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周知,割礼就是为了纪念上帝和祖先亚伯拉罕的契约,将生殖器的包皮割去的宗教仪式。
我在纽约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了我的同事(也是一位进修拉比的学生)弗朗克鲁。
“你怎么认为割礼?”
“割礼不但在生理上起到卫生保健的作用,而且,每次我看到自己身上割礼的痕迹的时
候,就会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弗朗克鲁所说的可能不带代表全体犹太人的见解,但是,大部分的犹太人一看到自己身
上割礼的印记,就会或多或少地在本能上意识到“不应该过放纵的生活”。本能和情欲的冲动
虽然十分强烈,如果能适当地控制,就能营造出有秩序的社会生活。
重要的是,犹太人从《圣经》中学到的是“心灵的割礼”,这是一个超越本能的﹑更高层
次的课题。借用先知以西结的话,“赋予他们新的灵魂,将铁石之心从血肉之躯中取出,换上
一个有血有肉的心”。这样,顽石一样的人就具有了一颗新鲜灵动的心,没有偏见和偏执的谦
虚的心,也就是禅里面的“顺从的心”。
犹太人认为,律法的根源在于对上帝的依赖,所以他们强调的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心”
的重要性,而这颗心就是用来感知上帝的。摩西代表全以色列接受上帝所赐予的律法。对于
摩西,有“像他这样顺从上帝的人,胜过世间所有的人”这样含蓄的评价。为什么呢?律法
再完善,如果人没有顺从的心,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恶的冲动

如果有一颗顺从的心,是不是就没有罪恶产生呢?不是这样的。
被称为“上帝”的摩西接受“十戒”后,从山上下来。这时,他看到人们在他不在的时
候已经造好金牛,并对它顶礼膜拜,就大为光火,打碎了那块刻有十戒的石板。因为这个罪
过,在他死的时候没有被允许到和上帝约定的地方(迦南)。
被上帝宠爱的大卫王看到部下的美貌之妻沐浴的时候,情欲泛滥,逼她与自己同寝。所
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和实现没有过失的生活还有着很大的距离。无论是窃贼还是强盗
都承认自己所做的是一种恶行。“罪”的问题里面,总有些是单靠人们的道德意识解决不了的。
犹太人将这称之为“恶的冲动”(英语叫“EvilImpulse”或“EvilInclination”)。这种
“恶的冲动”的概念是犹太人特有的,我还不知道其它民族的思想文化中还有相类似的表述。
在著名的挪亚时代,地球上暴虐横行,上帝就想用洪水将人类消灭。这个《创世记》上
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概念。
上帝对于世上罪恶曼延早有了思想准备,但他想不到每天看到的全都是恶行。上帝当初
创造了人后悔莫急,说:“把我创造的人从地面上抹去!人也好,兽也好,就是天上的飞鸟,
我都后悔当初造了它们。”
洪水消退之后,挪亚为上帝设立了祭坛,在祭坛上摆上了祭品。上帝闻到祭品的香气,
不禁心动,说:“人年轻时候犯了错,我就毁坏他们的土地。这种事我不会再做了。”
“耶次艾”这个希伯来语的词实在太难翻译,如果把它作为“创造”派生出来的动词来
理解就是“表象”和“意图”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它就像是“心象”,指突然涌在心头的意
念﹑意欲和欲望。人通过“心”这个无色无形的精神机能,获取有形的对象,并使之表象化。
上帝说“年轻时候”,很显然是指思春期以来,人们能感受到的肉欲或是性的欲望的时候。人
类真正开始自主行事,走上恶行道路的时候就是从思春期开始的。
事实上,“耶次艾”这个概念已经被犹太人当作肉欲﹑欲望和权利欲等的总称来使用了。
它有时像火一样,在人们心中燃起,点燃人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人的心没有被点燃,却
仍然试图达成某种欲望。从这层意思上看,将“耶次艾”翻译为“恶的冲动”更贴切一些,
更能表现出这个词所特有的意味。
“恶的耶次艾”诱导人们享乐,让人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犹太人把它称作是“在店
门前转悠的野狗”。因为它会在店主疏忽的时候溜进店里,偷吃挂着的鱼和肉。一个十分诚实
的公司员工突然会挪用公司的经费去赌马。同事们会惊讶,“这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会??。”。
这是因为“恶的冲动”巧妙地潜入了他的心中。
特别是在色情和性行为的情况下,“恶的冲动”更容易发生。在夫妻生活中,就是圣人也
免不了受到“恶的耶次艾”的影响。耶稣说:“谁都有情欲。见到少女的时候,他已经把她在
心中奸淫了。”将他的这句名言和当时拉比们对“恶的耶次艾”的见解综合起来看,意义十分
深刻。
偶像崇拜也是“恶的耶次艾”作用的结果。偶像也是人的心理的产物,所以崇拜的结局
只能是自己崇拜自己。

恶的冲动的积极面

人在幼小的时候是很单纯的。随着年龄增长,人就会沾染上很多欲望。这不是因为人生
来就要背负原罪。对于罪和恶的问题,犹太人没有采取悲观的﹑宿命论的态度。根据犹太教
的思想,“恶的冲动”的存在对人们人格的形成是必需的。
至少,这样认为是有积极性的。食欲维持人的健康,性欲保证子孙的繁衍,所有欲让人
保护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了权力欲政治才有可能,想在某一方面优秀的欲望促使人提高自
己的能力;欲望的刺激让人从事生产活动。为了经营自己的基本生活,各种欲望都是需要的,
而“恶的冲动”点燃了人的欲望。从生产活动来看,“恶的冲动”的存在是被当作正当的事物
得到承认的。
反过来看,“恶的冲动”和世界上别的事物一样,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人们没
有理由对其进行全盘地否定。有人说撒旦是死亡之神,可在旧约《圣经》里面,撒旦是上帝
的使者之一。他只是扮作一个恶人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和上帝相对立的异类。有这样一种积
极的评价:上帝为世人创造了三种优秀的品格,即恶的冲动﹑羡慕和慈悲。“上帝能够看到他
所造的万物,这真是太好了。”(摘自《创世记》)
这里,“恶就是善”这种思想变得可能了。当人被“恶的耶次艾”控制的时候,恶的问题
便产生了。如果人能对其管理和监督,就能让生活变得更高尚。犹太教将“恶的存在”理解
为对人生固有课题的选择。
上帝说:“看啊!人们为什么都在从事恶行呢?我当初创造人的时候,给了他们恶的耶次
艾,也给了他们良知,为什么他们只择恶而行呢?”。
上帝对亚当说:“伊甸园中的果实你都可以取来吃,惟独不能采摘长在中央的智慧树的果
实和生命树的果实。”最初,亚当服从了这个命令,过着顺从天意的生活。但是最后,妻子夏
娃还是引诱他吃了一枚甘美的智慧之果。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良知受到麻痹。对于犹太人来说,
麻痹的良知是不存在的。“良知”就是什么时候都以警觉的心去判断正邪和善恶,而麻痹的良
知已经不是良知了。亚当如果当时和自己的良知对话,应该能拒绝诱惑的。亚当的罪就是不
遵从良知,放任心中恶的冲动。
人有选择善或恶的自由。对这个选择,上帝是不会加以干涉的。人如果顺从良知,“恶的
冲动”就会在心中萎缩。但是,如果放任“恶的冲动”,良心就会萎缩。那时,良知的呼叫微
弱得连本人都听不见了。

“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

对于“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有如下的说法:
“国王将自己和臣民强制性地联系在一起,控制住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
己是受尊敬和爱戴的。”在强制性的措施面前,人们伏首听命,而国王就是用强权来诠释正义
和律法。这种措施本身并不一定算得上是“恶”,但将人们从正义和律法中隔离出去就是“恶”,
就是“恶的耶次艾”。
这里的“恶”就是使用强权的同时被“耶次艾”控制。上帝赋予了世间“恶的耶次艾”,
就是希望看到世人克服它后择善而行。犹太人对恶的诱惑有一个基本态度:自己身上有罪的
种子,自己就应该去克服。以色列人向上帝问道:“上帝啊,你赐予了我们恶的耶次艾,会把
我们引向罪恶,请你把它从我们身边拿走吧!这样,我们就能正确地按照您的旨意行事了。”
上帝回答说:“可以,等来世我再将你们从恶的耶次艾中解脱出来吧。”(摘自《出埃及记》)
世人的命运都受到了“恶的冲动”的影响。那全能的上帝为什么不把“恶”消灭呢?要
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去问犹太人了。
对于上帝为什么不向世人施以援手,巴录是这样解释的:
“幼儿能走路的时候,就不需要父母来抱了。幼儿在玩的时候,如果看到父母,就会遵
从父母以前教的玩的方式。这样,父母想帮助自己孩子的愿望就落空了。父母看到走路的孩
子遇到障碍的时候,不要跑上前去帮助,而要让他自己走过来。孩子的喜悦程度和他所走的
距离是成正比的。”
上帝如果想帮助世人,那是易如反掌,但是在世人学习如何克服“恶”的时候去帮助,
人就没有成功的喜悦了。上帝要为世人的成长而高兴。
如果这个世界都是由“善”构成的,人就没有必要来证明自己,当然也不需要提高自己
了。如果世间全是善,一切都完美无瑕,那就无所谓进化和退化了。在这样一个静止的世界
里,人和机器没什么两样!这样岂不是一个极其无聊的世界吗!真是像雅各?约瑟夫布拉比所
说,“绝对的快乐不是快乐”。
恶的诱惑对于检验人们是不是向善是不可缺少的。就像“必要恶”这个词表现的一样,
恶是通向善的台阶。但是,这不是意味着对恶的容忍。承认恶在现实中存在,却不能放任其
泛滥,因为“恶”是能够从灵魂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