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世界市场。随着通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世界政府”应该是越来越可行,
那是最理想的单极世界。
但,今天的现实是那种“世界政府”还不可能。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趋势仍是美国主导
的单极世界。这里,我首先要指出,“9R26;11”之后布什政府的霸权态势,加上伊拉克战争,
使我们非常担心由此带来的世界是否会更不稳定。我也反对美国的霸权,但这里我不是要为
这种新政策辩护,根据美国过去的历史,我还是有信心相信美国的纠错机制最终会扭转这种
霸权政策。当然,如果美国的纠错机制运转不灵了,未来的世界就难说会怎样了,但这对中
国也不会是件好事。
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单极”还是“多极”秩序?(5)
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里不多谈。但是,如何理解今天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呢?其实,我们
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几百年大国特征的变迁。在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
占领了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几乎所有今天拉美国家的所在地,这些新殖民地构成了后来人们
所称的“西班牙帝国”。16世纪、17世纪是西班牙帝国的世界,但西班牙帝国执行的是赤裸
裸的掠夺性殖民主义,它对发展殖民地社会毫无兴趣,更感兴趣的是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自然
资源,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运走大量金银矿藏与农作物,等到把这些殖民地资源消耗完之后,
西班牙帝国时代到17世纪末也跟着结束了。
到18世纪、19世纪的大英帝国时,英国也以武力维持其单极世界秩序,依靠殖民地巩
固其势力范围。但与西班牙不同的是,英国国际扩张的目的是为其新工业制造品在海外扩大
市场,而不是赤裸裸的从殖民地掠夺。因此,相对于西班牙帝国,英国更侧重殖民地自身市
场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普遍比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要富有
的原因。但,毕竟大英帝国靠的是武力,在政治上和经济耗费上难以持续长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首先在世界上推行的是废除殖民地政策,同时致力于建立
以法律规范的国际秩序。例如,在国际贸易上不再允许以武力解决利益冲突,而是由律师协
商解决纠纷。比如说,当年的英国跨国公司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军队,而今天美国的跨国公司
则以律师当道。虽然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使人感觉当年大英帝国的武力行为似乎大有再现的势
头,但至少在整个20世纪,美国的势力与其说是来自其武器的“硬实力”,倒不如说是来自
其以“民主与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如果说美国帝国今天已经存在的话,那么美
国主导的单极秩序主要是建立在那些无形的制度与社会价值观上。因此,美国主导的秩序至
少比当年英国、西班牙主导的秩序更“讲理”。
在不存在有足够权力的“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单极”世界秩序在过去数百年中已经发
生过几次变化,总的趋势是朝日益文明的方向发展。或许,下一次该轮到中国主导,但中国
首先必须找到一个能让世界普遍接受的“治世”理念。然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不得不
承认今天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优于冷战期间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多极秩序,也优于大英帝
国的单极秩序,更优于西班牙帝国时代的世界秩序。
当今中国面临着选择,我们是否应考虑选择某种单极国际秩序?我讲的单极不一定只是
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也可以是以某种“世界政府”为中心的单极。但在真正的“世界政府”
到来前,我们不妨更现实地重新思考以美国主导的秩序。这种思考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可怕,
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等,这么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不都是这样做的
吗?它们的日子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它们的选择使其国家发展的成本大大降低,不用支付无
法承受的军费开支。现在重思邓小平所倡导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思路十分必要。谁要我们有这
么多的人口?我们这么多的人口就需要大的出口市场,只有单极才能给中国带来最大的出口
市场。
呼唤法治思维
讲到以法律规范的国际秩序,又把我们带回到全球化对中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意义的问
题上。很多朋友把全球化单纯地理解为招商引资、海外投资和外贸,这些都对,但更重要的
还有理念的更新问题。比如说,有一个老话题,那就是中国最需要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现在
无论是企业,还是某些行政部门,对法律的执行以及合同的遵守都不太习惯,这也许跟我们
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很少将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思考清楚并做好准备写进书面合约。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讲,有两个与国际惯例脱节之处。首先,中国和外国签协议的时候往
往不会有律师参与。比如,加入WTO时,中国与美国签署的协议就不太职业化,让人感觉中
国参与协议谈判的一些成员缺少合同或契约经验。美国提出的条款囊括了未来20年或更久以
后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他们受过良好的律师职业训练。中国
提出的条款非常笼统,比如,美国应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这句话作为合同协议条
款究竟怎么理解呢?什么叫做“更多”?什么叫“应该”?什么叫“管理人才”?什么算“培
养”?如何判断这些条款是否得到执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这类条款都是愿望性的,无
法从法律的角度加以确认,让双方将来难以执行。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不认账了。
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单极”还是“多极”秩序?(6)
这反映了我们在商务谈判上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方式应该改变。但这可能很难,因为
这似乎与我们的文化理念相悖,我们喜欢等遇到问题时再想解决办法。但这样的思维运用到
国际贸易中会很有害,一旦发生问题时常常权责不清、相互推诿,这会妨碍中国的发展。因
此,我们需要许多通晓各种法律的谈判人才,这样至少在未来的商务谈判和外交谈判中,双
方的职业身份与法律素质是对等的,否则企业界怎么可能寄希望于不懂法律的技术官员来保
护它们的利益呢?在这方面应该和国际接轨。如果能提高自身的法律与合同素质,这既能保
护我们自己,又能为双方提供最大的合作和信任空间。
有意思的是,按照以往的思维,虽然当初进行协议谈判时我们自己没有相称的法律素质,
但现在我们一旦发现协议中有很多对我们不利的条款,我们就先责怪美国人欺负我们不懂国
际规则。其实,我在美国也参与过很多合同的签署,并且在美国已生活了20年,至少以我个
人的经历,我发现多数美国人是讲究诚信与平等的,他们实际上会希望我们能清楚地提出有
利于我们的条款,然后与之讨价还价,并最终得到一个经过双方妥协且都能接受的协议。他
们不希望在协议中出现任何含混不清的语句,这会给未来带来麻烦、带来不确定性。他们也
不希望签订对对方过分苛刻的条款,以至于在未来迫使对方翻脸违约。
以往的经历是,我们在国际上一旦遇到协议执行问题,就常常在国内指责对方当初签约
时以强凌弱,但事实并不一定总是如此。我们的行政部门与企业应切实意识到法律和合同签
署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在事后出现问题时怨天尤人,比如,我们的商务部、外交部应该有
大量的法律谈判人员。虽然各部委内现在都有法律人员,但他们基本上只管起草国内的法规
而不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谈判。即使出现国际法律纠纷,也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律师在
国际商务、外交谈判中应该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由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法律思维训练,可以将
未来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到,为解决未来纠纷提供很好的帮助。不要在事后骂人家逼
我们签署不平等协议,甚至事后设定规章制度使原来的协议无效,我们也应该先从自身找原
因。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经和他的研究生对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有关的合同纠纷进行过专题
研究。他们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合同纠纷中,被告方最常用的辩护词是“签约
的时候双方都知道这个合同只是个形式,做个样子,没人把它当一回事。可今天对方居然借
此控告我们,这显然违背了当时双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当然现在情
况好多了,这样辩护的人越来越少,但这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
应该更强调律师的作用。这是今天全球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观念上要意识到这一点。
中国正在享受全球化所赋予的机会,只要我们能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的前
景是非常乐观的。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就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进口
国、第四大出口国,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就能强盛,而晚清、民国的
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却不成功?面对成绩,我们当然应该珍惜当今的国际秩序,要理解正
是在这样的秩序下,中国目前的以外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才得以进行下去。我们不要因为民
族情结而去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大秩序,去盲目追求“多极世界”,那样做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
的脚,使社会就业问题遭到重创,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审视中国的海外利益(1)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全球范围有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记得几年前,媒体
一提到海外利益这个词,几乎所有人就会想到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或者100多年前英国的
全球扩张。但今天为了经济和资源利益,中国也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使中国从历来的跨国
公司受授者换个角度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