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李敖:李敖对话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屁股封面的好处 

  至于我为什么用大屁股做封面,因为我认为用大屁股做封面有几个好处: 

  一、提高大家的审美标准,使天下人“知美之为美”。 

  二、证明那么多国民党的人头跟党外的人头,都赶不上女人的屁股。 

  三、推翻新闻局“三点不露”的标准。

  我的“千秋”虽然 都是“三点不露”,但同样可以达到露的效果。 外边那些靠脱光才能活的野鸡杂志,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又露又登大雅之 堂的,只有“千秋”办得到。当初我所以突然想到用大屁股做封面,就是因为“国 民党老脸”和“党外小脸蛋”整天在眼前晃来晃去,让人讨厌,连我这“不老不小” 的脸,自己看了都讨厌,何况是他们?爱默生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厌恶。” 李白也说:“吟 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所以我觉得这么多五光十色的 党 内外杂志和人头,全不值一个屁股。 

  我想我这样的封面处理,还含有一种讽刺性的意思在内。三国时候你衡击鼓骂曹,为 什么还要脱光衣服?因为与肉体有关的可以对别人构成一种侮辱。当然,我选美女做 封面没那么严重的理由,而是事实上我觉得的确好看最起码比“ 朝代”好一千倍。 我第一次买Plavbor是在一九六一年,可见我的收集时间已相当久了,这是为什么我 有的美女,别人没有。但这些美女如果活到今 天,她们都是阿婆了。   

  千秋丛书原始构想 

  问:“千秋”以丛书方式发行,其实是利用出版法上的一个漏洞,请问原始构想来自 哪里?答:一九六七年,我印李敖告别文坛十书,当就想到办每月一书。因为《文星》 垮了以后,申请杂志就是申请不下来 ,我一直在想突破没有杂志执照、而又能继续出 书的办法,刚开始 想到用“李敖每月一书”,但还没有行通就被封杀了。 

  在我坐第二次政治车前,第一审地院判我无罪后,曾申请办《千秋评论)杂志,国民党刘少康办公室前一个小组叫“ 王复国小组”,是由王升等人主持的,听说我要办“千秋”,就叫高院判我有罪,并且不准上诉,以至《千秋评论》 杂志也 被迫取消。因为按国民党的出版法,发行人如果坐牢,就要变更发行人,重新登记。 

  所以(千秋评论)杂志被封杀后,我就决定出“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并且在坐牢前六个月光编好六本,交给林秉钦 ,像诸葛亮的防身铜囊一样,叫他每月印一本,还告诉他如果 我有机会自牢中运出新稿,就尽量以新的取代旧的。果然, 我进去第二个月以后,我就发现有门路运新稿出来,所以后来几期的“千秋”,都有新文章出现。 

  不错,“千秋”是利用出版法的一个漏洞,因为出版法规 定作者可以自己出书,并且不需经过书店登记,但它万万没有料到一个作者可以定期每月出一本书。所以,除非新修 改出版法,不许作者每月出一本书,否则他们对我这种形式的存在一点办法也没有,顶多只能期期查禁,根本无法吊 销杂志执照。说穿了,我只是文化界里一个摊贩而已。可是流动性强,国民党是难以取缔的。   

  二十八期查禁七期的纪录 

  问:“千秋”虽然是个个人一手包办,但整个流程还是需要别人共襄盛举,在这方面,你是否愿意公布一点经验? 

  答:流程属于业务机密。总之,在作业方面,我分了很多股、有明股、有暗股。换句话说,有的是跟国民党捉迷藏、 有的是明着让他们知道,因为我必须让他们知道一些明的棗当一群狼在追你时,你必须丢半条死猪给他们去抢,或者 让他们回去交差,否则他们骚扰得更厉害。 

  问:“千秋”的利润如何呢?很多人对这个也有兴趣。 

  答:利润无法计算,因为查扣成本太高。我想“千秋”的利润恐怕只有徐立德才能算得出来。 

  问:“千秋”的查扣记录 很辉煌吗?听说你已练就一套工夫对付警总的抢书大队,可以使你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干秋’泪前已被查禁七期, 分别是一、十一、十六、二十二。 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答:对付查禁,我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了。一九六七年,国民党最早想出到装订厂抢书这个断子孙的坏主意,就是用来对付 我的。所以现在我知道要用半条死猪喂他们,而不是跟他们用力抢。像林正杰到装订厂跟着他们一齐抢、许荣淑到装 订厂大发脾气,大家都痛苦,你能想象“人狼大战”的场面吗?他们是职业抢书家,我们是职业被抢家,对付这群狼 不能力战,只能智取。 

  我碰到查扣最惨的一次是二十七期,都是我弟弟李放惹的祸。我告诉李放很多次,所有的书不要全部在装订厂集中, 这样的话,他们到现场抢书,顶多只能抢到一千本。书到期那天正好是礼拜六下午,天气很好,李放看第一批书已经 安全出笼没有被抢,他就跟工人说,我们下午赶快一起装订完了一大伙好出去玩。于是就运进了一万本,该死的李放 出完了馊主意,竟然还跑回去大便,结果当天下午一万本被抢得干干净净。我当然大发脾气了,我骂李放,强盗抢你 东西,至少你要跟他打个照面吧!强盗要见你,得从万华跑到大安区你家厕所来才成,这叫什么话!哪里不能大便? 还非得跑回来大便?人家肥水不落外人田,你却水肥不落外人田!   

  百家竞争千秋不倒 

  问:“千秋”的读者群跟党外杂志的读者群是否重叠呢? 

  答:我认为我的读者群比党外宽,党外的读者群属于特定那一类的,而“千秋”的读者要宽得多。 

  前几天(民生报)的一位美女记者告诉我说:她家有一个人迷我迷得要死。我问她是谁?是不是你妹妹?她说不是, 是她伯父。“干秋”的读者,是一批很稳定的读者,包括我的朋友、故人,还有文星时代就开始的伯父级读者。新一 代小女生看我书的很少,当然还有一些读者(要买黄色书刊的)是买错了的。 

  财政学上有了一条定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但这条定律在文化界或杂志界却不适用,套句外国谚语You can no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你绝不能以一无所有来打倒有些东西。因此,我的内容好、大腿好、屁股好,你就打不倒。开个玩笑棗“要 有小姐脱,才有大解脱,只要大腿好,你就打不倒。” 

  问:自“千秋”以后,以丛书方式出现的政论杂志日渐增多,这对“千秋”好还是不好? 

  答: 当然好。因为惟有如此才 更显出“千秋”的优点,也更证明我的创作力,我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我欢迎更多的丛书出现棗永远不要怕公平竞 争。 

  记得刚到台湾时,来亨鸡蛋很好卖,所以满街人家都跟着养来亨鸡。后来来亨鸡过气了,又风行养十姊妹,于是每家 都养十姊妹,直到最后大家一起搞垮为止。我是永远不会倒的,前面我已说过:你绝不能以一无所有来打倒有些东西 。 

  现在党外杂志的困境是他们根本不是干这行的,但如今这些非职业性的作者都被迫在干这行,这对他们当然很痛苦。 因为很多人只是几年写一本书的“水准”或”产量”,现在要他们大量创作,当然非能力所及。所以他们不得不落入 两种形式,一种是粗制滥造;一种是努力写好一本,然后透视几次就透视光了。这主要都因为他们谈问题谈得太狭窄 ,我认为谈任何问题都要做到“个案详追”,但这很难,所以他们都谈得很粗糙,或是点到为止,或是做做表皮工夫 而已。   

  李敖评估党外杂志界 

  问:撇开党外杂志不谈,你如何评估目前台湾的一般杂志?答目前台湾的杂志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种是官办杂志,“通通见光死”,这些国民党杂志可说毫无希望。 

  第二种是软性杂志,“脱光才能活”,这些杂志都属于黄色杂志。 

  第三种是党外杂志,“即不见光,又不脱光”。 

  至于(牛顿)杂志,严格说来,那并不算杂志,因为它没有使命,它的第一期就是第十二期,第十二期就是第一期, 等于是每月一本科学教科书,教你如何做小科学怪人。 

  我前面分的三类,只是大类,当然还有一些并不属于那个范畴,譬如《读者文摘》是专门给中产看的,教你如何做好 爸爸;(天下则是资本家的铜版卫生纸,教你如何做好商人;惶冠)教你如何做好女儿。以“皇冠”来说,现在已经 卖不过《千秋》,所以拼命在搞花样,譬如用纸棺材板把书装起来。尽管他们在号召有多少销路,但全靠广告在撑, 实际销路已经不行了。 

  《千秋》是硬碰硬在卖的,完全不靠广告。食品工业中有一种叫“中央厨房”的制度,也就是食品工厂。我的写作工 业的中央厨房就是文章工厂。除非你能做到这点,否则你永远无法与我竞争。 

  (时报周刊)可以有那么多销路,因为它等于是垄断,它有印报的高速机器自己印,礼拜二晚上截稿,礼拜三早上就 能上市,它是真正的周刊,党外这些周刊哪里跟得上?我们的周刊其实等于是半月刊。 

  (牛顿)的印刷相当精美,纸张也好。但如果党外杂志也能有那么多的销路、方便和广告,我们也可以做到。问题是 我们印得愈漂亮,查扣一期的损失就愈大。而这一点常是读者不能了解的,从前“天下”刚开始卖九十九块时,“千 秋”就卖一百,后来它涨我也涨,涨到一百二以后,它再涨,我就跟不上了,因为它有广告我没有。 

  现在的资本结构下,杂志都要靠广告养,哪里能硬碰硬去卖?假使都是硬碰硬,那美国所有杂志都要死掉了。但我们 还能这样活,你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