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一方面在革命根据地“围剿”红军,一方面在白区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1930年5月,原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回国。8月,他将谭平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同时成立“革命黄埔同学会”,争取广大黄埔军校同学参加,与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同学会”相对杭,对蒋介石的统治构成严重的威胁,使蒋决心置邓演达于死地,以30万元悬赏缉拿。  次年8月17日,由于叛徒陈敬斋出卖,邓演达不幸被捕。蒋介石虽百般威胁利诱,许以中央党部秘书长、总参谋长职务等,但邓演达不为所动,他始终横眉冷对、大义凛然。蒋介石又提出要他答应不写反蒋文章即可获释,他严词拒绝说:  “我写反蒋文章,不是我邓演达要写,是中国人民要我写的。”  这铮铮铁骨,使蒋胆寒,尤其是历届黄埔军校毕业生联名上书,要求蒋介石释放他们的教育长,使蒋胆战心惊,因此决定除掉邓演达。11月29日,秘密将邓演达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年仅36岁的邓演达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  宋庆龄曾为营救邓演达,面见蒋介石,蒋花言巧语,敷衍搪塞。后来宋庆龄得知邓被杀,无比愤慨,挥笔写了《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声明,向全世界宣告:“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己不复存在了,这是一件无法掩盖的事实,促成国民党灭亡的,并不是党外的反对者,而是党内的领袖。”  宋庆龄从营救邓演达未果中吸取教训,便联合全国进步力量,建立营救政治犯的组织。1932年12月18日,她同蔡元培、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发表宣言,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2月29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式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翌年1月,上海和北平成立了分会。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立即投入营救牛兰夫妇的活动。牛兰是波兰人保罗?鲁埃格的化名,他担任共产国际远东局的秘书和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的秘书。泛太平洋产业同盟是国际红色工会远东分会的公开名称,它的任务是组织和资助中国的工人运动。牛兰于1930年春由莫斯科来到中国。1931年6月15日,由于叛徒顾顺章的出卖,牛兰夫妇在上海被公共租界英国巡捕房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逮捕,后引渡给国民党军事当局,被监禁在南京、苏州等地。牛兰被捕的消息传开,轰动中外,国内外著名人士迅即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宋庆龄收到100多位德、法、美等国著名教授、作家、艺术家请求营救牛兰的电报。  1932年7月,宋庆龄、杨杏佛、埃德加?斯诺和其他中外知名人士组织了牛兰夫妇营救会,宋任主席。她多次去南京找汪精卫和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要求释放牛兰夫妇。牛兰夫妇被判处死刑,由于宋庆龄的大力营救,迫使国民党政府不敢对牛兰夫妇下毒手,减判为无期徒刑。后来牛兰夫妇得以越狱逃跑。  宋庆龄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活动,如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许德珩、侯外庐、马哲民,共产党员罗登贤、廖承志、陈赓、余文化、陈藻英,以及著名作家丁玲等。  许德珩等是在蒋介石的侄子蒋孝先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宪兵第3团去镇压北平抗日救亡运动时被捕的。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得知后,立即代表民权保障同盟致电蒋介石、宋子文和天津卫戌司令于学忠,要求释放被非法拘禁之师生许德珩等,以重民权而张公道。许德珩等被营救出狱。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局书记罗登贤和总工会宣传部长廖承志,因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其良被捕叛变,而被捕。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又是蒋经国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窗好友,经宋庆龄、何香凝的营救获释。罗登贤是共产党重要干部,虽经宋庆龄和民权保障同盟多方营救,但蒋介石还是于1933年8月将他秘密处决了。  陈赓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师长,他率领部队先后生擒了蒋军34师师长岳维峻、69师师长赵冠英。1932年,他在作战时不幸负重伤,化装到上海治疗。出院后他在路上被叛徒认出而被捕。陈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当过孙中山的卫士,曾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保护宋庆龄脱离虎口。1925年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时,蒋介石的总指挥部突遭林虎军袭击,勇敢机智的陈赓背起蒋介石逃生,对蒋有救命之恩。  陈赓被捕后,宋庆龄立即设法将其被捕消息公布于众,《申报》以《共党红军军长陈赓在沪被捕》为题作了报导。  蒋介石想通过陈赓来影响红军中的黄埔生,对陈进行了一系列的劝降活动。命令用专车将陈赓从上海押往南京,蒋介石在他的手谕中写着:“查陈赓乃余昔之袍泽,勇冠三军,于北伐中卓著劳绩,姑念年轻失足,误入迷途,宜加珍惜恕容,多于照拂,促其幡悟,若能起誓归顺,效忠党国,定当重用。”  陈赓被关进南京卫戌区司令部监狱。蒋介石派陈赓的黄埔军校同窗好友去游说陈赓,陈赓不为所动。蒋介石下令将陈赓押解到南昌,想以校长的威严软化陈赓,把他安排在豪华的江西大旅社,以锦衣美食加上蒋的心腹秘书邓文仪的劝降,但仍无结果。蒋介石亲自出马,在南昌百花洲科学仪器馆会见陈赓。蒋介石走进客厅门口喊道:“陈赓在哪里?”  陈赓拿起了报纸翻阅,不理睬。蒋走到陈赓身边说:  “你是我的好学生,你犯了错误,我可以原谅你。”  陈赓冷言冷语地回道:“我没有错误,根本不需要你原谅。”  蒋介石以师长为诱饵,促陈悔过自新,为党国效命。陈赓以绝不做国民党的狗官严词拒绝,蒋介石无奈,只好把陈赓押回南京秘密关押,伺机秘密杀害。  宋庆龄立即面见蒋介石,斥责道:“陈赓是黄埔军校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打仗,你打了败仗还是陈赓救了你的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简直是忘恩负义,你天天讲的礼义廉耻到哪里去了?”  蒋介石俯首无言,想到如果把陈赓杀了,将被世人说是恩将仇报,损德忘义,激起黄埔学生不满,带来后患,只得释放陈赓。  由于宋庆龄和民权保障同盟的营救,被国民党特务绑架的丁玲免遭杀害,后来她设法逃离南京,潜回上海。  宋庆龄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蒋介石统治构成威胁,蒋命特务对宋庆龄进行监视,并将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以达“杀杨儆宋”之目的。戴笠亲赴上海指挥布置,参加行动的有6人,事先都宣誓:“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立即自杀而不能泄漏出去,否则将遭到严厉制裁。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带着14岁的长子杨小佛在上海法租界乘纳喜牌篷车,车头甫出中央研究院大门,马路旁突有短衣暴汉4名冲出,各出盒子炮,围集车身两旁射击,弹如雨下,杨杏佛身中三枪,倒于车厢,旋即殒命。一个特务分子过得诚,在行动后跑错了方向,来不及上车逃走,而被车上的人打死。戴笠为纪念他,后来把中美合作所的一条马路叫“过得诚路”。  宋庆龄立即发表声明,严厉斥责蒋介石及其主使的一伙特务犯下的法西斯暴行。蒋介石对宋大为恼火,于是戴笠便策划了一个撞车阴谋,企图将宋庆龄撞死或撞成重伤,使其不能再参加革命活动。蒋介石虽然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可是又顾虑万一撞死或伤势过重,宋美龄、宋子文一定会吵闹,因此不敢贸然行事。  蒋介石命戴笠暗杀上海《申报》主持人史良才,史良才及其《申报》曾抨击过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和“剿共”政策,并聘请一些爱国进步人士参加《申报》馆工作。史良才对特务的暗杀是有防范的,除使用的汽车有保险设备外,并雇有私人警卫。1934年秋,史携眷去杭州调养胃病,不幸被特务分子杀死在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案发后,蒋介石还唁电史良才家属,并命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悬赏缉凶。凶手们已从蒋介石手中领到一笔犒赏费。后来,蒋介石又下令将知道暗杀史良才秘密的鲁涤平及其老婆杀害。  蒋介石下令CC派和复兴社两大派特务组织逮捕和暗杀在白区活动的共产党员。1933年7月到1934年7月的一年中,有4500余名共产党员被捕杀。  李德、博古的阵地战使红军遭受很大的损失,他们在1934年春便惊慌起来,作出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的决定,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六七月间,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于是,博古、李德和周恩来3人成立了三人团,秘密地进行长征的准备工作。  7月,中央决定以第7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自瑞金向闽浙皖赣边前进,第7军团以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政委、粟裕为参谋长、曾洪易为中央代表,全军团6000余人。北上抗日先遣队打出抗日的旗帜,取道闽中、闽东、浙西向皖南挺进,沿途散发抗日宣言,并同阻拦的蒋军进行英勇战斗,11月4日,进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溪,部队减少到3000余人。根据军委指示,7军团同闽浙赣根据地的红10军合并,成立红10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同时,中央命方志敏为省苏维埃主席兼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粟裕任军区参谋长。  中央红军突围西征后,指令红10军团成立军政委员,以方志敏为主席,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为委员,领导红10军团转到外线作战。11月下旬,红10军团经开化、婺源、休宁、太平,并在泾县、太平、青阳、祁门、休宁、屯溪、歙县、绩溪、婺源、开化等10余县,同蒋军战斗10余次,虽给敌人一定的杀伤,但红军处境十分险恶。方志敏不得不于1935年1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