11
年里,1年赚到前10年赚的所有的钱。

  另外一种是已经成为职业经理人的人。此时,有需求的企业事先会对你的薪酬进行明确
的了解,肯定会给出高于你原有薪酬甚至数倍于原有薪酬的条件。这时候你更应该考虑的,
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而介于两者之间,在职业初步和中等上升阶段的,应该勇敢争取职位和薪酬的提高,因
为如果不争取,往往会丧失提高自己的机会。

  以职业生涯金字塔计算,塔尖和塔基不应该谈薪酬,除此之外应该尽力争取,争取加薪
的最佳时间段是在工作7~10年左右。

  我加入微软后,我太太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在1995年1月也从洛杉矶搬到了西雅图,并在
当年3月通过了面试进入微软工作。她刚开始是个工程师,后来也成为部门经理。和我一样,
她也在微软工作了整整10年后才离开。

  在放弃了滑雪爱好之后,我真正的篮球生涯从加入微软后开始了。我对篮球的喜爱由来
已久。太太刚到美国时,我安排的第一个娱乐节目就是带她去看NBA。第一场球是在洛杉矶
著名的斯台普斯中心观看快船队的比赛。斯台普斯中心是湖人队和快船队的共同主场,但湖
人队的票太难搞到了,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去看快船队。比赛时,主队每进一个球我们都站
起来振臂欢呼,到散场时我们俩胳膊都酸了。

  1995年6月,我在微软公司的内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创建了微软的第一个华人篮球队。
每到星期六,只要不下雨,下午3点到6点,球队成员肯定在公司一块固定的篮球场上打球。
后来我回国先后在上海微软和北京的微软中国公司工作,也在上海和北京分别组织了球队。
从此,打篮球成为我的一项超级爱好,也是我业余生活中的主旋律。特别是在微软的10年中,
只要一到打球的时间,什么事都放在一边。

  迈克尔*乔丹是我在罗纳德*里根之外的第二偶像。我特别喜欢看他的比赛。在美国时,
只要是乔丹打球的现场直播,我都会把它的优先级排得很高。我甚至一度认为,只要乔丹上
场,球队就不可能输球。但事实上乔丹也经常输球。打球是个5个人的运动,配合非常重要。
职业队和职业队抗衡,实力悬殊并不大,这时比的就是团队协作。

  在这个意义上,篮球和乔丹也对我的管理实践大有启发。在这个社会里做任何事情,不
是靠一个人就能包打天下的。特别是一家公司,只靠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机器
的每一个零件都顺畅地运转起来,这台机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因此,后来回国创建上海微
软,以及在北京领导微软中国公司时,我对员工讲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加强团队管理、增进团
队人气、创造团队氛围。

给比尔*盖茨讲我的人生故事

  1997年,微软公司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的门槛儿上。那时,正值新
兴的互联网概念被热捧之际,甲骨文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NC(Net puter,意即网络计算
机)的新概念个人电脑,立即获得了很强烈的市场反响。媒体纷纷炒作说NC将是全球个人电
脑的未来,甲骨文公司将是未来电脑业的旗手,而微软将让出行业领导者的宝座。

  为对抗红火一时的NC,微软决定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一款新产品NetPC(Net Personal 
puter,意即网络个人计算机)。总部的Windows部门让我组建一个团队来负责这款新产品
的设计工作。由于我和日本的渊源,我找到日本的几大电脑厂商NEC、日立、东芝、富士通、
索尼等,和它们签约,由它们负责NetPC的硬件部分。三个月后,匆匆上马的NetPC完成设
计,总部选择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全球首发仪式,由比尔*盖茨亲自出席产品发布会
并作发布演讲。作为主设计师,我和微软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参与了接待盖茨的整个过
程。

  盖茨应我们的要求提前一个小时到发布现场。为盖茨的演讲,我事先准备了9张幻灯片,
内容包括NetPC的概念和应用上的优点。在帝国饭店的一个会议室里,我花了半个小时向盖
茨复述和解释幻灯片上的内容,过一会儿他就将按我讲述的内容发表新产品发布的公开演说。

  盖茨不作声地听我讲完,立刻犀利地指出:〃你这个系统就是个假PC。从技术层面上看,
你的电脑存储根本没有好好利用起来。NC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