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
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 年 5 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
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父亲
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
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
武汉求学。
1902 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
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
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
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 1904 年 7 月,他才被破格
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费
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
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
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
板上,久久不愿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
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
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泻不止,医院诊治为痢疾,并对他隔
离治疗,只得借钱治病。这次病对他影响很大。当大夫劝他平时多吃素少吃
荤时,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劝告,几乎一生饮食清淡,至多吃点鱼呀蛋呀什么
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本国的语言和
初等数理化。1907 年 7 月毕业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据说,
这个学校每年仅能吸收中国留学生 10 名左右,而报考者竟达千余人,李四光
能够考中,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依旧清贫。每月收到的官费用于必须的
开支后,已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常常把生米放进暖水瓶中,加上开水,
浸泡一夜,第二天,凑着咸菜一起吃下去。
除了学习、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常步入留学生会馆,听
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辫子表示站在革命一
边。拥护革命。1905 年 7 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伟大的民主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
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wèi)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
仅 16 岁。

1910 年 7 月,李四光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结束了 7 年留学日
本的生活,和同学们一起返回祖国。不久,他被派到武晶县花林湖北中等工
业学堂任教。从学生到教师,李四光感受到一种新鲜和责任,他对学生的要
求是非常严格的。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留学
毕业生的全国统一考试。他听到消息后,异常兴奋,立即收拾行装南下。回
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托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来,又改任湖北
军政府实业部部长等职。然而,革命的发展并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样。不久,
袁世凯上台,打击和排挤革命党人。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
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
于是,李四光产生了再去读几年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的想法。1913 年
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年轻的李四光如愿
以偿。
当时,和李四光一起留学的有 4 个人,政府发放的路费全是金条。李四
光告诉同伴:“你们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银行兑换钱币。”当李四光来到银
行的时候,一身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非但没有换回钱币,还
被怀疑偷别人的金条而被抓了起来,任他如何解释也没有结果,连饿带冻,
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尽管如此,青年李四光还心系父亲兄长,将自己旅费
的一部分省下来交给他们,以供弟妹们上学之用。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情怀
呵!李四光试图用所有的爱恋来报答 14 年乡村生活中父老乡亲所给予他的关
怀与厚爱,就像他后来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一样,鞠躬尽瘁而又无怨无悔!
长途跋涉,远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终于抵达伦敦。这里是
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早已车水马龙,五光
十色,大厦林立。但在李四光的眼里,这一切无异于过眼云烟,他心里更渴
求的是知识和科学。经过慎重的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在采矿方面较为著名
的伯明翰大学。他匆忙离开了伦敦,来到了英国西部重镇伯明翰城,在学校
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来。
李四光的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休息时间,也不放松学习。偶
尔在假日走进公园,看看名胜古迹,身边也总是少不了一叠报纸杂志,或是
一卷厚厚的书籍。在林荫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来就抄抄写写,或是思考
一连串的问题。
但平静的学习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14 年 8 月 4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了。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为重
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生死大战。一时间,生活物资日益短缺,
物价开始上涨,生活极度因难,许多留学生已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但
李四光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从小养成的坚忍精神,节衣缩食,克服了种种
困难,把学习坚持了下来。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矿山做临时工,赚钱维持
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乐观旷达,劳逸结合,利用业
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终生的爱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8 年 5 月,李四光用英文写成了一篇长达 387 页的
论文!《中国之地质》,并提交伯明翰大学地质系。6 月,他通过了论文答
辩。由于这篇论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发来的聘书,请他回国担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6 年多的英国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尽管国内依然

是军阀混战,你争我夺,李四光还是接受了邀请,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
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1920 年 5 月,李四光结束了漫长的求学之路,
回到北京。此时,他已经 31 岁,在这年青的生命成长中,除了幼儿时期和暂
短的工作以外,他几乎都在不停的学习中忙碌着,东奔西走,上下求索。如
今,对李四光来说,该是他向祖国贡献知识和学问的时候了!新的生活就要
开始了!
李四光到地质系后,主要讲授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备课认
真,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
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的鉴定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他都要求
学生能够掌握。他考试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笔头的问
答以外,还发给学生几块岩石的标本,要求他们写出标本的名称、矿物成份、
生成条件、与矿产的关系等等。他还极其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
赴野外考察,边看边讲,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大量采集标本,回来后,归
类整理,陈列在实验室供教学研究之用。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
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
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
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
一回事。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
锄头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
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
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那个学生说:“叫你。”李四光说:“你
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
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
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
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
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
了之。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
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我 29 路军奋起抵
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 月 13 日,日军在上海登陆。12 月 13 日,南京沦
陷。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亡重庆。中央
研究院也奉命随政府内迁。李四光率地质研究所南迁桂林,在这里度过了将
近七个春秋。
1944 年春,日军侵袭,战事吃紧。李四光和地质所同事一起,携带轻便
物品,于 6 月 27 日仓猝离开桂林,经过 20 多天旅行,到达贵阳。一路上人
挤人,水泄不通,又饿又渴,又乏又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