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跸占檎⒃不狈φ娉稀N裁床幌胍幌耄绻徽庋窈蠛筒苷嫒绾蜗啻Γ客耆窘宀軈钡闹С郑揽孔约旱氖盗Γ娴木涂梢允裁炊疾还芰寺穑克韭碥彩鞘裁囱娜耍鞘撬氖隆Qб谎д庵钟胪氏啻Φ姆绞剑患貌缓谩H绻由险嫘某弦猓蔷透釉猜
  33。对于司马懿的不怒功夫,孔明如何应对?
  司马懿令张郃为先锋,戴凌为副将,引十万兵到祁山。他的计策,被孔明识破。魏军大败,司马懿赞叹“孔明真神人也”。传命大军尽回本寨,坚守不出。
  孔明见司马懿不出,想出一计。传令各处,皆拔寨而起,假装退兵的样子。司马懿说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张郃则说一定是粮尽而回,为什么不追?司马懿亲自勘察,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他依然坚持此是孔明诡计,不可追赶。张郃愿领军令状,一定要追。结果又中了孔明的圈套,魏兵死伤很多。司马懿规定今后切忽妄动,违者军法处置。孔明得病,传令当夜暗暗拔寨,返回汉中养病。孔明去了五天,司马懿才知道。不禁长叹: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
  司马懿的不怒功夫,可以说是孔明磨练出来的。当然,他的个性,才是根本的原因。他原本不想当官,被曹操逼出来任职,却又不重视他。不做不行,要做也不行。在曹操的威势,他不忍耐,又能够怎么样?曹丕继任,司马懿受到重用。临终时还指定他为三位辅佐大臣之一,却由于曹叡的猜疑而自请罢官。一个人经得起这样起伏浮沉,没有忍耐的个性,那里承受得了?现在又遇到孔明这位高人,善用各种计策。真真假假,弄得司马懿头昏眼花。干净发挥不怒的功夫,任凭孔明怎样挑逗、刺激,不打就是不打。反正孔明远道而来,不能速战速决,于蜀军不利。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司马懿既然抓住了,就不会轻易改变。孔明遇着这样的对手,也实在头疼!
  34。孔明怎样气死曹真?司马懿岂不是从中得利?
  曹真病愈,劝曹叡伐蜀。以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在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教督。引四十万大军,来取汉中。这时孔明病好多时,每日操体兵马。心想在这种季节,大雨淋漓。魏军再多也没有用,只派王平和张嶷,先引一千兵士去守陈仓故道。大军安居一月,待魏军退时,再出兵追击。果然不出孔明所料,大雨连降三十日。魏军退时,曹真和司马懿意见不同,结果司马懿棋高一着,所料想的都成为事实,气得曹真卧病不起。
  孔明后出祁山,听说曹真病重,在营中治疗。便写一封信,赞杨司马懿而嘲弄曹真。叫降兵拿回去交给曹真,即放他们回去。曹真在病床在看信,恨气填胸,当晚就死在营中。司马懿用兵车装载,差人送到洛阳安葬。孔明趁机找司马懿斗阵法,司马懿排出“混元一气阵”,被孔明识破。继由孔明排出“八卦阵”,司马懿一看便知,却无法破解。魏军大乱,死伤十之六七。司马懿退在谓演南岸下寨,下令坚守不出。
  曹叡用这两人正副搭档,原来就不妥当。孔明若是利用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激起他们的内斗,岂不是更好?孔明对此,不但胜如指掌,而且善于灵活运用。现在一封信气死曹真,反而便宜了司马懿,是不是隐秩序那一只看不见的手,透过孔明,在帮司马懿的忙呢?
  就显秩序来看,我们可以骂司马懿。孔明也打从心里头不喜欢他。然而隐秩序居于平衡的立场,应该帮忙的时候,他会不知不觉中,让司马懿从中获利。
  35。刘禅为人才召孔明回成都?是谁在搞鬼呢?
  孔明打败司马懿,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派都尉苟安,解送粮米到军中交割。苟安喜欢饮酒,一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孔明大怒,说误了三日,便该处斩!如今误了十天,还有什么话说?便叫推出斩了。长史杨仪说苟安是李严的部属,杀了他,以后找不到送粮,怎么办?孔明改口打苟安八十大板,叫他以后务必守时。苟安心中怀恨,连夜逃到魏寨投降。司马懿要他回成都散布流言,说孔明怨上,早晚要自己称帝。并说如果刘禅召回孔明,即保苟安当上将。苟安回成都,见了宦官黄皓。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刘禅于是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孔明不得已,用减兵添窜的方式,使司马懿不敢来追。安全退回汉中,不曾折了一人。
  刘禅原来对孔明十分放心,受了黄皓百般挑拨,这才下诏。李严自持是刘备托孤的第二号人物,对孔明并不知尊重,致使部属苟安也不在乎时限,延误运粮。以孔明的感势,要除掉黄皓和李严,显然轻而易举。但是,真的这么做,难道和曹操有什么两样?对孔明来说,曹操是一面镜子,使他谨慎而且客气。从隐秩序来看,刘禅、黄皓和李严,对孔明都有好处,让大家看出孔明不同于曹操。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大家又如何证明,权大势大名声也大的孔明,会经得考验,和曹操不一样?
  世间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相同的看法。但是两边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想事情时,最好正反两面都想一想,才能发现真正的道理。
36。魏延怎么能杀死张郃?他不是打不过张郃吗?
  刘禅向孔明道歉,说自己误信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十分后悔。有了这些证据,孔明将妄奏的宦官杀掉,就不是曹操了。凡事处理得合乎时机,大家都没有话说。苟安逃往魏国,一时无法捉他。孔明复到汉中,仍令李严负责粮草。杨仪建议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两班轮流出击,以减少疲乏。孔明大喜,先带一班出征。司马懿因曹真已死,向曹叡保证愿尽一已之力,剿除寇贼。请张郃为先锋,料定孔明必将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乃派张郃结营守祁山,自己引大军望陇西而去。孔明当然要割取小麦,却已料定司马懿会来阻挡。因此装神弄鬼,要姜维准备三、四个孔明的塑像,装在车上,好像真的一样。司马懿看见孔明,追赶了好久,才发现有好几个孔明。以为是神兵,赶快又躲起来。
  孔明割了小麦,忽报东吴有意联魏来犯。赶紧分兵两路,徐徐退兵。张郃见司马懿按兵不动,自告奋勇要去追杀。司马懿指挥他这样、那样、结果中了孔明的埋伏。被魏延逼得走投无路万箭齐发,射死在木门道中。
  司马懿悲伤不已,仰天感叹:张郃之死,吾之过也!论武艺,魏延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论作战,他也不在司马懿之下。但是,天色昏黑,山上火光冲天,两边皆是峭壁。插翅难飞,却又进退无路。孔明原本是用来对付司马懿的,却误射了张郃,这难道也是天意?张郃不死,司马懿要抓权,势必多一个阻挡。他不能杀死张郃,却有意无意让张郃代替他送死,是不是有点奇怪。
  37。张郃一生的曹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张郃守隽乂,河间人。年轻时应朝廷的募集,为讨伐黄巾的义勇军,属于韩馥。后来韩馥战败身亡,随军归于袁绍。提任校尉的职务,收编公孙瓒的部际。因功升为中郎将,却因遭受毁谤,愤而投入曹操阵营。曹操大喜,封为都亭侯偏将军。曹丕称帝时,封为郑侯。他不但武艺高强,对于经典义理,也十分通晓。
  他的一生,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分述如后:
  (1)凡人必有死,武艺再高,功劳再大也不能例外。而且武艺低的人,死于武艺高的人手中。反过来看,那些武艺高的人,也死在武艺低的人手里。
  我们的张郃为例,并不是由于他是特别的个案。吕布、关羽、张飞、黄忠、张远、徐晃、许褚,说不完的大将,莫不如此。武宫战死沙场,原本就死得其所。不过张郃比较冤枉,他的死亡,显然由于司马懿胡乱指挥的结果。张郃自己善于应变,结果由他自行判断,应该不至于那么容易中计。偏偏他是司马懿的先锋,不得不接受他们命令。这才为乱箭杀中,当然十分冤枉。
  (2)军人打仗,原本各为其主。主的善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挑选的。实际上主的好坏,需要时间的考验,才判断得出来。主的好坏,不能够算在军人的头上。
  我们可以说赵云善于选择明主,却不应该说张郃投靠曹操,是错误的选择。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曹操和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赵云和张郃,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谁对谁错。加入之后,如果改变主意,那就是反叛。对军人来说,更为严重。我们说人生的机会很多,要看自己怎么选择?实际上选择的局限性还是很大。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实际上都很十分有限。经常发现选择错误时,都已经是事后之明,后悔也来不及。张郃若是不投曹操而改投刘备,结果会怎样?也要看许多变数,综合起来才能论定。何况他在曹魏阵营中,不过是领军作战,并未参与重大政策的决定。各为其主,张郃当然是忠于国家的将领。曹操一家人,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责。
  (3)世代轮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的将领,很快地亡故。人生的寿命有限,有效的岁月,更是十分短暂。惟有修养品德,才是人生惟一真实的要务。
  吕布武艺起群,像一阵风,没了。关羽万夫莫敌,谁都不放在眼里。吕蒙、陆逊联手矇骗,也没了。回想几十年来,多少英雄,一个个不见了。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成必有毁。和时间比赛,永远都是输家。人生的惟一任务,其实是无形无迹的品位修养。赵云留芳万世,大家永远为他抱不平。根本的原因,即在品德修养,真的无人能及。我们为张郃抱屈,也是因为他一向进退的据,不滥杀无辜,才有这样的感觉。
  像张郃这样的人,称得上好死。被乱箭射杀,误中埋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