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大家都有好处。再老实的人,有时候也无法老老实实,说老实话。孔明看到鲁肃这么快又转回来,已经实定他根本没有和孙权见面。便带着周瑜“假途灭虏”的计策,想借代打西川的名目。途经荆州时,把荆州抢夺回去。但是,他也装得很像。听完鲁肃的话,赶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好心!”刘备更是拱手称谢,说都是鲁肃的功劳,十分感谢。两个人把鲁肃哄得十分高兴,宾主喝酒尽欢。鲁肃告辞离去,孔明大笑:周朗死日近无!当即吩咐赵云,依计而行。鲁肃回到江东,向周瑜报告孔明的回应,显然不知是计。周瑜这么聪明,竟然也没有发觉,为什么孔明问都不问,便会信以为真?居然大笑说:原来今昔也中吾计!他对孔明,又不是不了解,怎么会如何粗心大意?莫非是天意要他这样?否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又将如何解释。他这一去,气死在半路上,岂不是自作自受!
  他临终时,向众将说: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可见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的眼光,没有鲁肃那么长远。自己的胸襟,不如鲁肃那么宽阔。自己的修养,也不及鲁肃那么高明。因此专书呈请孙权,荐鲁肃以自代。终算做了一件好事情,等于向孙权报告,他也应该重新体认鲁肃的心情。可惜孙权只看到书面的文字,以鲁肃继任都督。却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用意,说起来也是天意!
11。庞统为什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水镜集团的全球布置策略,是将人才分别推荐到各种集团,让他们各为其主,公平竞争。将来不论那一集团获胜,水镜集团都能够加以掌控。龙凤两位重量级人士,孔明已经归于刘备,庞统最好在东吴发展。鲁肃很像是水镜集团所吸收的外围份子,趁着孙权哭祭周瑜,心中悲痛的机会,大力推荐庞统。孙权也久闻他的大名,赶快请来相见。可惜庞统长得不好看,相当古怪,又表示他的才学和周瑜大不相同。孙权很不喜欢,坚决不用。鲁肃无可奈何,修书推荐给刘备,拜托他辅佐刘备,让孙刘互相合作。
  策略不会变,但是计划往往不能不改变。推荐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为对才所接纳?是不是加以重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样才高名显,孔明生得面如冠王,像个活神仙,给人十分良好的第一印象。庞统则不然,面貌不好看,说话又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第一印象很不好,孙权当然不喜欢他。我们千万不可以凭印象来论断人,却不可能避免人家凭第一印象,就来论断我们。刘备久闻龙凤齐名,是不是有了诸葛亮以后,心满意足,心理上已经没有求贤的需求?大概不是这样,而是庞统自持才高名盛,不把孔明给他的推荐信拿出来,却说是自己前来投靠。刘备比孙权好一些,派他担任县令。大才小用,当然不是好办法。有人才不用,用而不当,固然是孙权和刘备的损失。但是庞统自己,不能了解自己的短处。只知道自己的才华,以致得不到好机会,也应该负起相当大的责任。
  12。现代庞统,最好怎么表现,才合理?
  庞统若生于现代,最好的办法,是接受“合理不公平”的现实。在困境中求发展,最为可靠而有效。
  孔明料定孙权不能重用,庞统不必因此而觉得没有面子。自己的长相和孔明不同,自然要承受不一样的遭遇。孙权喜欢周瑜,庞统就不应该当面指称自己的才学,与周瑜大不相同。因为自己和周瑜,在孙权眼中,根本就不平等,不可能对等地互相比较。孔明有推荐信给刘备,不应该为了面子关系,不拿出来。因为在刘备眼中,他和孔明的分量,也不可能相等。至于鲁肃的推荐信,则除非必要,不应该拿出来,以免刘备起疑心。
  凡此种种,都是正常的不公平状态。以庞统的智慧,当然有合理的判断能力。他故意走相反的路,以致被孙权视为狂士,被刘备屈任为县宰,完全是自作自受。
  如果他一定要这样我行我素,表现自己的独立特行。那也可以,因为并不妨碍他人。这时候还有一条路走,便是县宰就县宰,照样把它当做一份工作,好好表现。等待孔明回来,发现他居然能屈能伸。刘备必然更加不好意思,向孔明表示,当年自己也是从县宰做起。然后向庞统请罪,随即拜为副军师中郎将。这时候就不必出示孔明的推荐函,表示一开始就要自力更生,不攀关系。如果孔明问起,则推说不好意思,路上被偷走了。
  不公平待遇,是考验一个人的最好办法。上天让庞统和孔明,具有同等智慧和才能,却承受不一样的命运。无非在提醒世人:合理的不公平,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13。马超为什么与兵雪恨?曹操如何回应?
  曹操闻知周瑜所死,即想南征。为防西淳来袭,以加封征南将军,使讨孙权为由,诱杀马腾。其子马超咬牙切齿,誓杀曹操报仇。与西淳太守韩遂,起二十万大兵,杀奔长安。曹操亲率大军,前来迎战。西淳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马超面如敷粉,声雄力猛。杀得曹军大败,曹操狼狈而逃。在乱军中,曹操听见西淳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马上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须的是曹操”,赶紧用佩刀割断胡须。马超接着大喊“知胡须的是曹操”,逼得曹操扯旗角包着头部急逃。
  马超赶上曹操,左右将校各自逃命。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休走”,曹操惊得马鞭堕地。曹洪轮刀从马,搁住马超,曹操才得命走逃。曹操不敢再战,设计离间马超及韩遂。马超果然上当,怀疑韩遂密谋加害。韩遂不得不投降曹操,被封为西淳侯。曹操传令诸将,不分昼夜,务必擒到马超。于是马超人困马乏,望陇西而去。
  马腾和韩遂,是结拜兄弟。马超称韩遂为叔父,却终久信不过他。可见离间的作用,对于互信不足的人,经常十分有效。马超年轻气盛,倚仗勇武,常有欺凌韩遂的表现。以致韩遂的部属,都认为就算共同战胜曹操,也将受马超的气。不如暗投曹操,必然封侯。
  曹操的智谋,孔明也称赞他没有人比得上。打不过就用计谋,这一点马超应该想得到。但是,父亲辈的交情,究竟和自己的关系,难以相提并论。若是不重视伦理,那就更容易产生怀疑。导致大好情势,转眼便毁坏。
  14。许褚为什么裸衣斗马超?结果如何?
  许褚字仲康,容貌雄杀,勇猛有力,用手拉着牛尾,可以让牛倒退百步。曹操出巡时,许褚率众来投。曹操大喜,说:“真是我的樊哙!”立刻任为都尉。
  官渡之战,有随从人员想刺杀曹操,刚好为许褚发现。从此曹操对他愈加信任,出入不离左右。这次马超兴兵,把曹操打得割胡须、丢战枪,要不是许褚救他上船,恐怕已为马超所擒,一命呜呼了。韩遂提醒马超,许褚勇猛过人,大家都称他做“虎痴”。下次再遇到,要特别小心。马超也说:已久闻其名。曹操逃回寨中,下令构筑土城。马超赶来挑战,大声问虎侯安在?许褚提刀而出,威风抖擞。马超不敢动,勒马而回。两方军士看得目瞪口呆,曹操大喜,说仲康果然是虎侯。
  许褚下战书,单挑马超来日决战。马超大怒,誓杀虎痴。两人见面,曹操说马超不灭当年吕布之勇,要许褚小心。斗了一百回合,胜负不分。换马再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许褚干脆缺下盔甲,赤体提刀,再来决战。曹操恐许褚有失,令夏侯渊、曹洪齐出来攻。马超的是大哥庞德、马岱也来助阵。许褚臂中两箭,曹兵折伤大半。曹操下令坚守不出。马超向韩遂说:许褚真虎痴也!
  一个人力大如虎,做人又凝,当然被大家称为虎痴。马超问侯时,客气地说为虎侯。曹操趁此高抬,大家也改称他为虎侯。吕布、马超、许褚武功都十分了得,结果却皆不相同。要不是曹操用离间计,使马超与韩遂翻脸。许褚和马超,不知道胜负如何?恐怕很难料想。
  15。益州刘璋为什么害怕张鲁来攻?后果如何?
  益州牧刘璋,曾杀汉宁太守张鲁的母亲及弟弟,结下深仇大恨。曹操南下受阻,打算改取汉中。张鲁与北张衡,商议趁机攻占益州。消息传来,刘璋大为恐慌。他的则骂从事张松,认为刘备是曹操的真正敌人。不如把他请来,让他去攻打张鲁。汉中一破,益州的力量增强,就不必害怕曹操。刘璋大喜,派张松为代表,欢迎刘备入蜀。张松收拾金珠锦绮,先赴许都一探虚实。
  张松来到许都,求见曹操。不料曹操自破马超以后,十分得意。每日除饮宴外,无事少出。张松等了三天,还要贿赂左右近侍,这才得见。开口便问为什么这几年都未见近贡?张松回说路途艰难,又有贼寇。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主薄杨修和张松舌辩半天,你来我往,更加增强张松的信心,必须舍曹操而请刘备。
  刘备因曹操南下而获得荆州,现在又将因曹操有意而来,而得到进入四川的机会。曹操最害怕刘备开拓势力,却阴错阳差,给了刘备很大的助益。岂不是恩生于害,而害生于恩呢?曹操若是知道这样的后果,会不会改变主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决定。
  世间事原本就率一发而动全身,率这一发,由人决定。全身要怎么动,则由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主。到底是天从人愿,还是事与愿违?那就要看这个主要人物的品德修养。张松可投刘备,也可投曹操。他所想的,不过是下一桩功劳。最后舍曹操而就刘备,则是两人的品德,所造成的结果。孰高孰下,实在十分清楚。
16。张松和法正,为什么同心协助刘备?
  张松离开许都,望荆州而来。孔明早已得到讯息,指派赵云前往迎接。军士跪奉酒食,与曹操左右强索贿赂,形成强烈的对比。刘备一见面,便说久闻大夫高名。与曹操马上打官腔,也显然不同。刘备与曹操声势不一样,表现自然不相同。但是张松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