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红色,最后变成了紫色,因此在一棵棉株上,常常同时开放着几种不同颜
色的花,这便是由于阳光照射和气温的变化,影响到花瓣细胞内的酸碱性发
生变化,最终引起色素颜色的改变。
    因此花的酸碱度改变,也导致花色的改变。你认得牵牛花吧,它的花朵
像喇叭,颜色挺多,有红的、紫的、蓝的、粉白的。如果你把一朵红色的牵
牛花,泡在肥皂水里,这朵红花顿时会变成蓝花,再把这朵蓝花泡到稀盐酸
的溶液里,它又变成了红花了!
    水分也影响花色。花朵中含适量的水,才能显示美丽的色彩。而且维持
得也较为长久。缺水时,花色常变深,如蔷薇科的花朵缺水时,淡红色花瓣
会变成深红色。

袭人花香

    许多花朵,不但有美丽的花冠,而且有芬芳的气味,这是因为花瓣的一
些细胞中含有挥发性的油脂叫“芳香油”。
    芳香油的合成常发生在花朵内特殊的腺体细胞——上皮细胞内。据观
察,胡椒、薄荷的叶片表面腺毛分泌挥发油的过程中,首先在细胞质中形成
小的油泡,然后油泡的内容物通过细胞壁释放到细胞壁与它上方起保护作用
的角质层之间,逐渐在角质层下方积累,最后角质层破裂,挥发油就释放出
来。
    不同植物,挥发油的分泌方式也不同。
    不管什么植物,所分泌的芳香油都带有气味。有的植物是随花朵的开放
而逐渐形成与挥发,因而芳香的气味初开放时最浓,开放后不久,芳香渐散,
维持时间较短,常见的茉莉、梅花、兰花、玫瑰、蜡梅等便是这样。而有的
植物则是未开时或已开时均有浓浓的香气,花香维持时间较长,直到花瓣凋
萎香气才尽,这是因为这类植物的芳香油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花瓣中,所以得
以逐渐散发香味,这类花常见的如白兰花、珠兰、代代等。但是这两类花一
般都是花初放时芳香油含量最高,是观赏和采摘的理想时间。雨天开放的“雨
水花”,香味最差。
    花香味的浓谈也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香花植物,开花时遇气温
较高,日照充足,花朵芳香也较浓郁。如茉莉花以 7~8 月开放的“伏花”香
味最浓,而“春花”的香味最差。
    香花植物花期内,当遇光照不足或阴雨天气,花瓣组织内含水偏多,芳
香油的积累量相对减少,花香就比较淡薄。如玫瑰花中的“雨水花”,质量
就较差。一些对肥料要求较高的香花植物,当遇到土壤肥力充足时,芳香浓
郁持久,如蜡梅或茉莉。
    花卉散发出的浓郁香气,通过人的嗅觉可起到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
作用,从而改善人脑功能。因此,当人嗅到花香时,会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
感觉。
    此外,花卉的香气可杀菌,还可净化美化环境。如天竺花的花香具有镇
静、消除疲劳和安眠的功效;菊花的香气中因含有龙脑等芳香物质,有祛风、
清热、清肝明目之作用;桂花的香气不仅具有解郁、避秽的功效,且对一些
狂躁型精神病人有一定的安静功效。研究还表明,花卉的香气通过人的嗅觉
被上呼吸道粘膜吸收后,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花开有时

    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不相同。18 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花开的时
间做了多年的观察,后来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即将
开放时间不同的各种花有次序地种植在园子里,只要一看现在开的什么花,
就知道大约几点钟了。
    蛇床花:黎明 3 点钟左右开放
    牵牛花:黎明 4 点钟左右开放
    野蔷薇:黎明 5 点钟左右开放
    龙葵花:清晨 6 点钟左右开放
    芍药花:清晨 7 点钟左右开放
    半友莲:上午 10 点钟左右开放
    鹅鸟莱:中午 12 点钟左右开放
    万寿菊:下午 3 点钟左右开放
    紫茉莉:下午 5 点钟左右开放
    烟草花:下午 6 点钟左右开放
    丝瓜花:晚上 7 点钟左右开放
    昙花:晚上 9 点钟左右开放
    花开有时,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很多植物的开花
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紫罗兰、油菜花春天开,菊花秋天开。是什么因素
支配着植物的开花时间呢? 1920 年,加纳尔和阿拉尔特发现植物的开花主
要是受光周期的控制。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昼夜的相对长度。加纳尔和阿拉尔
特在实验地里试种一种叫马里兰马默思的烟草新品种,这种烟草在田间栽培
时不能开花结籽,若在冬季来临前将植株从田间移到温室,或冬天在温室中
成长的植株都可以开花结籽。他们因此就考虑这种烟草的开花是否与冬季有
某种关系。这时加纳尔又想到了比洛克西大豆播种期的试验,从春到夏,每
隔 10 天播种一次,最后差不多都在晚秋同一时期开花。这些研究结果最后使
他们联想到随季节变换而发生的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对开花的影响。他们用
一小型的暗箱把植物搬进搬出,来缩短日照时间,结果发现人为缩短夏季的
日照长度,烟草在夏季也可以开花;而在冬季温室中如用电灯人为延长光照
时间,则烟草不开花。通过多方面的实验,他们证明了植物的开花与昼夜的
相对长度(即光周期)有关。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叫做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光作为“信号”的作用。人们现已
知道光周期不仅与植物开花有关,而且对茎的伸长、块茎与块根的形成、芽
的休眠、叶子的脱落、甚至对一些动物行为例如鸟类迁徙、鱼的洄游、昆虫
的变异等都有影响。
    从发现光周期与植物开花的关系以后,人们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的开花对
日长有不同的反应,它们对日长的要求有一最低的或最高的极限。例如有的
植物开花,要求日照长度必须在某一极限之上,短于这个极限,植物就不能
开花。这种植物为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则是要求日照长度必须在某一极限之
下,长于这个极限,植物也不能开花。这最低的或最高的极限是诱导植物开
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称为临界日长。例如,长日植物菠菜的临界日长为
13 小时,它至少得到 13 小时的光照才能开花,短于 13 小时就不能开花,长

于 13 小时促进开花,也就是说菠菜开花有一最低极限(即 13 小时);相反,
短日植物北京大豆,它的临界日长为 15 小时,它开花需要的日长不能超过
15 小时,即 15 小时是短日植物北京大豆开花的最高极限。但也有的植物对
日长要求不那样绝对,它们在不适宜的日长条件下(即长日植物在短日下;
短日植物在长日下),最终也能开花,在适宜日长条件下促进开花。
    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与它原产地生长季节的光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某一地区的光周期是与纬度以及季度有关的。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一年
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为夏至,而且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相反,冬至
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春分秋分
的昼夜长短相等,各为 12 小时。在各种气象因素中,昼夜长度的变化是季节
变换最可靠的信号,植物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可对昼夜长度产生反应,以
致可在一年特定时期开花,也可在一天中特定时间开花。
    那么接受光能信息作用的部位,经研究证实是在叶子,叶子就好比“雷
达天线”,接收到光周期的信号后形成开花刺激物传导到茎端形成花的部位。
关于开花刺激物到底是什么,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

千变万化的果实

    在开花植物中,能形成真正果实的植物是很多的。不过,由于各种植物
果实本身结构特点的不同,果实的类型又是变化多端的。
    有些植物果实的中果皮肉质化,而内果皮变成分离的浆质细胞,人们称
这类果实为浆果,如葡萄、番茄、柿子等;而香气诱人的柑桔,被剥下的是
外果皮和中果皮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果实中间分隔成瓣的为内果皮,这类果
实叫做柑果;大家熟悉的向日葵、荞麦等,它们的果皮干燥瘦小,有时还很
坚硬,只有剥开它们的果皮,才能取得真正的种子,这一类果实叫瘦果;有
些果实长有翅膀,可乘风远行,被称为翅果,如械树的种子;像栗子、榛子
等植物的果实,外壳非常坚硬,里面只有一枚种子,因它非常坚硬,故而称
为坚果;有的果实成熟后,果皮会自动裂开,如大豆等,被称做荚果,此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果实,如人们食用的肉质肥大的草莓果,真正食用的部分,
是由花托变化而来的。草莓果上有无数芝麻粒状的颗粒,这才是草莓真正的
果实。这种果实叫聚合果。
    大家熟悉的白果,是从银杏树上采下来的,刚采下时,圆鼓鼓的,有一
层厚厚的肉。人们食用时,就把它外面的一层肉去掉,只剩下一个带硬壳的
白果。你别看它有肉有壳,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典型的冒牌果实。如果你仔细
地观察一下白果的生长过程,就会发现,银杏树上看不到像样的“花”,更
无法找到小瓶子状的子房,看到的只是一颗裸露在外面的胚珠,它可以不断
地长大,最后形成白果。可见,白果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其他像松、柏、
杉等树木,它们也只能结种子,而没有真正的果实。人们称这一类植物为裸
子植物。
    一般来说,有果实便一定会有种子。但也有特殊例外的情况,如香蕉,
就是没有种子的。怎么会产生无籽的果实呢?原来香蕉开花后,没有经过受
精,子房虽然发育长大了,但子房里的胚珠由于未受精而不能发育成种子。
这种现象叫做无籽结实或单性结实。

            植物的生活

植物的呼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