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徒 黄光裕-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多大差距,都是边做边学,双方都没有连锁管理经验,在选址、店的密度等方面,基本是凭着感觉来。

  既然两个公司差别很小,为什么结果会相差这么大,为什么小肥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红高粱却惨遭失败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小肥羊是加盟连锁,而红高粱是自筹资金,这一点是最根本的。小肥羊只是出租品牌,然后坐收加盟费,同时由于统一提供小肥羊独特汤料和羊肉,又可以得到一笔收入,所以,小肥羊不必投入一分钱就把小肥羊加盟店开到全国,不仅没有资金压力,还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实力之后,小肥羊又及时转型,加强自营店的数量和连锁管理的力度。而红高粱则在实力弱小之时就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来扩张,但是资金又严重不足。为了扩张,甚至不惜贷款、集资,由于现金短缺,过分扩张,还对已有的连锁店的经营造成严重冲击。

  小肥羊不事炒作,踏踏实实赚钱,一边赚钱,一边改进管理;而红高粱一直在“炒作”,至死不改。红高粱从炒作的角度很成功,但是始终拿不出“真东西”,消费者也不傻。红高粱在整个生命期间,几乎没有真正地把精力放在做生意上,而是编织了美丽的口号来“忽悠”消费者、合作伙伴、银行、媒体,而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内部运营方面,却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反而频频犯下一连串的低级错误。刚刚做了三分事情,口号就喊到十分,透支信任的结局就是被彻底抛弃。

  当市场竞争的机遇摆到面前时,快速扩张有可能导致企业死亡,但不扩张,会死得更快。中国企业的死亡,并非连锁业态的错,而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谁抓住了扩张的市场机会,谁就能抢得先机。也就是说,扩张是第一位的,管理可以滞后一步,但是必须紧紧跟上。“红高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管理滞后太多。因此,前脚扩张,后脚加强后台管理,连锁企业的扩张步调才会显得和谐而稳定。');

家族化管理――黄光裕的“优”与“忧”

  国美电器20年发展成为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的老大,和掌门人黄光裕的个人优秀素质密不可分。

  在20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在一个伟大企业发展的初期,需要有一个强势的领导人。不可否认,国美电器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深刻的黄光裕个性。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企业,但它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一方面,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的隐形财富被外界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国美内部家族成员的权力更迭不断被曝光到台面上。

  家族化管理――黄光裕的“优”与“忧”

  在黄光裕的事业起步的时候,黄光裕的许多家属在公司担任高层管理工作。黄光裕的妻子杜鹃管理着香港国美,他的妹妹黄秀虹为华东区总经理,二妹夫张志铭是多个机构的负责人,他的母亲管理着国美投资公司,他的父亲有时也来公司做一些事情,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十足的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两种血缘论

  国美除了有被评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的黄光裕的领导之外,跟随精明的他旁边思考的,是他家族般的管理团队。现在,用黄光裕自己的话说,“具体的钱对我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不再是我工作的目的。”但是,将利益紧紧控制在自己及家人手里,却是他的行事风格。到目前为止,国美走上了香港资本市场,但除黄光裕及其家人外,外姓管理层还不曾分得一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业老二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则建立了高层持股方案,而且在苏宁内部没有张近东的亲戚和家属,对待血缘,张近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那个年代虽然没有计划生育,但父母也没有给我50个兄弟姐妹,就算有,能不能对我的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也值得怀疑。如果用血缘这种方法,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们唯有建立组织,建立一个制度。”

  “如果我用个人的能力,可以赚一个亿,可能100%是我的;但我用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赚到十个亿,可能我只有10%,我同样是一个亿,但我们的事业变大了。”

  在张近东看来,怎样把事业和物质利益相结合,怎样把物质和价值相结合,是企业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的内部团队管理也需要血缘,但这个血缘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张近东说只有当企业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才能不断形成文化,创业者的个性才能逐步聚起一个团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优化,就有了理念。

  面对外界对黄光裕管理风格的质疑,黄光裕强调“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建基础和管理模式,并不是说高层持股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国美现阶段,除黄光裕拥有绝对控股地位外,其妻杜鹃也持有少量股份。

  从某一角度来说,国美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是家族企业管理。在这一点上,黄光裕其实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他说:

  越是家里人,我会越了解他,自然会找一个能力范围所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不能因为他是家里人,就逢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么人都一样,善于摆正各种关系是最关键的,我不会拿企业的生命开玩笑。

  在国美里,黄光裕的家人同样也要按照能力进行职务分配。事实上,黄氏家族的这些大将刚进入国美时都是从基层干起的,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凭着他们自身的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而且他们对国美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黄光裕拒绝承认国美是他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里,家里人都是皇亲国戚,高高在上,谁都不能管,我的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我的家人既有管人的也有被别人管的。我的原则是有能力的人来管理。”

  黄光裕还这样回应外界关于国美用人原则的质疑:

  一个人只要他具备了条件,他就能获得重用。在国美里,是按职务来论,而不是按亲属远近来论。在这个企业里做事的,有我多年深交的朋友,也有我的亲戚,也有我朋友的朋友,但是这些人都定位得非常好,从来不会说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或亲戚就有特权,他是一个经理,我却让他去处分一个老总,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任用的这些人都非常精通业务,待过的地方很多,亲自操作的经验很多,根据企业的需要我会对他们进行分工,每个时段都不同。

  如今,张志铭已经离开国美,李俊涛担任国美的副总裁,陈晓担任国美的总裁。2006年3月,战略股东华平基金高管孙强出任国美电器非执行董事。黄光裕的妻子、国美电器集团执行董事杜鹃表示,引入孙强任国美电器非执行董事,目的在于引入战略投资后,再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今后国美高层中的“外姓人”会越来越多。

  换人如换刀

  和“价格杀手”的称号类似,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同样闻名于业界。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光裕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

  在国美电器发展的初期,黄光裕自己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我看重的人,我都会调他到我的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可以互相熟悉”。有人认为这句话的另一面是:对于每一个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会把他“雪藏”,或者将他“赶尽杀绝”。

  黄光裕用低价把国美推上发展之路后,曾于1998年把经营大权托付给张志铭、何炬等干将,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退居国美幕后。对于这一“退隐”,业界的说法是――并非黄光裕是个舍得放权的人,而是他早已瞄上了更“暴利”的行业――房地产和资本运作,而国美利用厂家的“账期”,有不少“沉淀资金”,不用白不用。作为国美电器的独资母公司,鹏润投资虽然默默无闻,但在京城地产界也可谓“一掷千金”――其总投资近13个亿的鹏润家园是京城单体面积最大、附带超五星级豪华酒店、楼顶建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的写字楼。国美在全国攻城略地遭到“资金链是否会断裂”的质疑时,国美负责人一句“母公司鹏润投资有着几十亿的充足资金”让人们对国美的“厉害”更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黄光裕“退隐”的几年,国美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北京,而是顶住重重压力,大胆到天津、上海等地跑马圈地,把家电零售市场搞得风生水起。这说明以张志铭、何炬为首的国美管理团队并非等闲之辈。然而,5年之后的2002年10月黄光裕宣布复出后,国美管理团队5年的平静好时光从此一去不返。

  黄光裕复出后的第一大变革就是“采销分离”,成立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实行采购与销售脱钩制。黄光裕的理由是为了使部门分工更明确,使采销工作更专业化,也使采、销之间有一个制衡,避免部门权力过大。但后来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了采购与销售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的弊病。2003年,黄光裕又将国美的全国业务划分A区、B区两个区域实行“块状”管理,每个区各自进行其采购、销售等业务。据说是想通过内部竞争而扩张,但事实是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一分为二了――失去了规模优势的国美采购还能“低价”采购吗?黄光裕也很快进行了第三次变革――合并A、B区,在其上成立五大中心――财务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行政中心、客服中心。并紧接着进行了第四次变革――在原有的五大中心进行微调,将采购中心与销售中心合并起来,成立营销中心,营销中心负责国美的采购与销售,其实是采销的再次合并。到2005年10月,国美又一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了15个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

  轰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