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也写过一个牦牛尸体,当天我真的有一种体会,深深感到人身无常,一旦离开了世间,所执著的一切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给身体打个针,感觉就非常痛苦;别人稍有一点不恭敬,便开始大发雷霆,其实这都是迷乱颠倒的,还没有了解世间的真相!
     
思考题
    658、远离闹市而前往山林,这对修行有什么帮助?若不具备这个条件,那应该怎么办?
    659、有些人看到修行人苦行时,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660、在衣着方面,寂静山里的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什么差别?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661、到尸陀林和坟墓处时,怎么样观想才有意义?

第一百一十八节课
    “于静处生欢喜”这一科判,分四个方面来宣说,这四个问题已经讲完了。简言之,有些人不愿到山林里去闭关,原因要么是贪执身体,要么是贪执亲友,要么是贪执财产。作者通过一一破析,使我们醒悟过来,明白这些无有实义。
    壬二、断除于彼不喜之因:
    吾身速腐朽,彼臭令狐狼,
    不敢趋前尝,其变终至此。
    我的身体终将死亡、腐朽,它会发出浓烈的臭气,令贪食腐肉的狐狼都不敢趋前品尝,这种结局必定会降临,因而身体不是该贪执的对境。
    我们特别执著自己的身体,然而,不管这个身体多么美丽,总有一天会死亡。尸体停放几天后,马上就会膨胀、腐烂,散发出恶臭,尤其在夏天,再美的身体也是臭气冲天,连饥饿的野狗、狐狸、豺狼、秃鹫都不敢去享用。若对身体的组成部分一一剖析,不管是骨头、腐肉,或者黄水、浓血,都无有少许精华,什么地方值得贪执呢?
    贪执身体完全是一种迷乱习气。人死后过了几天,即使生前再好看,那时候也会深深体会到人身不净。《学集论》中引用《般若经》的教证说,佛陀告诉须菩提:初学菩萨理应前往尸陀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观看尸体的不同腐坏状况,将尸体的不净与自身进行对比,了知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生起二者本质无别的定解。
    大城市里的道友,不一定有亲自去尸陀林的机会,而我们学院里的道友,离尸陀林只有两三公里,方便的时候,为了修行应该去一下。现在很多新闻记者或旅游观光的人,对藏地的尸陀林特别好奇,到了那里以后,举着摄像机、照相机到处拍。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去尸陀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要观察自身跟死尸本质上有何差别,通过这样的串修,逐渐明白再怎么贪执身体也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化妆打扮,在这方面,整天花的时间相当多。我认识一位居士,她对学佛比较虔诚,唯一有个毛病就是特别爱打扮,我说:“你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佛上,不要太执著外相了?”她回答说:“不行啊,堪布!没有化妆的话,我就像个魔女,而化妆了以后,我会变成天女。”但在我看来,人化了妆之后,有一种虚假的感觉,一看就知道不是本来面目。其实你喜欢天女的话,还不如戴上天女的面具,这样可能更好看一点。
    贪执身体根本没有意义,尤其为了身体造恶业更不应理。佛陀在大乘经典中说:“极其珍爱之自身,死时舍弃如破罐,俱生骨肉亦分离,独自随业而漂泊,切莫为身造恶业。”我们极其珍爱的身体,一旦死亡来临,就像被扔掉的破罐一样,根本没办法执为我所。那个时候,和俱生的骨头、血肉也不得不分离,独自一人漂泊于中阴界,唯有业力跟随着自己。因此,为了身体而造恶业,的的确确不合理。
    很多人不能到寂静地方去,大多是害怕在深山老林中苦行时,自己的身体吃不消,生起贪执时放不下。我遇到一个上海老居士,他对学佛特别有信心,但让他去山里修行的话,别的贪执倒是没有,唯独担心这个身体。其实,就算不敢去山里,也应该在其他寂静地方修行,否则,一直身陷于闹市中,修行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断除贪执身体的方法,最好是将之观为如梦如幻,或者以小乘不净观的九种相 来观修,若能对身体断除贪执,那么很容易获得圣果。佛经中有一个公案说:摩竭陀国有座“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天,许多男女到那里去烧香拜佛,有个大臣的儿子叫畏间,有个漂亮的女人叫上金光首,二人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着对方。
    突然间,上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只见她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开始流出脓血,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畏间这才明白上金光首死了,而且在炎热的阳光下已经开始腐烂。转眼间,美丽的上金光首变成一具腐烂的女尸,臭不可闻,一群群苍蝇逐恶臭飞来,在尸体上吃喝那死肉败血。
    畏间怎么也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惊恐万分,准备拔腿跑掉。刚要跑的时候,身边的树神说起话来:“这个人只贪图她生前的美丽,不管她死后的凄惨,真是没有良心!”畏间感到万分惭愧,便从身上脱下外套,将那腐烂发臭的尸体盖住,搬到树林中埋起来。
    他很想知道上金光首的死因,于是就去佛陀居住的精舍。顶礼之后,正打算询问佛陀,突然看见从外面走进两个女子,年长一点的正是上金光首。畏间大吃一惊,转头一看佛陀不见了,面前却站着文殊菩萨。畏间顿时明白,这一切都是文殊菩萨为了教化他而示现的,并体会到美丽如同泡沫一样,快乐也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是永恒的依靠。后来他精进求道,成了德光耀菩萨,最后成佛。所以,自己因缘成熟时,佛菩萨便会显现于面前,幻化出各种形象来断除我们的贪执。
    若始终贪著身体不放,打扮穿着、爱护保养……日日夜夜为它操劳,那修行肯定不会成功。诸佛菩萨的这些教言,大家理应铭刻于心,反反复复观察这个身体值不值得贪执。当然,学佛并不是一天就有明显的效果,如果一天就有明显的效果,这不一定是很好的征相。世间上的任何知识,都要依靠日积月累,我们学佛也不例外。
    当今社会中,懂得佛法的真理很重要。观音上师在台湾开示时说:“我经常灌‘时轮金刚’的顶,就是为了召集人们宣说佛法。因为佛法是万法的真理,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接受。而没有智慧的人将其抛之脑后,这一点我也没办法,佛陀时代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因此,大家应该多闻思佛法,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以此对治自己的烦恼,尽量发愿前往寂静山林修行。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
    我们独自来到世间,从母胎里出生时,与骨肉本是连在一起,可是死后也得各自分离——在尸陀林中,头、四肢、身肉一一地割下来,骨头被全部砸碎,最后整个身体东离西散、四分五裂。既然与生俱来的骨肉尚且有支离破散的一天,个体相异的亲友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对感情非常执著,希望与喜欢的人永远不分开,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平时发愿也是:“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秒死。”实际上,即使两人一起死,死后也会随各自业力而在中阴长道中分离。世间上的很多观念,都是颠倒的邪念,完全不符合实际真理。
    在修行的道路上,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的亲人才可怕。”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说过:“人与非人的外在袭击,可以通过念咒语、依止正知正念来遣除,然而亲朋好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离开这个道场,他不一定会言听计从。但若亲人打电话哭诉:“我身体痛得不行了,你可不可以回来照顾我?”他可能就不得不下山了。或者有些道友想出家时,父母好友竭力劝阻:“你千万不能出家啊!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如果出了家,我们以后怎么办哪?你太不负责任了!”这样一劝说,有些人的心就软了,不得不随顺亲人了。所以,许多修行的违缘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身边亲人带来的。为什么印藏汉的高僧大德,出家后决心修行时,必须与亲人彻底隔离?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密意,如果不离开,自己的修行不会成功。
    因此,我们前往寂静地方时,首先要观察自己能不能割舍对亲友的耽执?不能的话,暂时还是应该在都市中随顺他们,否则,即使你跑到寺院里出家了,过段时间也抵不住他们的甜言蜜语,最后重新回到城市中去。
    亲友对修行的障碍非常大,为了修行而跟他们断绝关系,这是上等修行人,也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世间人可能不理解,觉得我们没良心、不孝顺、忘恩负义,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世间与出世间的观点截然不同。
    若想变成上等修行人,追寻印藏大德们的足迹,就要断绝世间的一切牵连。反之,如果想利益他们,就要与之保持联系。上师如意宝讲过:“你有能力弘法利生时,若以修行为借口,什么事情都不管,每天都是闭目打坐,这是不合理的。你一个人呆在山洞里,任何众生也见不到你,见不到的话,就听不到佛法,这与大乘的精神相背离。所以,自己该怎么做,要根据自己的境界、定力和因缘作决定。”
    对初学者而言,刚开始的时候,弘法利生不是很重要,因为自己的境界还没有稳固,世间的诱惑力又相当强,倘若随顺世间,则无法抗拒强烈的吸引力,最后所有的修行会荡然无存。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不能忘记度化众生,但在此之前,自己还是要学会取舍、抉择。
    对每个人来讲,身体、受用、亲人只是暂时的,唯有自己的心才是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