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7-本草衍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卫生之士,须谨此五者,可致终身无苦。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正为此矣。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恣情为务,殊不知 
外实 
则内虚也。善养内者实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故庄周曰∶人之可 
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若能常如是畏谨,疾病何缘而起?寿考焉不 
得长?贤者造形而悟,愚者临病不知,诚可畏也。 
夫柔情难绾而不断,不可不以智慧决也,故帏箔不可不远。斯言至近易,其事至难行。 
盖人 
之智慧浅陋,不能胜其贪欲也。故佛书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何所依止。是 
知贪欲不灭,苦亦不灭,贪欲灭,苦亦灭。圣人言近而指远,不可不思,不可不惧。善摄生 
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世有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 
当,多致劳损。男则视色先散,女则月水先闭。何以致然?盖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血逆竭。 
则 
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 
亏,故发嗽,嗽既作,水气绝,故四肢干。木气不充,故多怒。鬓发焦,筋痿。俟五脏传遍 
,故卒不能死,然终死矣。此一种于诸劳中最为难治,盖病起于五脏之中,无有已期,药力 
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举此为例,其余诸劳,可 
按脉与证而治之。 
夫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非病不去,无可去之术也。故须审辨八要,庶不 
违误 
。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瞀食不入,此为五虚。)二曰实, 
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五实也。)三曰冷,脏腑受其积冷是也 
。四曰热,脏腑受其积热是也。五曰邪,非脏腑正病也。六曰正,非外邪所中也。七曰内, 
病不在外也。八曰外,病不在内也。既先审此八要,参知六脉,审度所起之源,继以望闻问 
切加诸病者,未有不可治之疾也。夫不可治者有六失∶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 
于不择医,失于不识病,失于不知药。六失之中,有一于此,即为难治。非只医家之罪,亦 
病家之罪也。矧又医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驰,于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 
,不慈仁则招祸。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惟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药,亦治病之一说 
耳。 
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言,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为正。既言广而不言狭, 
如何便以半两为正。且桂即皮也,若言削去皮毕,即是 
全无桂也。今定长一尺,阔一寸,削去皮上粗虚无味者,约为半两,然终不见当日用桂一尺 
之本意,亦前人之失也。 
序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寒、热、温、凉四气。今详之∶凡称气者,即是 
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且如鹅条中云∶白鹅脂性冷,不可言其气冷也, 
况 
自有药性。论其四气,则是香、臭、臊、腥,故不可以寒、热、温、凉配之。如蒜、阿魏、 
鲍鱼、汗袜,则其气臭;鸡、鱼、鸭、蛇,则其气腥;肾、狐狸、白马茎、 近隐处、人中 
白,则其气臊;沉、檀、龙、麝,则其气香。如此则方可以气言之。其序例中气字,恐后世 
误书,当改为性字,则于义方允。 
今人用巴豆,皆去油讫生用。兹必为《本经》言生温、熟寒,故欲避寒而即温也。不知 
寒不足避,当避其大毒。矧《本经》全无去油之说。故陶隐居云∶熬令黄黑,然亦太过矣。 
日华 
子云∶炒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为佳。其杏仁、桃仁、葶苈、胡麻,亦不须 
熬至黑。但慢火炒令赤黄色,斯可矣。 
凡服药多少,虽有所说,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之例,今更合别论。缘人气有虚实, 
年有老少,病有新久,药有多毒少毒,更在逐事斟量,不可举此为例。但古人凡设例者,皆 
是假 
令,岂可执以为定法。 
《本草》第一序例言犀角、羚羊角、鹿角,一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然今昔药法中, 
有生 
磨者,煎取汁者。且如丸药中用蜡,取其能固护药之气味,势力全备,以过关膈而作效也。 
今若投之蜜相和,虽易为丸剂,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脏中?若其间更有毒药,则便与 
人作病,岂徒无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蜡之本意。至如桂心,于得更有上虚软甲错处可削之 
也?凡此之类,亦更加详究。 
今人用麻黄,皆合捣诸药中。张仲景方中,皆言去上沫。序例中言先别煮三两沸,掠去 
其沫,更益水如本数,乃纳余药,不尔,令人发烦。甚得用麻黄之意,医家可持此说。然云∶ 
折 
去节,令通理,寸锉之,不若碎锉如豆大为佳,药味易出,而无遗力也。 
陶隐居云∶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今详之,惟寒、热 
二种何独见遗?如寒可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如热可去寒,附子、桂之属是也。今特 
补此 
二种,以尽厥旨。 

卷二
序例中
内容:人之生,实阴阳之气所聚耳,若不能调和阴阳之气,则害其生。故《宝命全角篇》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又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阳化气、阴成形也。夫游魂为变者,阳 
化 
气也。精气为物者,阴成形也。阴阳气合,神在其中矣。故《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之动 
静,神明为之纲纪,即知神明不可以阴阳摄也。《易》所以言阴阳不测之谓神,盖为此矣。 
故曰,神不可大用,大用即竭;形不可大劳,大劳则毙。是知精、气、神,人之大本,不可 
不谨养。智者养其神,惜其气,以固其本。世有不谨卫生之经者,动皆触犯。既以犯养生之 
禁,须假以外术保救,不可坐以待毙。《本草》之经,于是兴焉。既知保救之理,不可不穷 
保救之事,《衍义》于是存焉。二者其名虽异,其理仅同。欲使有知无知尽臻寿域,率至安 
乐之乡,适是意者,求其意而可矣。 
养心之道未可忽也。六欲七情千变万化,出没不定,其言至简,其义无穷,而以一心对 
无穷之事,不亦劳乎?心苟不明,不为物所病者,未之有也。故明达之士,遂至忘心,心既 
忘矣 
,则六欲七情无能为也。六欲七情无能为,故内事不生。内事不生,故外患不能入。外患不 
能入,则本草之用,实世之 狗耳。若未能达是意而至是地,则未有不缘六欲七情而起忧患 
者。忧患既作,则此书一日不可阙也。愚何人哉,必欲斯文绝人之忧患乎。 
上隐居以谓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捣数百过,如此恐干末湔荡,不可捣, 
不若令力士合研为佳。又曰∶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亦可以葛布筛令调匀,并 
以绵 
裹内中,其雄黄、朱砂辈,细末如粉。今详之∶凡诸石虽是汤酒中,亦须稍细,药力方尽出 
,效亦速。但临服须澄滤后再下火,不尔,恐遗药力不见效。汤酒中尚庶几,若在服食膏中 
,岂得更如粟也。不合如此立例,当在临时应用详酌尔。又说 咀两字,《唐本》注谓为商 
量斟酌,非也。《嘉 》复符陶隐居说为细切,亦非也。儒家以谓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齿 
咀啮,虽破而不尘,但使含味耳。张仲景方多言 咀,其义如此。 
病患有既不洞晓医药,复自行臆度,如此则九死一生。或医人未识其病,或以财势所迫, 
占夺强治,如此之辈,医家病家不可不察也。要在聪明贤达之士掌之,则病无不济,医无不 
功 
。世间如此之事甚多,故须一一该举,以堤或然。 
夫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 
心不同,脏腑亦异。脏腑既异,乃以一药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故张仲景曰∶又有土地高 
下不 
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临病之功,宜须两审。 
如是则依方合药,一概而用。亦以疏矣。且如贵豪之家,形乐志苦者也。衣食足则形乐,心 
虑多则志苦。岐伯曰∶病生于脉。形乐则外实,志苦则内虚,故病生于脉。所养既与贫下异 
,忧乐思虑不同,当各逐其人而治之。后世医者,直委此一节,闭绝不行,所失甚矣。尝有 
一医官,暑月与贵人饮。贵人曰∶我昨日饮食所伤,今日食减。医曰∶可饵消化药,他人当 
服十丸,公当减其半。下咽未久,疏逐不已,几至毙。以此较之,虚实相辽,不可不察,故 
曰病当别论。又一男子,暑月患血痢,医妄以凉药逆制,专用黄连、阿胶、木香药治之。此 
药始感便治则可,今病久肠虚,理不可服,逾旬不已,几致委顿,故曰理当别药。如是论之 
,诚在医之通变。又须经历,则万无一失。引此为例,余可效此。 
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如上党人参、川蜀当归、齐州半夏、 
华州细辛,又如东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热汤、浆水之类,其物至微,其用至广,盖亦 
有理 
。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圣贤之意不易尽知,然舍理何求哉? 
凡人少、长、老,其气血有盛、壮、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 
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三等。其少日服饵之药,于壮 
老之 
时,皆须别处之,决不可忽也。世有不留心于此者,往往不信,遂致困危,哀哉! 
今人使理中汤、丸,仓猝之间多不效者,何也?是不知仲景之意,为必效药,盖用药之 
人有差殊耳。如治胸痹,心中痞坚,气结胸满,胁下逆气抢心,理中汤主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